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雪 | 阴寒之气愈加强烈,宜藏阳气、养脏腑!

 caimin133 2021-12-07

2021年12月7日,今天就是大雪节气了,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初冬:立冬到大雪;

仲冬:大雪到小寒;

深冬:小寒到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此时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有些地区也已雪花飞舞。

一候 鹖鴠不鸣:鹖鴠(hé dàn)即寒号鸟。天气寒冷,飞禽无踪,走兽无影,连寒号鸟也停止了呼叫。

二候 虎始交:古人认为,此时为阴气最盛时期,盛极而衰,阳气已经有所萌动,于是老虎开始求偶。

三候 荔挺出:仲冬雪季,万物沉寂,一种叫荔挺的兰草,也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在此时独独长出地面。

一年到此,是阴气最盛的时候,但同时已进入了一年中进补的大好时节

“冬令进补”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使营养物质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大雪时节,我们更应做到「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起居:去寒保暖,早睡迟起

大雪时节,要做到起居有度,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都对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01
早睡晚起,固精养气

当我们失眠或是熬夜时,都会有类似的感受:时间越晚,越容易感到手脚冰凉、浑身发冷、脑子不听使唤...

这其实就是晚睡内耗气血,寒邪趁虚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

冬日阳气肃杀,夜晚更加严重,因此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 一方面,人睡觉的时候,是阳入于阴,就是让阳气敛藏,延长睡眠的时间,本身是藏阳的举动;

  • 另一方面,冬天黑夜较长,早起容易受冷,人体要动用阳气来御寒,所以说等待日光的出现也是有利于不轻易扰动阳气的做法。

02
保暖头足,减少出汗

大雪是阴气最盛时期,阳气生发偏虚,容易受到寒气入侵。

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需要做好保暖工作。

此外,大雪过后,不要让皮肤毛孔开泄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

中医讲「津能载气」,像剧烈运动、汗蒸这些会使得人体的汗液大量流失,短时间大量的汗液流失必然会导致人体阳气的耗散

03
喝水养阴,以防上火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大雪时节气候干燥,特别是北方,室外冷燥、室内热燥。这就要求我们固护好身体的水分,以防上火

养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多摄入水分。每日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没有肾脏等疾病的人日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毫升。

且不要一口气喝过多的水,每次喝4-5小口,隔段时间再喝,这样才可以充分滋润身体。

每天一定要喝的3杯水

第①杯水是早起后喝,能够润肠燥;
第②杯水是下午5点喝,能够滋肾阴;
第③杯水是晚上9点喝,能够养心阴。

建议使用取暖器的家庭应注意居室的湿度,最好有一支湿度计。

通常来说,生活在相对湿度为30%-40%的环境中最感舒适。如相对湿度低了,应做相应的调节,比如向地上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或在取暖器附近放一盆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除此外,每天还可以吃一些大白菜、雪菜、莲藕、梨等清热润燥的食物

饮食: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

仲冬是一年中最可以大补的一个月,顺时进补,更会事半功倍。但绝不是一味地吃补品,而是在日常饮食中多加注意,滋养五脏。

中医认为,人体的外在状态是其内在功能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人的五官、皮肤、毛发的好坏,清楚地反映了人体内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健康状况。

因此,保健养生只做外在养护是不够的,需要由内养外。

01
养心面色好

人面色的好坏与心有密切的关系。人心气旺盛,气血和津液充盈,面色就会红润有光泽;反之,则会反映出面色苍白、青紫等病态。

因此,要想面色好就必须养血养心,多吃养血养心的食物。

推荐药膳:芪枣合汤

取黄芪15-30克、大枣10克、百合30克,一起下锅炖煮30-40分钟,连汤带料一起食用,每周吃1-2次。

补血补气、健胃补脾、滋阴养肺,对气血两虚的病人大有好处,缓解乏力、怕冷症状。

02
护肝眼睛亮

中医认为,目为肝之窍,眼睛的好坏,取决于肝脏藏血功能的正常与否。肝脏功能正常,人的双眼就有神;反之,则眼睛干涩,视力减退。

由于生理特点的关系,女性更易出现血虚,因此,女性更应该保护眼睛,特别在经期孕期时不要使眼睛劳累过度。

推荐药膳:枸杞山药粥

取枸杞20克洗净、山药50克去皮洗净切块、粳米100克淘洗干净,一同煮烂即可。

坚持服用可益肾健脾、养肝明目

03
健脾嘴唇润

冬季,有些人的唇角周围及嘴唇会出现脱皮、干裂,甚至少量出血的现象

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功能正常,则口唇红润;反之,则唇色浅淡甚至萎黄无华,所以健脾是防止嘴唇干裂的关键。

推荐药膳:芡实山药糊

将芡实、山药晒干后磨成细粉,将糯米粉与白糖加入调匀。每次取混合粉50-100克,加入冷水调成稀糊状,加热烧熟。

山药偏甘味而健脾,芡实偏涩味而收敛,每天早晨空腹温服。可健脾止泻

04
强肺皮肤滑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功能正常则是皮肤滋润;肺燥时,皮肤则干燥、易脱皮。入冬后肺易被干燥气候所伤

推荐药膳:蜜饯百合

准备干百合100克洗净,加入150克蜂蜜拌匀,上笼蒸3小时,用瓷罐保存,每天早晚各服用1汤匙,具有养肺润肤的功效

05

补肾发乌黑

“肾为先天之本,其华在发”,头发可反映肾气盛衰。肾气盛的人头发茂密有光泽,肾气不足则头发易脱落、干枯、变白。

推荐药膳:花生红枣炖猪蹄

取花生50克、红枣10颗、猪蹄500克洗净后一同炖熟即可,每周1次,可益肾养发。

此外,五谷皆可补肾,主食摄入不足,也容易出现气血亏虚、肾气不足,因此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

除了上面我们说的,还可以适当吃一些种子类的食物,冬天吃植物的种子也是在吃植物的精华,以精补精,帮助我们保养、封藏脏腑的精气

如莲子、山药、黑芝麻、枸杞子、桑椹(干)、桂圆(干)、核桃仁。

补精气的食物,建议中午或下午作为药膳或小零食吃,因为这些食物普遍营养丰富、偏于滋腻,早上吃不利于阳气升发,午后吃可以顺势沉降适应气机闭藏

穴位按摩,顾护健康

大雪时节多做按摩疏通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抵抗力。

01
贴外劳宫,温补二肾

【劳宫穴】在手掌心,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劳宫,是劳累之后休息的宫殿。身体疲惫没有精神,恶心难受,无法入眠,都可以按揉劳宫穴缓解

在手背对掌心的地方就是【外劳宫穴】,脏腑积有寒气热气,皆能和解大雪节气我们借由双掌的热量,温煦二肾,将肾内寒气祛除。

尤其是每晚22:30-23:00,“亥时”尾“子时”头,地气最旺时,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可温煦二肾。

具体方法:在手背对掌心的地方就是外劳宫穴。每晚临睡前,平躺,将两手垫于腰部,手背紧贴后腰,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图片

02
按压大椎穴,克制体内阴寒

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地方。这里是阳经大会,是阳气升发的一个重要站点。

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从这里发出,形成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也是阻止风寒入体的第一道关口

冬天,让人怕冷,让人畏畏缩缩,按压大椎穴,能激发阳气,温煦全身,克制体内的阴寒;还能缓解各种虚寒症,比如肩颈僵硬、风寒感冒、鼻炎、咳嗽等等。

而且,经常按压大椎穴,阳气流通宣发,则不会郁聚而发生热毒,还能退热、消热毒。也就是说,感冒时的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热痛,都可以按揉大椎搞定。

具体方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图片

南方北方,进补有别

其实“补”也是很有讲究的,要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食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我国,由于南北方地理环境不同,在进补的时候也有区别。

  •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需要进补温热食物,起到保暖身体效果;
  • 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比北方暖和,主要以平补为主;
  • 高原地区,由于气候相对比较干燥,需要补充一些水分起到滋润效果。

所以,在不同地区由于地理气候不同,进补方式不同。

01
北方温补,补脾益肺

北方的朋友温补就可以放肆些了,牛肉、羊肉等热性足的食物吃起来,日常做菜时可以加一些生姜,帮助温阳散寒。

我们都知道北方的冬天是特别寒冷干燥的,再加上暖气的存在,房间里也是燥热的。燥,直接影响也特别影响的,就是肺

如果天气持续干燥,需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银耳、雪梨、荸荠、百合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五行生克中,脾土凝聚而生肺金。肺有赖于脾胃供给水谷精微之营养,如果脾土太弱也不足以生肺金,人就会更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所以,北方朋友温补时,要注意「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

最好配一些能健脾助消化的食物,例如山楂、洋葱、陈皮等。

这道「陈皮山楂炖羊肉」算是北方冬补的典范。

推荐药膳:陈皮山楂炖羊肉

食材:羊肉250g,白萝卜100g,干山楂6克、陈皮3克。

做法

1. 将羊肉洗净切块焯水;白萝卜洗净切块;葱姜洗净切片。

2. 锅内放适量油,小火放入冰糖,炒至糖融化冒泡,加入羊肉翻炒至上色。

3. 放入葱姜翻炒,加少许生抽和料酒翻炒均匀,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入萝卜块、山楂、陈皮,放适量盐调味。

4. 中小火炖至羊肉软烂,收汤出锅。

功效:羊肉味甘、性温,能补血益气、温中御寒,非常适合冬令进补。陈皮能理气健脾,山楂能消食健胃,两味药食同源,气味温和,对消积化滞有很好的作用,又能开胃,与肉同煮也不会影响其口味。

02
南方平补,健脾利湿

比起北方人里三件、外三件的全副武装,南方虽然降温,但也算是温暖了。眼瞅着北方人大口大口吃羊肉,加很多姜都能顶得住,南方朋友就不行,分分钟上火给你看。

因此,南方人冬季更适宜平补,吃些鸡、鸭、鱼类等性温和的食物就足够。

南方潮湿多雨,冬雨绵绵不在少数,“湿气通于脾”,南方人在温补的同时,可以配合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茯苓、山药、莲子等。

这道「山药茯苓乳鸽汤」算是南方冬补的典范。

推荐药膳:山药茯苓乳鸽汤

食材:乳鸽1只、山药1根、茯苓20克、姜1块、盐适量。

做法

1. 乳鸽去内脏,洗净,放入开水中焯烫一下,去血水,捞出沥干。

2. 姜洗净切片;山药去皮洗净,切块。

3. 锅中放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后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放入乳鸽炒香。

4. 把乳鸽捞出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开水,放入茯苓,小火煲1小时左右,再放入山药块煮至烂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用乳鸽炖汤,能够滋补肝肾,调养气血、清肺顺气、强健身体。这三味同煮,既能清湿热,又能健脾胃,从而很好地排除体内的水湿,有利减肥。

03
贯穿南北的饮食准则

无论南北,冬季潜藏阳气都是重中之重,由此催生了同一个饮食准则:增苦减咸

如果吃很多咸味的食物,会致肾水更寒,折损心阳,不利于潜藏阳气,咱煲的汤里也要记着少放盐

大雪后可适当补充苦味食物补补心阳,如白萝卜、莴笋、生菜、芹菜等以养心气。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此时一杯「白萝卜汁」最为合适。

中医认为冬天吃萝卜,能祛除体内堆积三季的毒热之气,帮助阳气的生发。此外,萝卜具有健脾消食、化痰定喘的功能。

如果实在不喜欢萝卜的味道,可以适量加些雪梨同榨成汁。

梨有润肺凉心、消痰去火的功效,跟白萝卜一起榨汁喝,不仅能掩盖白萝卜的辛辣味,还可以让食疗功效加倍

脾胃不好的人,如果不能喝太凉的果汁,还可以将二者一起煮水喝。有润肺、清热、化痰之功效。

图片

大雪,意味着冬日的阴寒之气愈加强烈。

此时应注意静养,但也不应足不出户,更不宜久坐、贪睡,如果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应适时走出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强健体魄,助神清气爽。

如果大家觉得今天的内容有帮助到你,记得转发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一同四时养生,过健康日子。

— END —

✎本文仅作科普,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版权申明:

版权申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