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9日/红河州/建水县/西门/大板井停车场/行记】
当你走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街上的指路牌都是叫解手场,你找不到公共厕所。 (1) 解手”今天文明的用词,我们又叫上厕所,这个词的起源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那我们今天就讲一下,先得从洪洞大槐树这个移民故事讲起。“洪洞大槐树”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千百万大槐树移民后裔“根”的所在,是所有移民后裔共同的老家, “寻根”和“祭祖”的地方。 (2) 首先,我为您简单的介绍一下大槐树:槐树在我国北方随处可见,但这里的大槐树却非同寻常,因为它曾经目睹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移民壮举,六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作为老家的标志,也被称作“祖”、看作“根”。 数百年来,移民后裔对老家的眷恋从没间断过,回乡祭祖的游子更是络绎不绝,家乡父老也深深地被这种亲情所打动。为了满足归乡游子寻根祭祖的愿望,早在民国三年,洪洞本地民间就自发捐款捐物,在古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了这个遗址,每年的清明时节前后十天都会从世界各地的华人回到这里来祭祖。 (3)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 明朝移民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官方大移民,从明初朱元璋洪武二年起,到朱棣永乐十五年止,长达五十年之久,据正史记载,仅官方组织的大规模集体移民就有18次,迁民人数达100多万,无论是从时间上、地域范围上、组织规模上,还是迁民人数上都已达到中国移民史上的顶峰。 这第一组雕塑就是朱元璋听取朝中大臣的奏议,下令开始迁民的场景,我们叫它朝堂决议。 (4) 为什么当时要从洪洞大槐树下移民呢?这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方面,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四周都是高山峻岭,道路很少,易守难攻。并且当时山西是由元朝杰出的军事家扩廓铁木耳(王保保) 所镇守,起义军虽多次发兵进攻,但却屡屡败北,这样山西就避免了长期的战乱之祸。 (5) 明代移民场景:另一方面,当时的山西水、旱、蝗、疫很少涉及,所以连年丰收,形成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旺的局面。 第三方面,山西人多,首推晋南,而在晋南,更是以临汾和洪洞为代表,当时仅山西一个省的人口就达到了400多万,河南和河北两省的人口加起来才300多万。朱元璋考虑到山西人多又紧靠中原地区,且山西是当时的一个交通枢纽,所以很自然的就把山西作为一个主要迁出地。 最为主要的是在山西洪洞县城驿道旁有个规模巨大、房屋众多的广济寺,于是便把办理手续、发放川资的移民签发处设在这里,所以广济寺大门外的大槐树就成了移民聚集的地方。 怎么样?您现在明白当时为什么要从洪洞大槐树下移民。 (6) 移民路上:当时官府张贴着迁民示:“凡不愿外迁者,必须在三天之内,赶到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下报名登记”。人们扶老携幼地来到大槐树下。然而这一切都只是的圈套,官员宣读着圣旨道:“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外迁”。当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之后,人们捶首顿足,但为时已晚。 (7) 移民 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是一件痛苦至极的事,迁民们在官兵们的押解下,艰难上路,为防止移民逃跑,移民官员和押解的差人将百姓的手捆绑在一条绳子上,人们要大小便时,就会恳求押解的差人,给他们解开捆在胳膊上的绳子,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这个词语的起源就来自这里,现在你明白了吗?直到今天在洪洞县的大街小巷的公共“厕所”都是叫解手场,而不是叫“厕所”或者“卫生间”。读完你明白了吗? (8) 亲爱的读者参与评论、发表看发,小编真是不胜荣幸,动动手指给点意见吧,有什么说的都可以留言,好的坏的小编都会虚心接受,努力改进。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优质的文章,望你多多支持、你的支持必将是小编努力前进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