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英宗朱祁镇率数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惨遭全军覆没并且做了俘虏

 文史漫今生 2021-12-07

明英宗朱祁镇在只有九岁的时候继承皇位,定年号为正统,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刺部率领大军向明朝发起进攻,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之下率领部众亲征,在土木堡被敌军抓住,他的弟弟朱祁钰继承皇位,定年号为景泰,之后,明英宗被放了回来。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在曹吉祥以及石亨等人的支持之下,夺取了宫门,登上了奉天殿恢复皇位,将景泰帝废除,将于谦杀掉,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继承皇位的时候,年纪还非常小,按照宣宗留下来的遗诏,所有的国家大事都交给太皇太后张氏进行处理,由大学士杨士奇、杨荣以及杨薄等有经验的老臣负责政务。

因此,正统初期的各项政策基本上都是沿用了仁宗、宣宗时期的政策,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朝政在以前的轨道上也继续正常地运转着,但是,在这样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宦官王振却在暗地里窃取着权力,对朝政进行干预,并且终于造成了大祸,致使明英宗被北方的瓦刺俘虏了,在明英宗做太子的时候,太监王振就在东宫陪伴他一起读书,同时也负责侍候他,明英宗继承皇位之后,就提升王振担任司礼监太监之职。王振是山西蔚州(今山西蔚县)人,少年的时候,就将自己阉了进了皇宫,被选入了内书堂读书,后来又被派到东宫伺候太子,王振这个人非常狡猾,擅长阿谀奉承,所以,朱祁镇十分喜欢他。

王振进入掌司礼监之后,就仗着明英宗对他的宠信,对百官进行压制,他性格任性蛮横不讲理,开创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例,起初,因为政务由太皇太后张氏与“三杨”负责处理,王振还不敢过于放肆,到了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因为疾病去世了,这个时候,“三杨”也只剩杨溥一个人在朝廷中了,年纪老了,势力也孤单了,所以,再也没有力量能够对王振进行约束了。王振看到没有什么需要顾忌的了,就开始胆大妄为了。他首先将宫门上“禁止宦官干政”的石牌摘掉,然后又大兴土木,让广大军民在皇城中为他修建府第。

在京城中,他有好几处府第,各个都宏丽豪华,他还奴役百姓修建智化寺,为他祈福,更为可恶的是,他贩卖官爵,收取贿赂,结党营私,如果谁要是不依附于他,他就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并陷害对方,对于他的种种行为,明英宗不仅没有任何的怪罪,反而更加宠信他,认为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就在王振玩弄权术的时候,北方蒙古族瓦刺部的脱欢以及他的儿子也慢慢地强大起来了。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脱欢向鞑靼的阿鲁台发起攻击,并且斩杀了阿鲁台,吞并了他的部落,他原本想要自立为汗,因为部下不同意才立元朝皇帝的后裔——脱脱不花作为本部的可汗,自称为丞相,而事实上脱脱不花只不过是一个有着可汗虚名的傀儡而已,脱欢掌握着真正的实权。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脱欢死了之后,他的儿子也先继承父亲的位置,掌握了瓦刺的实权,也先当权之后,就开始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他先是朝着西北方向进行发展,在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建立了甘肃行省。第二年又带领部众向明朝所封的忠顺王倒瓦塔夫里发起进攻,并且慢慢地将西域要道哈密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同时,他又朝着东面进行发展,向兀良哈三卫发起进攻。对于瓦刺这些扩张行为,明英宗朱祁镇不仅没有给予任何的谴责与反击,而且也从来没有派兵去救援受到侵害的地方,于是,也先的势力慢慢地发展,向东已经拓展到了辽东地区,向西已经拓展到了现在的新疆、青海等地,严重地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对此,明朝具有远见卓识的人都曾经多次上书明英宗,提醒他应当对瓦刺的崛起小心谨慎地处理,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侍讲刘球专门针对那个时候的弊政提出了应当进行改革的十件事情。

其中,关于瓦刺的崛起,他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兵制进行整顿,对于私役军士的行为能够杜绝,能够加紧对军兵的训练,王振看到之后就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指责,居然逮捕了刘球,并且私自派遣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在牢中将刘球害死了,两年之后(公元1445年),兵部尚书邝埜以及几位大臣又向朝廷上疏请求对北部边境加强防备,尤其是请求在与瓦刺相接的要塞大同增加一定的兵力。然而,明英宗与王振只知道喝酒享乐,根本不管大臣们的这些奏折,王振不仅没有进行任何的备战,还让他的私党--在大同镇守的太监郭敬每年私自铸造数十瓮箭嵌给瓦刺送去,以便换来瓦刺的良驹,从正统四年之后,瓦刺每年都会给明王朝进贡,王振为了使边境能够安宁,就极力地对瓦刺进行讨好,凡是瓦刺的贡使,都以礼相待,给予非常丰厚的赏赐,只要对方提出要求,不管是什么都答应。

按照规定,瓦刺每年前来明王朝的贡使不可以超过五十人,但是他们渴望得到明王朝的诸多赏赐,同时欺负明王朝软弱好欺,贡使逐渐地增加到了二千多人,而且还引诱鼓动其他蒙古部落一同向明王朝邀赏。倘若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故意在边境制造一些事端,所以,明王朝赐予他们的财物不得不一年比一年多。到了正统十四(公元1449年)春天,瓦刺派遣两千贡使来到北京,为了能够领取更多的赏物,他们居然冒称三千人,这次,王振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忽然心血来潮地想要戏弄他们一番,就命令礼部按照他们实际的人数给予赏赐,而且还将马价削减了五分之四,等到贡使回到瓦刺将这件事情上报之后,也先勃然震怒,以明朝曾经应允把公主嫁给他的儿子,但是后来却失信了作为理由,在这一年七月引诱并威胁其他部落一同向明王朝发起进攻,他本人则率领大批人马向大同发起猛烈的进攻,前线频频战败,告急的报告不断地传回北京。

有的汇报参将吴浩在猫儿庄战死身亡;有的汇报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见以及担任都督同知之职的石亨在阳和口与也先的部队进行对战,宋瑛、朱冕全都战死了,而石亭也非常狼狈地逃跑了,临军太监郭敬因为当时藏到草丛当中,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有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急报一天要来数十次之多,这个时候,明英宗才真正地感到惊慌了。他先是急匆匆地派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位大将率领万余人前去迎敌,但是他依旧感到不放心,又将王振与各位大臣找来一起商量对策。贪婪无比的王振为了邀宠讨功,居然想要明英宗御驾亲征,所以,他极力劝说明英宗亲自带领大军前去与也先的部队作战,担任兵部尚书之职的邝埜以及担任侍郎之职的于谦等大力陈述六师不应该轻易地出行,他们表示,加强边防的力量才是现在的当务之急,并且重申号令,应当坚壁清野,蓄锐待发。

这样一来,才能够战胜敌人,皇帝根本没有必要亲自统率六师到边境进行作战,担任吏部尚书之职的汪直率领各位大臣向明英宗上疏说道:“如今,塞外秋暑还没有退,早气还没有回,青草不丰富,水资源也非常匮乏,将土与马匹的粮食与草料都不足,这是行军用兵的大忌讳,不应当大规模地用兵。”明英宗丝毫听不进这些正确的意见与建议,而是一味地听从王振的话,下定决心要御驾亲征,命令太监金英辅佐他的弟弟--廊王朱祁钰在京城留守,担任兵部侍郎之职的于谦留在北京代理部务,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馆楚以及内阁学士曹蘋、张益等大臣随着明英宗亲征,随征的各位大臣以张辅居首,但是却不让他参与任何的军政事务,所有的军政事务都由王振一个人独断专行,明英宗与王振将这样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当作儿戏,仅仅准备了两三天,就在七月十六日带领着五十万大军匆匆忙忙地出发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依旧有人想让明英宗将这个亲征的计划改变。

内阁学士曹谢非常痛恨王振的行为,在行军的过程中,他与随征的众位御史进行联络,鼓动他们将王振杀掉,然后使明英宗不得不返回京城,但是,御史们听到他如此大胆的言语之后,都吓得不敢出声。在无可奈何之下,他又找到了老臣张辅一起商量这件事情。不过,可惜的是,张辅也没有支持他曹不得不将自己这个计划放弃了。明英宗率领大军从北京出发,出了居庸关,过了怀来,来到了宣府一路上倒是没有遇上什么抵抗,只是因为接连好多天的风雨,人马都十分疲惫了,将士们吃尽了苦头,军心也变得非常不稳。兵部尚书也从马上拂了下来,结果摔成了重伤,不得不挣扎着随军继续前行,还没有到达大同,军中的粮草都几乎已经吃完了,道路两旁堆满了饿死将士的尸体,但是王振却不管不顾,依旧盲目地催促队伍继续前进。随行的官员都极力劝说明英宗返回京城。

担任兵部尚书之职的邝楚与担任户部尚书之职的王佐多次向明英宗上章请求返回北京,王振居然滥发淫威,惩罚他们在草丛中整整跪了一天,直到晚上的时候才将他们放了,成国公朱勇向王振奏报各种事宜的时候,都要膝行向前,虽然这样,王振仍然听不进任何劝告,固执己见,八月初一,明军来到了大同,也先看到明英宗亲自来到了前线指挥作战,就想要引诱明军继续深入,于是,他主动向北方撤退。王振见瓦刺军向北撤退,还要坚持继续向北前进,对也先的部队进行追击。随行的各位大臣都上前请求返回,但是王振根本听不进去,初二,曾经藏在草丛中才捡回性命的镇守在大同的太监敦敬将前线惨败的真相秘密地告诉了王振,并且说倘若继续向北前进,正好就中了也先的奸计,这个时候,王振才真正感到害怕,就匆忙地决定班师回朝,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打算从紫荆关撤退,这样一来,就能够从王振的老家蔚州经过,王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让明英宗“临幸”一下他的家乡,以便显示自己的威风,同时光宗耀祖。

但是,走着走着,他突然想到如果大军从蔚州经过肯定会将他的田园庄稼踩坏,所以,在大军已经走了四十多里之后,他又让明英宗将行军的路线改变了,掉转头向东直奔宣府,大同参将郭登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就向明英宗提出建议,依旧沿着原定路线向前走,这样一来,可以确保平安地撤回去,但是明英宗拒绝了他的建议,初十,明军撤退到了宣府,这个时候,瓦刺军大队人马也追击而来了,明英宗派遣恭顺伯吴克忠以及都督吴克勒率领部众抗击敌人以便断后,结果,他们全部战死了。接着,明英宗又派成国公朱勇以及永顺伯薛经率领骑兵三万人前去救援,朱勇冒险进军来到了鹞儿岭,但是却陷人瓦刺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结果,这两个人也都战死了,三万骑兵几乎全部被杀,明英宗与王振在后退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瓦刺军的突然袭击,非常害怕,异常狼狈。

十三日,他逃到了土木堡,这个时候,比较正确的指挥就是进入城中驻守,然而,王振却由于自己的一千多部辎重车辆还没有到,不想进城,就让明英宗在土木堡驻扎,担任兵部尚书之职的邝埜再三向明英宗上奏,让其马上疾驰进入居庸关,并且命令精锐部队进行断后,但是,王振却把邝埜的奏章扣留下来,并不向明英宗汇报。眼看着形势已经变得相当危急,那禁直接闯到了明英宗的行殿,极力恳请明英宗快速进入居庸关,王振拒绝接受作垫的意见,并且斥骂道:“腐儒怎么懂得军事,再胡说八道就将你的脑袋砍下来!”邝埜没有丝毫的畏惧,毅然回答:“我这样做是为了社稷生灵,怎么能够用死来使我感到恐惧呢?”王振命令卫士强行将邝埜拉了出来。如此一来,明英宗在土木堡驻扎的最后一次机会也失去了。十四日,瓦刺兵追到这里,将土木堡团团包围了。明英宗想要继续行军也没有办法向前移动了,因为土木堡的地势非常高,根本就没有水源,将士们挖了二丈多深也没有找到一丁点儿水。

将士与马匹连续两天都没有喝上水,已经到了饥渴难耐的地步。在土木堡南面十五里的地方有一条河,但是已经被瓦刺军占领了。也先从土木堡旁边的麻谷口向明军发起进攻,瓦刺军越来越多,镇守在麻谷口的都指挥郭懋率领部众与敌军激战了一整夜。十五日,也先设下计谋,派遣使者假意前去讲和,同时,指挥部队假装后撤,明英宗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的,马上命令曹,负责起草诏书,派遭通事二人跟着瓦刺使者去也先的营帐中商量议和的事情,王振看到瓦刺已经退兵了,根本不作任何的分析,就盲目地下令转移阵营前往有水的地方,将士们从壕堑跳出来急速前行,队伍非常散乱。

当他们就这样乱哄哄地走了不过三四里路的时候,瓦刺军就好像天兵天将一样,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明军包围,这个时候,明军根本不敢与之作战,只是争先恐后地逃窜。瓦刺骑兵冲入明军的队伍中,挥起大刀肆意砍杀明军,同时,大声喊着“解开盔甲,放下大刀的人不杀”。于是,明军的很多士兵都脱下盔甲露着脊背,互相践踏而死,漫山遍野都是明军的尸体,明英宗带着自己的亲兵进行突围,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于是,他干脆从马上下来面朝南方盘膝坐下,有一个瓦刺士兵过来要将他的衣甲剥开,但是看到他的衣着与别人不一样之后,就推揉着他去见也先的弟弟赛刊王。

就这样,明王朝的皇帝明英宗就成为了瓦刺军的俘虏,明英宗被敌军抓走之后,护卫将军樊忠将所有的怒火都集中到了王振的身上,冲上去抢起铁锤就将他打死了,并且痛骂道:“我要为天下杀了你这个贼子!”在这场战争中,跟随明英宗出征的五十多名官员,全都战死了,只有担任大理寺右寺丞之职的萧维桢以及担任礼部左侍郎之职的杨善等几个人侥幸逃了出来,太监喜宁向瓦刺投降,将明王朝内部的虚实情况完完全全地告诉了也先,明英宗所率领的五十万大军,基本上就是明王朝亲军的所有精锐,在这一战中几乎全部都被毁了,大量的辅重衣甲器械也都被也先收入了囊中,也先押着明朝军队的大批骡马以及全部的衣甲等辐重,带着明英宗向北撤退了。这就是明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