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葬经注

 巨人18rklrg5x7 2021-12-07

《葬经》

【晋】郭璞

积善妙英著辛丑年秋

郭璞,字景纯,276--324年,山西省闻喜县人。东晋末西晋初文学家,道学术数大师,地理鼻祖。其巨著《葬书》中提出的风水理论是中国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是集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民俗乃至生态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理论。此书对后世风水术的影响很大,故尊称为“经”。与他同时代的地学大师徐试可评价曰:“《葬书》语简而精,辞古而劲,地理包括殆尽,非泛滥成文者可比,览者须细玩,方知其味”。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无明师指点,则很难理通其要义。本人对比古今流传的诸多《葬经》版本,整理出比较完整准确的《葬经》文本,以飨读者。如有不妥,敬请高人指点。

第一章 《葬经》原文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

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于地中而為生氣。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云: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於春,粟芽於室。

生氣行於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丘垄之骨,岗阜之支,氣之所隨。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故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謂之風水。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何以言之?盖氣之盛,雖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經曰:外氣橫行,內氣止生,蓋言此也。

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夫土者,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故藏於涸燥者宜深,藏於坦夷者宜浅。

經曰:土形氣行,物因以生。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宛委自複,回環重複。若踞而侯也,若攬而有也。若進而卻,若止而深。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土厚水深,鬱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鐘。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經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順形动,回復終始,法葬其中,永吉無凶。

夫重岗疊阜,群垄众支,當擇其特。大則特小,小則特大。參形雜勢,主客背情,所不葬也。

夫垄欲峙於地上,支欲伏於地中。支垄之止,平夷如掌。故經曰:支葬其巔,壟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壟如足。形勢不經,氣脫如逐。夫人之葬,蓋亦難矣。支壟之辨,眩目惑心。禍福之差,侯虜有間。

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淺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闔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沖陽和陰,五土四備。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

經曰: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上地之山,若伏若連,若源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齋。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龍若鸞,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

天光發新,朝海拱辰,龍虎抱衛,主客相迎,四勢端明,五害不親,十一不具,是謂其次。

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凶消己福。

占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

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勢如巨浪,重嶺疊嶂,千乘之葬;勢如降龍,水繞雲從,爵祿三公;勢如重屋,茂草喬木,開府福國;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刑囚;勢如流水,生人皆鬼。

形如負扆,有壟中峙,法葬其止,王候崛起;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茅;形如側壘,後岡遠來,前應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巔可當;形如植冠,永昌且歡;形如投算,百事昏亂;形如亂衣,妒女淫妻;形如灰囊,災舍焚倉;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橫幾,子滅孫死;形如臥劍,誅夷倡替;形如仰刀,凶禍伏逃。牛臥馬馳,鸞舞鳳飛,螣蛇委蛇,黿鼉鱉龜,以水別之。牛富鳳貴,騰蛇凶危。形類百動,葬皆非宜,四應前按,法同忌之。

夫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與形順者吉,勢與形逆者凶。勢凶形吉,百福希一。勢吉形凶,禍不旋踵。千尺之勢,宛委頓息,外無以聚內,氣散於地中。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盖噫氣為能散生氣,龍虎所以衛區穴。疊疊中阜,左空右缺,前曠後折,生氣散於飄風。經曰:騰漏之穴,敗槨之藏也。

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千尺之勢,百尺之形,勢來形止,前親後倚,為吉藏也。

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砂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形勢反此,法當破死。故虎蹲謂之銜屍,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屍,朱雀不舞者騰去。

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忌乎湍激,謂之悲泣。

朱雀源於生氣,派于未盛,朝於大旺,澤於將衰,流於囚謝,以返不絕。法每一折,瀦而後泄,洋洋悠悠,顧我欲留,其來無源,其去無流。經曰:山來水回,貴壽豐財。山囚水流,虜王滅侯。

夫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備具五色。干如穴粟,濕如刲肉,水泉砂礫,皆為凶宅。

經曰:穴有三吉,葬有六凶。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陰陽差錯為一凶;歲時之乖為二凶;力小圖大為三凶;憑恃福力為四凶;僭上逼下為五凶;變应怪异為六凶。經曰:穴吉葬凶,與棄屍同。

經曰:勢止形昂,前澗後岡。龍首之藏,鼻额吉昌,角目滅亡。耳致王候。唇死舌傷。宛而中蓄,謂之龍腹,其臍深凹,後世必昌。傷其胸肋,朝穴暮哭,是以禍福不旋踵。經曰:葬山之法,若呼谷中,言應速也。

第二节《葬经》注解

【原文】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解注】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也即天地阴阳之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无此则形无以载,无处无之而无时不运也。然生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惟循地之理以求之,然后能知其所在。葬者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则地理之事毕矣。

【原文】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解注】阴阳之气,能生亦能杀。葬得其法,则为生气。失其道则为杀气。如所谓加减、饶借、吞吐、浮沉之类,当依法而剪裁之,不致有撞杀冲刑破腮翻斗之患也。

【原文】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解注】生气,即五行之气。分而为阴阳,析而为五行,虽运于天实出于地。行则万物发生,聚则山川融结。融结者,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

【原文】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解注】父母之体乃子孙之本,子孙之体乃父母之枝,一气相应,由本而连枝也。枯骨得荫,生人受福,其理显然。

【原文】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解注】父母之精血,二气感合,遂生而为人,复藉神气资乎其间。及其死,神气飞扬,血肉消溃,惟骨独存。上智之士,图葬于吉地之中,以乘生气,外假子孙一念之感合,则可复其既往之神。盖神趋则气应,以无为有,借伪显真,事通阴阳,功夺造化,是为反气入骨,以荫所生之法也。

【原文】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解注】父母子孙,本同一气,相互感召,如受鬼福。

【原文】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

【解注】此乃故事尔。汉未央宫一日无故钟自呜,东方朔曰:“必主铜山崩应”。未几,西蜀果奏铜山崩。帝问朔:何以知之?对曰:“铜出于山,气相感应,犹人受体于父母也”。帝叹曰:“物尚尔,况于人乎”!昔曾子养母至孝,子出,母欲其归,则啮指,而曾子心痛。人凡父母不安而身离待侧,则亦心痛,唯常人孝心薄而不自觉耳。故知山崩钟应,亦其理也。

【原文】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解注】此亦言一气之感召也。野人藏栗,春至粟木华,而家藏之粟亦芽。实之去本已久,彼华此芽,盖以本性原在,得气则相感而应。亦犹父母之骨,葬乘生气而子孙福旺也。夫一气磅礴于天地间,无端倪、无终穷,万物随时运化,本不自知,而受造物者亦不自知也。

【原文】生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

【解注】气行地中,人不见其始也,则因地之势而知其行。又因势之止而知其聚也。

【原文】丘垄之骨,岗阜之支,气之所随。

【解注】石乃山之骨,土乃山之肉,水乃山之血,草木乃山之毛。丘垄言其高,垅高不能自立,必藉石骨带土而后能耸也。岗者,山之迹也,土山为阜。此言支之有毛,垄之有骨,气随而行则易见。支无石,必观毛脊而后能辨也。然有垅而土,支而石,垅而隐,支而隆者,全藉乎心目之巧以区别也。

【原文】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解注】生气随支垄之体流行,滔滔而去,非水界则莫之能止。及其止,必得城郭完密,然后能藏风,不致有荡散之患。经云:明堂惜水如惜血,堂里避风如避贼,可不慎哉!

【原文】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解注】高垅之地,阴自上而下,生气浮露,最怕风寒,易为荡散。如人深居密室,稍有罅隙通风,肩背便能成疾。故当求其城郭密固,使气聚集不散。平支之地,阳自下而升,生气沉潜,不畏风吹散,虽八面无蔽,已自不觉。或遇天晴日朗,其温和之气自若,故不以宽旷为嫌,但取横水使气之不行也。此言支垅之取用不同也。

【原文】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解注】支垄二者,俱以得水为妙。高坡之地,或从腰落,虽无大江拦截,但随身金鱼之水不可无也,亦必池塘以止内气。倘若金鱼不界,则谓之雌雄失经,虽藏风亦不可用。平支之地,虽若无蔽,但得横水拦截,何嫌宽旷。故二者皆以得水为上也。

【原文】何以言之?盖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忧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忧有聚。

【解注】生气旺盛,虽然流行确有停止的地方,虽然零散但确能在低凹的地方聚集。

【原文】经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盖言此也。

【解注】水流土外,谓之外气。气藏土中,谓之内气。地内之生气,得到外气阻挡才能停止,二气交汇融合才能化生万物。

【原文】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解注】高垅之葬,潜而弗彰,故深取其沉气也。平支之葬,露而弗隐,故浅取其浮气也。浅深者,棺椁入地之浅深也。得乘者,言棺椁得以乘其生气也。

【原文】夫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解注】气本无体,假土为体,因土而知有气也。水本无母,假气为母,因气而知有水也。

【原文】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

【解注】上句言垅,下句言支。高垅之地,气沉而下,故当深葬。平支之地,气浮于上,故当浅葬。

【原文】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

【解注】生气依土而行,万物因气生也。

【原文】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

【解注】支之行必认土脊以为脉,垅之行则求石脊以为骨。其行度之势千变万化,本无定式。

【原文】宛委自复,回环重复。

【解注】龙脉行走或顺或逆,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回环重复,层拱迭绕。全气之地,其融结之情大都如此。

【原文】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

【解注】如龙盘虎踞踞,不动而有所待也。如贵人端坐,器具毕陈于眼前,揽之而有余。

【原文】若进而却,若止而深。

【解注】上句言拥卫之山,须得趋揖朝拱,不能僭逼冲突而不逊也。下句言潴蓄之水,必得止聚渊澄,不能陡泻反背而无情也。

【原文】来积止聚,冲阳和阴。

【解注】来山凝结,其气积而不散。止水融会,其情聚而不流。此为阴阳交济,山水冲和也。

【原文】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解注】水深沉则土壤肥厚,气冲和则草木茂盛。土色光润,草木茂盛,则阴阳冲和也。

【原文】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解注】气像尊严,若千乘之贵。簇拥繁多,犹富若万金。

【原文】经曰:形气止畜,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解注】形止气蓄,堂局完密,则生气藏蓄于中矣。善葬者,因其聚而乘之,则可获福也。万物由此气而成化育之功,故为上地。

【原文】地贵平夷,土贵有支。

【解注】支龙以旷夷平坦为贵。垄龙以枝叶繁茂为贵。

【原文】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

【解注】支龙行走,气随而行,龙止则气脉因此而钟,观势察脉,则知其气之融结所在矣。

【原文】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解注】支龙之脉往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隐隐,有中之无也。隆隆,无中之有也。其体段好似盏中之酥、云中之雁、灰中之线、草中之蛇,生气行乎其间,微妙隐伏而难见,然其吉则无以附加矣。

【原文】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形动,回复始终,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解注】地中如果有吉气生发,则地表之上会有毛骨显露。圆者如浮沤、如星如珠,方者如箱、如印,长者如玉尺如芦鞭,曲者如几、如带,方圆大小不等者如龟鱼、蛙蛤,此皆地中吉气涌起之故。地中吉气若欲停止,地上之土脉则如鸡巢旋螺之状,同时地面之流水会随之流淌与之交汇。高水一寸便可言山,低土一寸便可言水。此支气之止,与水朋比而相为体用者也。势顺形动者,龙势顺伏而不反逆,局形活动而多盘旋,砂水钩夹,回环重复,首尾无蔽,始终有情,依法自可扦葬,有吉无凶也。

【原文】夫重冈叠阜,群陇众支,当择起特。大则特小,小则特大。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详解】群龙聚会,众峰叠出,应该选择其形势奇特的星峰为用。若众山皆大,应该选择小的星峰下点穴。若众山皆小,则应该选择比较大的星峰下点穴。若众峰参差不齐,形势杂乱,真伪不分,宾主莫辨,则不可轻易定穴也。

【原文】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

【详解】平地龙,穴位隐伏在地上。山地龙,穴位耸于高处。

【原文】支垄之止,平夷如掌。

【解注】支垄葬法虽有不同,然其立穴之处,必有小明堂,堂局周密,平如掌心。

【原文】故经曰:支葬其巅,垄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垄如足。

【解注】支龙葬其巅,缓而急之也;垄龙葬其麓,急而缓之也。经云:缓处何妨安绝顶,急时不怕葬深泥。所谓如首如足者,即巅、麓之义。 

【原文】形气不经,气脱如逐。 

【解注】支垄之葬,各有法度。否则,必然会使生气脱散。 

【原文】夫人之葬,盖亦难矣。支垄之辩,眩目惑心,祸福之差,候虏有间。 

【解注】支垄之形状易辨。然有似支之垄、似垄之支;支来而垅止;垄来而支止;或垄变为支而复为垄;支变为垄而复为支;或以支为坛垛,而行垄于上;或以垄为坛垛,而行支于上;又有垄内而支外,支内而垄外者;有强支弱垅、急支缓垄、欹支平垄、隆支隐垄、石支土垄、老支嫩垄、偏支正垅、全支半垄者;以及非支非垄之不可辨者,让人炫目惑心。若无明师耳提面命,实难辨别也。倘支垄反用、首足倒施,则福未到祸先至也!祸福的差异,全在于术者选址点穴正确与否。若正确,可出王侯。不正确,则出草寇俘虏。不可不慎也!

【原文】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

【解注】山者,言垄龙也,势虽险峻,但当求其势止形聚、山水交会之处葬之则善矣。垄龙,势强形健,点穴宜用彼急此缓之法。却有一等龙脉,以陇为体而得支之情性者,大山翔舞垂下,及至平地变为支体,谓之下山水,此阴中含阳也。若不识而粘葬山麓,以前拖平地为璞褥,岂知其势未住,两边界水随脉而行,平平隐伏直至堂心,其脉始尽。《天宝经》曰:“凡认脉情看住绝,水若行时脉不歇。歇时须有小明堂,气止水交方是穴。后面要金气可乘,前头要合水可泄。若还凿脑而凿胸,凑急伤龙匪融结”。此定穴之密语也,故当求其砂水会处,枕球而葬。阴者为强,固当缩下,奈何性缓,要插上七八寸,急其缓性,名为凑交斗煞,刘氏所谓摆缓则入檐而凑球是也。若按垄龙之法扦之,则主败绝,此又高陇之至难体认者。

【原文】故葬者,原其所始。

【解注】凡善葬者,必自祖山(权星)出脉处一路踏来,经少祖、少宗、父母山,直至胎息处,查其势、观其形,辩出脉之阴阳、审分支与辟脉、观过峡之迎送、查入首与束气,心中自已明了。凡言止者,乃山川融结奇秀之所,非明眼莫能识也。《片玉髓》云:“草上露华偏在尾,花中香味总居心”。

【原文】乘其所止。

【解注】此言生气之所来,因其来而知其止,使葬者得以乘之,不使有分寸之违也。

【原文】审其所废。

【解注】能知其所来,即知其所止。然却有诸多不幸,不得不放弃。一是风水被毁。二是人先我用。三是求之不得。四是时运未到等。

【原文】择其所相,避其所害。

【解注】此乃穴上作用之功夫。即,所谓趋避绕减,盖撞粘倚,增高益下,消砂纳水等法,不得不详加审择也。

【原文】浅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

【解注】上文所谓乘审择避,趋全避缺,全凭眼力之巧。增高益下,则在工力之具。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及穴场一应裁剪作用之法皆是也。陈希夷先生曰:“圣人执其枢机,秘其妙用,运于己心,行之于世,天命可移,神功可夺,历数可变,道不虚行,存乎人耳。”

【原文】乘金相水,穴土印木。

【解注】此言穴中证应之玄微也。金者,生气之异名。乘金,即乘生气也。相水者,言蟹眼虾须金鱼合界之水,相辅于左右也。穴土者,谓穴于中,葬口是也,取冲和之气。印木,穴两边蝉翼之砂也。《神宝经》云:三分三合见穴土,此乘金之义。两片两翼,察相水印木之情。两片牛角砂,一滴蟹眼水,亦此之意矣。 

【原文】外藏八风,内秘五行。

【解注】八风者,四正四维之意。周围完密无缺,则八方之风无从入也,五行之气,自然在内汇聚凝结矣。 

【原文】天光下临,地德上载。

【解注】天上星光下照,地中吉气上腾。天有一星,地有一穴。人于其中,受阴阳之气,则葬得其所也。

【原文】阴阳冲和,五土四备。

【解注】孤阳不生,独阴不成。二五感化,乃能冲和。冲和之处,必有五色土以应之。五土者,火气红、木气青、金气白、土气黄、水气黑。四备者,土之色黄红青白皆可用,唯黑色不可用也。盖黑色乃水之色,土显黑色则表明水过盛,用之不吉也。 

【原文】是以君子夺神工改天命。

【解注】善葬者,应综合分析山水形势特点,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已尽人事。

【原文】经曰: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

【解注】目力之巧,则能趋全避缺;工力之具,则能增高益下。大凡作用之法,随宜料理,千变万化,本无定方,全在人心目灵巧,以类度类,触而长之,则可盗天地之机,通阴阳之理,夺造化之权。 

【原文】上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

【解注】上等之龙起源于高大的祖山,好像是从天上而来的样子,其行度体段大顿小伏,藕断丝连,谓之脱卸。

【原文】若水之波。

【解注】似大海之水,一望无际,微风荡漾,轻波涟漪。

【原文】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

【解注】其起若马之奔腾,其来若马之骏驰。若欲止,则如马之及厩,若尸之不动。

【原文】若怀万宝而燕息。

【解注】龙脉止处,众山朝揖,万水翕聚,如贵人燕安休息,珍藏万宝,富如万金,若揽而有也。

【原文】若具万膳而洁斋。

【解注】此言龙脉止处,明堂宽绰,池湖缭绕,四周层层包裹,若贵人坐帐,眼前珍馐毕陈。

【原文】若橐之鼓。

【解注】像满气之橐,言气极盛也。

【原文】若器之贮。

【解注】如器之盛物,满而不溢。

【原文】若龙若鸾,或腾或盘。

【解注】像龙凤之飞腾盘旋,言其活动有蜿蜒翔舞之体段,无破碎死蠢之形状。

【原文】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解注】若虎之蹲踞,俯伏而驯顺。似雁之降落,自高而渐低,气象尊严。

【原文】天光发新,朝海拱辰。

【详解】众水归海,众砂拥抱,如天上之星,拱卫北辰。如大海之水,朝拜龙穴。给人以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之感。

【原文】龙虎抱卫,主客相迎。

【解注】凡真龙结作,左右必有龙虎环抱,前后必有宾主相应。若无龙虎抱卫,主客不相应,则花假无疑。

【原文】四势端明,五害不亲。

【解注】四势即龙、虎、主、客也,贵乎趋揖朝拱,端严而不欹侧,明净而不模糊,情势如此,焉有不吉?五害不亲者,无童、断、石、独、过之病也。

【原文】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解注】凡此种种,若十中有一不周全者,则不为上等之地也。

【原文】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

【解注】童山,指草木不生,粗玩枯槁之石山也。无发生冲和之气,故不可葬。却有一等石山,纹理湿润,光如卵壳,草木不可立根,自然不生,然开井而得五色土穴者,则不可以童山而弃之。

【原文】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也。

【解注】断山者,因自然塌陷或人为开凿使山脉断裂。山脉既断,则生气不能接续,故不可葬。

【原文】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解注】此言融结之处不宜有石耳。山势原骨,地势原脉,石乃山之骨,石山行度,有何不可?石之当忌者:焦硬而顽、麻燥而苏、或不受锄掘、火焰飞扬、肃煞之气、含烟带黑,此为凶也;其余纵使有石,但体质脆嫩,纹理湿润,颜色鲜明,则无不吉矣。又有一种穴,隐于石间,四畔皆石,唯落穴处有土,法将去其土,始可容棺。又有一中地,结穴处为石,待凿开顽石,其下有土穴,此为盖穴石。皆为可用。

【原文】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

【解注】此言横龙滔滔竟去,挽之不住,两边略有垂下,不过挠掉而已。气因势而止,穴因形而结,过山无情,其势未止,其形未住,故不可葬。却又有一等横龙滴落,正龙腰落,及斩关为穴者,不同也。

【原文】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解注】孤山独龙,孤露无情,故不可葬。却又有一等支龙,不生手足,一起一伏,金水行度,跌露平洋,两边借外卫护送为养荫,及其止处,雌雄交度,大江朝拱或横拦,外阳远接,在乎缥纱之间,纵有阴砂,仅高一步,此又不可以孤露而弃之地。

【原文】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

【解注】此重申五凶之地不可用也。犯者,腐骨烂棺,退败少亡痨疾,久则灭绝,可不慎也!

【原文】占山之法,以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 

【解注】此言作用之法,势形位三者不可偏废也。势言阔远有移动之状,形言近小乃静止之象。然大山大势,大地大形之地,当大作规模,高抬望眼,而后可以求也。形者,有一二里为一形,如牛虎狮象,飞凤龙楼宝殿华盖之类,此形之大者。有龟蛇鱼砚蛙蛤之类,此形之小者也。形若不真,穴何由拟?方者,方位也。如某龙来立某坐,何水去立何向之类是也。

【原文】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解注】此言真龙降势大略,可总括天下山川之行度,若欲逐一分类,则反包括不尽矣。真龙特起,尊星耸立,星峰磊落,万山叠叠,行龙生动,如万马奔驰,此龙之极贵者,葬之必出王侯。

 【原文】势如巨浪,重岭叠嶂,千乘之葬。

【解注】嶂,指高险像屏障的山。一起一伏的重重山岭,势如巨大的波浪,重峦叠嶂,如洪波巨浪,奔涌而来,此龙极贵,葬出公侯。 

【原文】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

【解注】 星峦耸拔,从高处脱卸而来,踏衔而下,如龙之降也,及至歇处,周围山环水绕,如祥云缭绕,山如云拥,水似带蟠,乌得不贵!葬出三公。

【原文】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 

【解注】真龙隆势,如富贵人家的房屋,亭台楼阁,层层叠叠,草木茂盛,所以为贵也。主开府建国之地。

【原文】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忘家国。 

【解注】行龙横窜直摆,畏缩不畅,死硬不委蛇,葬者家亡国灭。 

【原文】势如矛戈,兵死形囚。

【解注】山脉尖利如矛叶,直硬如枪杆,子孙多死于凶横非命。 

【原文】势如流水,生人皆鬼。

【解注】游漫之龙,顺泻直流,无关无拦,葬之主少亡客死。 

【原文】形如负扆,有垄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

【解注】万物负阴而抱阳,背后不可无屏障以蔽之,如人肩背后最畏贼风,则易于成疾,坐穴亦然。真龙穿帐束气,玄武中峙,依倚屏障,以固背后气,此立穴之大概也。当求其止聚处而葬之,方不负负扆中峙之美意,方能出擎天调鼎之人。

【原文】形如燕窠,法葬其凹,胙土分茅。

【解注】燕窠多于高处。入穴则自成格局,龙虎包裹,不见孤露,所以为贵。 

【原文】形如侧垒,后冈远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 

【解注】穴形偃诈,如垒之侧,前朝后应,委曲周回,法当就垒口扦之,主三公九卿之贵。 

【原文】形如覆釜,其颠可当。

【解注】覆釜,即五星之金星也。葬法有二:一曰挨金下水,一曰开金取水。今言形如覆金,其颠可当者,乃照天蜡烛及贯顶葬法,此须有天然成穴者方可下。

【原文】形如植冠,永昌且欢。 

【解注】植冠,言其形穴之尊严也。后仰前倚,壁立崎急,宜阡缓中。 

【原文】形如投算,百事昏乱。 

【解注】山形如算盘之珠,横直乱投,故凶。 

【原文】形如乱衣,妒女淫妻。

【解注】山形剥落破碎,如乱衣之不整,故淫乱。 

【原文】形如灰囊,灾舍焚仓。

【解注】山形如死灰一堆,生气不蓄不聚,得雨暂湿,雨止即干,如汤之淋灰,故凶。 

【原文】形如覆舟,女病男囚。 

【解注】横冈无脉,中央四陨,无穴可扦,葬之则男女不利。 

【原文】形如横几,子绝孙死。 

【解注】玄武缩头,入首无脉,穴何可扦?然有得几之正形者,乃水之所变,可出文章科第。 

【原文】形如卧剑,诛夷逼僭。 

【解注】形狭而长,首脱而瘠,纯石剥落,纹理枯燥,故凶。然有剑形而出贵者,如石使相祖,曾文迪下托手穴是也。 

【原文】形如仰刀,凶祸伏逃。

【解注】形如死鱼之脊,无肥厚气象,故凶。 

【原文】牛卧马驰,鸾舞凤飞。

【解注】此言山脉各得其本性,而显形于外,具为吉形也。 

【原文】螣蛇委蛇。 

【解注】此以形言,腾蛇委蛇则为活蛇,故吉。僵直死硬,则凶。 

【原文】鼋鼍鱼鳖,以水别之。

【解注】此四者皆水族,近水而显其真形,则吉。 

【原文】牛富凤贵。

【解注】牛出于土星,故富;凤出于木星,故贵。 

【原文】螣蛇凶危。 

【解注】蛇心险恶有毒,故多凶。遇蛙蛤则为贪婪小人,逢蜈蚣、金龟、鸠鸟则畏谨而为君子,用欲险于蛇也。

【原文】形类百动,葬者非宜,四应前按,法同忌之。

【解注】形势止伏,如尸居之不动,方可扦穴。若有不定,岂可用乎?非惟主山,但目前所见,飞定摆窜,于我无情者,悉当忌之。

【原文】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解注】千尺言其远大,百尺言其近小。势为大范围宏观动态之状,形乃小范围静态之象。

【原文】夫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凶形吉,百福稀一。势吉形凶,祸不旋踵。 

【解注】形于势二者,皆以止伏为顺,顺则吉。飞走摆窜为逆,逆者凶。势吉形凶,尤可希一日之福;势凶形吉,则祸不待日。此应验之极速也。 

【原文】千尺之势,宛委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经曰:不畜之穴,腐骨之藏也。

【解注】原来之龙脉,虽宛转委曲驯顺。若阴阳不交,界合不明,无横水以拦其气,土中内气散漫而无从收拾,葬之只宜烂棺腐尸。 

【原文】夫噫气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经曰:腾陋之穴,败椁之藏也。

【解注】天地之气,噫则为风,最能飘散生气。故必须依靠前后左右之山脉卫护区穴,方可融结。若堂局虽有叠叠入首之阜,但因左空右缺,前旷后凹,生气被风荡散,则不能蓄聚,故葬之无益,只能腐败棺椁而已。

【原文】夫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 

【解注】外气者,眼前横过之水。只有横过之水才能阻滞来龙之内气。才能使来龙停止不走。

【原文】千尺之势,百尺之形。

【解注】千尺言其远,指山脉之来势也。百尺言其近,指附近山峰静态之形状也。

【原文】势来形止,前亲后倚,为吉葬也。

【解注】原其远势之来,察其近形之止,形势既顺,则山水翕合,是为全气之地。又当求其止处而葬之,斯为尽善矣。止之一字,最谓紧要。世之葬者,不乏全气之地,但于止处则大有区别也。千里来龙,五尺入首,才差一指,尽废前功,纵奇峰耸拔,秀水之玄,皆不为我用矣。若得其传,知其止,则如数二三。《指南》云:“立穴若还裁不正,纵饶吉地也徒然,高低深浅如葬误,福变为灾起祸愆。”

【原文】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

【解注】地有四势者,前后左右也。气从八方者,气从四正四隅八方而入也。

【原文】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解注】此言立穴处前后左右之四方之山也。 

【原文】玄武垂头。 

【解注】玄武,乃穴后山峰之名也。垂头,言自主峰渐渐而下,如欲受人之葬也。受穴之处,浇水为流,置坐可安,始合垂头格也。若注水即倾,立足不住,即为陡泻之地。《精华髓》云:人眠山上龙方住,水注堂心穴自安。亦其义也。 

【原文】朱雀翔舞。

【解注】朱雀,穴前朝山之名,亦以中明堂之水待之。耸拔端特,活动秀丽,朝揖而有情也。 

【原文】青龙蜿蜒。 

【解注】左山活软,宽净展掌,情意婉顺也。若反抗倔强,突兀僵硬,则非蜿蜒矣。 

【原文】白虎驯俯。

【解注】驯扰而不致有噬主之患也,俯者低头俯伏之义,言柔顺而无蹲踞之凶也。《明堂经》云:龙蟠卧而不惊,是为吉形。虎怒蹲视,昂头不平,祸机中藏。又曰:白虎弯弯,光净土山,鲲如卧角,圆如合环,虎具此形,乃得其真。半低半昂,头高尾藏,有缺有陷,折腰断梁,虎有此形,凶祸灾殃。 

【原文】形势反此,法当破死。 

【解注】四兽应各具前述之形态体段。反此,则不吉矣。 

【原文】故虎蹲,谓之衔尸。

【解注】右山势蹲,昂头视穴,如欲衔噬坟中之尸也。 

【原文】龙踞,谓之嫉主。

【解注】左山形踞,不肯降服,回头斜视,如有嫉妒之情。

【原文】玄武不垂者,拒尸。 

【解注】穴后主山高昂,头不垂伏,犹如不肯受之葬而拒之也。 

【原文】朱雀不舞者,腾去。

【解注】朝山反背无情,歪斜不正,顺水摆窜,不肯盘旋朝穴,欲飞腾而去也。 

【原文】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远迩。 

【解注】土圭,即指南针也,用以辨别方位。玉尺,即尺子也,用以度量远迹。此堪舆者必备之工具。 

【原文】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

【解注】此言平洋落穴,左右无山以为龙虎,只有高田勾夹,当做冈阜之来,踪迹于隐隐隆隆之中,最要宽展,如人之肘臂,内抱有情,明堂平夷,自为局垣,一龙一虎,如视之圆。言其形,旋转自然,团簇环抱而恬软也。

【原文】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应,忌乎湍激,谓之悲泣。 

【解注】水在明堂,其位于前,故亦名朱雀。池湖渊潭,则以澄清莹净为可喜。江河溪涧,则以屈曲之玄为有情。倘廉劫箭割,湍激悲泣,则为凶矣。由是观之,虽水之取用不同,关乎形势之美恶则一也。盖有是形则有是应,故子孙衰旺,亦随之相感之理也。另有一般冬冬哄哄如擂鼓声音,得之反吉,又非湍激悲泣之比。 

【原文】朱雀源于生气。

【解注】气为水母,有气斯有水。水之流行,实生气之所为也。生气升而为云,降而为雨,山川妙用,流行变化,循环无有穷尽。是故山之与水,互为体用,不可须臾离也。 

【原文】派于未盛,朝于大旺。

【解注】派者,水之分也。朝者,水之合也。夫水之行,初分悬溜,始于一线之微,此水之未盛也。小流合大流,渐远而渐多,汇流总潴者,此水之大旺也。盖山之始乃水之起,水之会由山之止。能知水之大会,则知山之大尽。推其所始,究其所终,离其所分,合其所聚,置之心目之间,胸臆之内,总而思之,则大小无从而逃,地理可贯而尽矣。

【原文】泽其相衰,流于囚谢。

【解注】水既潴蓄渊停则止,水势已煞,故曰衰。流于囚谢者,水盈科而进,则其停者已久,溢为余波,故曰谢。 

【原文】以返不绝。

【解注】山之气运,随水而行,凡遇吉凶形势,若远若近,无不随感而应。然水之行,不要斜飞直撺,反背无情,要有众砂节节关拦,使之玄曲有情,成不绝之运化也。 

【原文】法每一折潴而后泄。

【解注】此言人工储水之法。穴前元辰直长,法以穴中沟头水论潴泄,每折中作斗,既潴而后泄去,可救初年无患。

【原文】洋洋悠悠,顾我欲留。 

【解注】此言水之去势,要悠洋眷恋,有顾我欲留,不忍流去也。 

【原文】其来无源,其去无流。 

【解注】源深流长,不知其来。砂拦局密,不见其去。 

【原文】经曰:山来水回,贵寿而财。

【解注】山来者,众山攒集。水回者,群流环会。此富贵寿考之穴也。 

【原文】山囚水流,虏王灭侯。

【解注】山囚,明堂逼塞不宽舒也。水流,元辰直溜不萦纡也。若明堂狭小逼塞,水流直窜不环,此乃大败之地也。

【原文】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具备五色。

【解注】穴土以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具备五色为吉。

【原文】夫干如聚栗。

【解注】土无气脉,括燥松散如干粟也。 

【原文】湿如刲肉。

【解注】淤湿软烂,锄之如刲肉,不任刀也。 

【原文】水泉砂砾。

【解注】地气虚浮,腠理不密,内藏气湿之水,外渗天雨之水也。 

【原文】皆为凶宅。

【解注】已上几种土质皆为凶兆,葬之无益。

【原文】經曰:穴有三吉,葬有六凶。

【解注】穴的葬法归纳起来有三吉、六凶,术者应以律去用。

【原文】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 

【解注】此言造葬宜得年月日时之吉,迎吉而避煞之法。

【原文】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

【解注】阴阳冲和之处,必有五色土以应之。言五土四备者,土之色黄红青白皆可用,唯黑色不可用也。

【原文】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 

【解注】穴场周围应该没有缺陷之处。若有不全之处,一是腾挪穴位以趋避。二是通过人力修补使其符合要求。目力巧,则能趋全避缺。工力具,则能增高益下。作用之法,随宜料理,千变万化,本无定法,全在人心目灵巧。

【原文】阴阳差错为一凶。 

【解注】此言坐穴立向不得其法,则凶。

【原文】岁时之乘为二凶。

【解注】下葬之日时不得方向年月日时之利,凶也 。

【原文】力小图大,为三凶。 

【解注】生人福力浅薄,而欲图王侯之地,是德不服地也。然此亦不可泥。 

【原文】凭福恃势,为四凶。 

【解注】凭眼前之福,恃当今之势,不思种德求稳,反以阴阳之理为无足。岂知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原文】僭上逼下,为五凶。 

【解注】僭上,庶人坟墓不得如大官司制度,贫家行丧不得效富室眩耀,及不得作无益华靡,亡者无益,存者招祸。逼下,为俭不中礼,悭吝鄙涩,父母坟墓不肯实时尽作用之法,因循苟且,致生凶变。作用者,谓如作明堂,通水道,及夫截庞去滞,增高益下,阵水蔽风之类,皆是也。 

【原文】变应怪见,为六凶。

【解注】上言天时人事本能全美。或有吉地吉穴,主人儒滞不葬,或是非争竞而害成,或贫病兼忧而不能举。或明师老死不复再来,或停丧久远而兵炎不测,或子孙参差而人事不齐,或官事牢狱而不复可为,或日怠日忘竟成弃置,或全家绝灭同归暴露,是皆因葬不即举而变见多端也。呜呼,为人者可不凛凛然而知戒谨乎哉! 

【原文】经曰: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解注】言形势虽吉,而葬不得穴,或葬已得穴,而不知葬法,于弃尸之者何异!

【原文】龙首之藏,鼻颡吉昌。角目灭亡。耳致候王。唇死兵伤。

【解注】此以龙首为喻而取穴,非谓真有鼻颡角目也。但鼻颡以喻中正,故吉;角目偏斜而又粗硬孤露,不受穴,故凶。耳言深曲,唇言浅薄,所以有侯王兵伤之别。 

【原文】宛中而畜,谓之龙腹,其脐深凹,必后世昌。伤其胸胁,朝穴幕哭。

【解注】宛宛之中,若有所蓄者,龙之腹也,况又深曲如脐,岂有不吉!若葬非其道,伤其胸者,必遇石而带黑晕,伤胁则干燥如聚粟,或上紧下虚,锄之如刲肉。朝穴暮哭者,言其应之速也,可不慎哉!

 【原文】是以祸福不旋踵。经曰:葬山之法,若呼谷中,言应度也。

【解注】祸福之感召,捷于影响。能乘能审,能择能避,随其所感。否则,祸不旋踵。

第三节《葬经》点评

《葬经》的核心论点是:“反氣納骨,以蔭所生”。

《葬经》的理论依据是:“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云: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於春,粟芽於室”。

《葬经》认为,要实现“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目的,唯一的方法是:“葬乘生气”。要实现“葬乘生气”之目的:

首先,要找到生气。

何为生气?所谓生气,是指能生发万物的阴阳之气。《葬经》曰:“葬者,藏也,乘生气也。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从何处寻找生气?“经曰: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生氣行於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丘垄之骨,岗阜之支,氣之所隨。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鐘”。综前所述,要找生气必须要沿着山脉以及与山脉相伴随的流水来寻找。比较简洁的途径是在山脉停止河流交汇之处来寻找生气。

风水学认为,生气是生发万物的根本,有生气的地方才有希望。所以,风水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应运各种方法寻找,并评判能够聚集生气的那个地点。

其次,要留住生气。“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要采取措施使生气聚而不散,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找到山环水抱的避风之地。这就是人们在群山环抱、流水环绕、河流交汇处选址建城、建村、建宅的原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吉地。

第三,要会乘生气。经曰:“吉地凶葬,于弃尸同”。具体方法是:根据山脉形势、水流方向、土壤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正确的立穴之所。“千尺之勢,百尺之形,勢來形止,前親後倚,為吉藏也”。“藏於涸燥者宜深,藏於坦夷者宜浅”。“淺深得乘,風水自成”。“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淺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闔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經曰: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