分享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让我们陪着孩子慢慢成长吧

 行走在心的路上 2021-12-07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让我们陪着孩子慢慢成长吧






一大早,老师便开始在群里交代要打卡的作业了,唉,真是可怜天下老师心啊!学生虽已放假回家,寒假作业也布置了,可是,老师们还是一心牵挂着,担心这群熊孩子,放了假便像脱缰的野马,玩野了。

想起昨天在头条上看到的,有人建议教育部要 
止学校领导、老师以任何理由放假期间联系孩子,作业请在放假前留好,交给他们自己完成。给他们一个真真正正的放飞自我的没有老师监督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纯粹的假期。这语气,好像是责怪老师破坏了孩子们自由快乐的假期。


哼!你以为老师愿意这样自讨苦吃啊,老师难道就不想抛开工作好好度个假吗?但凡大多同学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做到合理安排时间,自觉完成各项作业,我们的老师就不会做这种吃苦不讨好的事。

就拿我读七年级的女儿来说,还算是比较自觉
的孩子,在学校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可是放假回到家了,开始几天,还是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合理分配时间,时常要人催促。但我要上班啊,留她一个人在家,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虽然她不会玩游戏,但她喜欢看动漫,虽然她会写作业,但肯定会拖拖拉拉,今天拖到明天。如果我催多了,她肯定也会烦躁。毕竟,连很多成年人都有惰性,何谈一个孩子。


这周老师每天都有布置打卡的任务,安排了小组长统计公布,情况就不一样了,该完成的作业就能够按时完成,不用我老是催了,我也能够安心上班。虽然,她还是可以听她喜欢的音乐看她喜欢的动漫,但学习更有计划性,也不会养成惰性。

所以,看到我们的老师一大早就在群里布置作业,晚上又忙着检查作业,有时还会录视频给学生讲解作业的重难点,真的是感动又感激。同样作为老师,我特别懂那颗为了学生的心。真的很感谢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有了老师每天安排任务打卡,我们家长也可以安心工作了。



想想,当老师真的很辛苦。假期就如此,更不谈上学时间了。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班主任李老师给我们讲了她一天的工作安排,别说什么996,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一点,管理一群性格各异,正处青春期的孩子,这种辛苦可想而知。

关键是,现在的孩子还不好教不好管,也不能打不能骂,家长、领导还得跟老师要成绩,老师是压力山大、苦不堪言。前些时,武汉一老师因用戒尺打学生手心而被投诉停课,想起我上小学一年级时,一群孩子被罚跪在讲台上背书,也没有谁责怪老师。

而如今,老师寒假给学生安排打卡任务,竟然有家长表示反对,要求把假期还给孩子,不知道是太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是太不了解现在的孩子。

一个网课,就让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掉了下来。一个寒假,就能让孩子丢下养了一学期的学习习惯。面对缺乏自制力的孩子,面对考试的激烈竞争,还是需要一定的约束与管理。




而相反,还有一部分家长,又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极度的不相信孩子,完全控制孩子。这样,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孩子要么默默忍受,要么极力反抗,不管是哪种,内心都会是不快乐的,效果也都会是适得其反的。

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离不开家长老师的约束与引导,也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就如长跑,开头若是拼尽全力,虽然跑到了前面,但到最后因为体力不支反而会掉了下来。所以,先保持能跟上,到后面,才会有能量冲刺。

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为父母为老师而学,而是为自己学。激发内动力,明确目标,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不受外界干扰,主动学习。

群里有位家长的观点我很赞同,不能完全放飞,也不能严加控制。要暗中观察,及时纠偏,润物细无声,让孩子在非常舒服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跟着家长和老师的节奏走下去,既把握了整体学习大方向,又放手细节让孩子有更多自由发挥空间。

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粗暴加压,而是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这种引导也不能生硬,不能说教。有时,可以就一个观点和孩子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有时,也可以同孩子一起畅享一下未来,从而树立一个美好的目标激发内驱力;或者,和孩子聊一本ta喜欢的书、动漫,聊聊社会中的一些热点新闻,传递正面的思想,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今天中饭的时候,我就把家长群里的聊天内容与女儿分享,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她加强对正确观点的认识。比如有位家长所说的,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有两个特点,那就是自觉与高效。对此她非常认同,我还顺势与她讨论了原因,她还跟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有次晚自习她很快就完成了作业,而别的同学比她多用了四五十分钟,她就利用这个时间来看书。这就是高效的好处,可以多出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走到别人的前面。


通过这个讨论,在民主而不是说教的基础上,强化了她的认识,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我想,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当然,孩子个性差异很大,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但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从思想上入手才是根本。这就要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自己也要做好榜样,树立乐观开明的个人形象和正确的三观。这样,有什么事孩子愿意跟你说,你说的,孩子也才愿意听!形成很好的互动,才能了解孩子,走进孩子,从思想上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在学习上,激励孩子,产生一种良性循环。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从孔子到今天,教育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没有完美的老师,没有完美的家长,更没有完美的孩子,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所以,我们需要多一些理解、耐心与包容,期待孩子的优秀,但也愿意去接纳孩子的平凡。


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每一朵花儿都有它的美丽,只要它愿意向着太阳。就我看来,健全的人格、幸福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人生的路更是千万条,相信春风化雨万物生,让我们陪着孩子慢慢成长吧,耐心等待一朵花的盛开!




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