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制血压 预防心衰第一步

 濮水新声 2021-12-07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水肿。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如果不积极治疗,心衰患者的生存率比癌症患者还要低。

  一旦发生心衰,将难以彻底治愈,所以要想降低心衰的危害,最重要的是预防其发生。高血压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对高血压患者,早期采取措施积极干预,从上游阻断导致心力衰竭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规范治疗心脏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心衰。

高血压患者 心衰风险高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6倍。当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收缩时,由于血压升高,左心室的射血阻力相应增加,左心室把血液泵到主动脉所受到的压力更高、阻力更大。长期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左心室就会逐渐变肥厚。心室肥厚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肥厚的心肌不仅需要消耗更多能量,还可引起左室壁僵硬度增加,严重影响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血压增高也可以导致心脏扩大,逐步发展就会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力衰竭。另外,高血压本身可加重血管硬化、狭窄,最终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衰。

  美国最新的心衰诊治指南将心衰重新进行临床分期,更加强调预防为主,从源头上控制心衰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心衰的发生:

  A期:有明确的发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者,例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但并没有心脏结构以及功能异常者。

  B期:已发展为心脏结构异常,如已有左心室肥厚,但无心衰症状。

  C期:已有结构性心脏病,现在或过去曾有过心衰症状。

  D期:症状反复发作的严重心衰患者。

  由此可见,一旦诊断高血压,即使完全无心衰的症状、体征,按美国心衰指南的分期,至少已经属于心衰A期。若已出现左心室肥厚,则属于心衰B期。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防患于未然,避免发展为心衰。

血压长期达标很重要

  高血压患者进行严格、长期、有效的血压控制,是延缓和预防出现心脏结构异常、心衰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很多血压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压患者,患病多年后查体时才发现心脏已经肥厚、扩大。

  若能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下来,并持之以恒达到目标水平(一般患者≤140/90毫米汞柱,患者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则应≤130/80毫米汞柱),则可减少50%的心衰患者。

  关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对比美国、欧洲、中国及国际高血压联盟的最新指南,尽管各指南在人群细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一致推荐“存在心衰或心室重构的患者,收缩压应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

  高血压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长期稳定处于达标水平以下。

定期检查心功能

  高血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是一个悄无声息、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心衰代偿期,症状可以十分隐匿或不典型,而一旦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患者的心功能减退已相当严重。因此,尽早检查出心功能障碍,并进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要避免心衰的发生,应定期到专科门诊进行全面检查,了解自己的血压控制情况、伴随的其他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或疾病,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这对预防和延缓心衰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应每年至少做一次动态血压监测,当血压波动大或控制欠佳时应增加测量血压的频次,随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以筛查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心房颤动、心室肥厚、心脏扩大等情况。早期识别异常情况,早期干预,降低心衰的患病率。

注意调整生活方式

  从高血压到心衰,相当于心血管事件链的起点和终点,我们需从整体上进行全面控制,只有全程管理才能全程获益。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生活方式的干预也非常重要。全世界多个版本的心衰治疗指南都强调,首要的预防措施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已经发生高血压等情况,就要注重对冠心病的预防管理,同时控制盐的摄入,注意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在心衰发展的整个阶段,何时加强干预都可以让患者获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血压控制,并且对合并的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心衰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管理,早发现,早治疗,按照相关指南规范管理,尽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或推迟心衰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