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园林书法之三:沧浪亭-可园书法

 偷得浮生半曰闲 2021-12-07

沧浪亭,与拙政园、留园、狮子林一道,名列苏州四大园林之一。若按年代排序,沧浪亭年岁最大,是苏州硕果仅存的北宋园林,狮子林建于元代,拙政园建于明代,留园历史最短,清代所建。

不过,若严格说起来,沧浪亭今天已经名不副实,不能算做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园林。因为它地处苏州偏僻的南城,历史上几经荒废,且早已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已经看不出原貌,目前园内仅剩一座土山,周围有半圈长廊,几处房屋,一个小水坑。

倒是它对面的可园——原先也是沧浪亭的一部分——按照现代园林标准整饬一新,亭台楼榭、假山水池一应俱全,只是修建时按照公园的理念来营造,过于疏朗,也缺乏一种古意。

沧浪亭原先究竟有多大?根据各种记载,它最初的范围应该与苏州文庙(包括今天的苏州中学)大致相同,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1

图中红线即沧浪亭的大致范围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即沧浪亭的“亭”,其含义与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亭子有所不同。

刘邦做过“泗水亭长”,这里的亭,是行政单位;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中有:“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诗中的亭,大约和今天常见的亭子差不多;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亭,也是如此。不过,苏轼在被贬到黄州时住过的“临皋亭”,其“亭”就有些不同了,因为,一个亭子,怎么能当住家呢?这就牵涉到“亭”在宋代的另一个常用的意义:园亭。在宋人笔下,亭,有时指带有园林、庭院、花园、亭台的住宅,而不仅仅是凉亭。这应该是宋人的一个习惯性用法。

苏轼所作名文《张氏园亭记》所描述的“园亭”,即为灵璧张氏所建的园林;沧浪亭也一样,它是苏舜钦在花四万钱所买的荒地上建立的一座私家园亭。

当然,沧浪亭里还是有一座名“沧浪”的亭子,正如苏舜钦《沧浪亭记》所说的那样:构亭北碕,号'沧浪’焉。现在游人所看到的这个亭子高居土山的顶部,但按照原先苏舜钦的记载,它的最初位置应在北部山脚下的水边。

沧浪亭-可园里的书法,有个别是古人所撰、今人书写,但大多数匾额楹联均为今人手笔,有些是知名画家所书,写得如何,只能说仁者见仁了。其中有个苏州本地画家吴敭木,他的字在很多园林里都能见到,以我的愚见,他的条幅、楹联等字多的作品写得比较好,但字少的匾额,就差强人意。这个现象与沈鹏正相反,沈的匾额、楹联较可观,这可能是书家所擅长的书写形式、场合各不相同吧。

现在沧浪亭的大致格局,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当时的江苏巡抚梁章钜重修沧浪亭,并将原先的亭子移到山顶重建,还亲自从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里集了一幅名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语出北宋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则选自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柳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梁章钜虽身居高位,但潜心楹联创作和研究,其《楹联丛话》至今也是楹联学的经典之作。

现存沧浪亭联并无落款,楷书,体近欧阳信本,当是今人所为。可园内另有一联,吴大澄篆书“消闲翰墨供清课,随意园林是好春”,也非园内旧物,系从他处借用。

以下所选匾额楹联,易识者不加说明,难辨者加以注释。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沧浪亭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匾额书法:濯缨处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流玉,俞曲园书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清香馆

文章图片17

周规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作之师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圆灵证盟,林则徐书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消闲翰墨供清课,随意园林是好春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东菑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折矩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文章图片59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