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身材里的大秘密——圆明园西洋楼(二)

 新用户8926AVU2 2021-12-07

文章图片2

作为中式园林里的西洋建筑

你知道圆明园西洋楼的用途都是什么吗?

尽管这里不是皇家的日常起居之所

但却是他们理想的消遣乐园

1
谐奇趣

文章图片3

△谐奇趣 复原图

谐奇趣是西洋楼区域最早建成的欧式园林景观,曾是专门用来演奏少数民族及西洋音乐的地方,喷泉淋漓,乐声悠扬,令人如痴如醉,由于意趣盎然,遂被命名为谐奇趣。

文章图片4

△谐奇趣遗址 宋会强/摄

2
黄花阵

文章图片5

△黄花迷阵 朱生伟/摄

黄花阵是一个追逐嬉戏的场所,每逢中秋之夜,清帝就坐在阵中圆亭当中,命嫔妃及宫女手拿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守候在四个门外,一声令下,宫女和妃子们在迷宫中寻径飞跑,最先到达圆亭者,便可得到赏物,清帝居高临下四望莲花灯东游西奔,引为乐事。

文章图片6

△黄花阵正面 铜版画

3
养雀笼

文章图片7

△养雀笼东面 铜版画

养雀笼用于笼养、展陈孔雀等鸟类,因而得名养雀笼,乾隆常于闲暇时携后妃们在此观赏孔雀等各种珍禽异兽。

文章图片8

△养雀笼东面

瑞典人奚伦 1920年摄

4

方外观

文章图片9

△方外观 复原图

方外观是乾隆维族妃子容妃(传说中香妃的原型)放松身心,敬做礼拜的清真寺,室内安放着两块伊斯兰教的碑文,其上分别雕刻“奥斯曼爱真主,真主爱奥斯曼”,“阿里爱真主,真主爱阿里”。

文章图片10

△方外观遗址 刘继文/摄

5

海晏堂

文章图片11

△海晏堂 复原图

“海晏” 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

文章图片12

△海晏堂遗址 任翾/摄

6

大水法与远瀛观

文章图片13

△大水法与远瀛观 复原图

远瀛观为高台西洋钟楼式大殿,是各种西洋物品的陈列、展示大厅,皇室成员可在此观赏域外奇珍。南面则是大水法,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

文章图片14

△大水法与远瀛观遗址 胡时芳/摄

7

观水法

文章图片15

△观水法 复原图

西洋楼的喷泉景观设计巧妙,其中的音乐喷泉、水力钟喷泉、猎狗逐鹿喷泉都让人流连忘返,清帝甚至设置了专门用于观赏喷泉的坐南朝北的独特宝座——观水法。观水法位于大水法的正南方,在这里观赏喷泉,也因此成为清帝礼遇外藩王公和外国使臣的惯常之举,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七月英使马嘎尔尼,乾隆六十年正月荷兰使臣德胜,都先后在西洋楼“瞻仰”过水法。

文章图片16

△观水法遗址 胡利明/摄

8

线法山

文章图片17

△线法山正面 铜版画

线法山俗称“转马台”,据说因乾隆常骑马登山而得名。山上建有一座西式亭,在此向西可俯视壮丽的欧式楼阁和喷泉景观,向东可远眺线法墙西方风格的街市民居风光。

文章图片18

△线法山遗址

9

方河

文章图片19

△湖东线法画 铜版画

西洋楼景区东部有一矩形河池,俗称方河。所谓线法墙就是在方河东岸修筑七道左右对称的八字状断墙。各断墙之间前后距离渐次增大。墙面悬挂西方景物油画,从方河西岸的线法山上东眺,形成透视深远的风光。其上也可随时更换或重新绘上各种图案和风景。隔岸望去,俨然是一个由布景搭成的舞台。由于方河拉开了线法山与线法墙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在最相宜的距离来欣赏景致,生发亦真亦幻的感觉。乾隆时,线法墙上还曾绘制、悬挂过新疆阿克苏一带的风光,以慰容妃(香妃)的思乡之情。

文章图片20

△方河遗址

很多人认为西洋楼就是圆明园的中心

其实这是对真实历史的误解

为什么说西洋楼是被误解的“圆明园形象”?


1860年圆明园罹劫后,为数众多的中式园林建筑几乎荡然无存,而西洋楼建筑因是砖石结构为主体,相对耐于保留,遂成为整个圆明园建筑遗迹残存较多的地方。

文章图片21

△正大光明宫廷区与九洲景区

真正意义上圆明园的中心

文章图片22

△圆明园遗址碑

位于正大光明景区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数十年间,有一些在中国的西方人到西洋楼所在区域游览,并随之拍摄了不少照片,留下了珍贵影像资料,为研究西洋楼乃至圆明园遗址的演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依据,使得西洋楼景观形象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其中比较著名的拍摄者有德国人奥尔末、法国人亚乐园、美国人甘博等。

文章图片23

△谐奇趣全景

德国人奥尔末 1873年摄

文章图片24

△黄花阵花园门

德国人奥尔末 1873年摄

文章图片25

△方外观

德国人奥尔末 1873年摄

文章图片26

△海晏堂

德国人奥尔末 1873年摄

文章图片27

△大水法

德国人奥尔末 1873年摄

文章图片28

△远瀛观南门

德国人奥尔末 1873年摄

文章图片29

△观水法

德国人奥尔末 1873年摄

西洋楼遗址的整修工作自1976年陆续展开,经多年清整,其现状已基本能反映出盛时的轮廓,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今昔对比。曾散失园外的观水法石雕屏芯及汉白玉石塔,谐奇趣菊花式喷水池均已在原址复位。万花阵阵墙及中心欧式石亭得以复建。海晏堂大型贝壳式浪花石雕及蓄水楼海墁高台、方外观的石雕方柱、远瀛观和大水法的雕花残柱及造型奇特的石龛,仍巍然屹立于原址,人们可从中想象西洋楼昔日的壮观景象。而如今,海晏堂水力钟喷泉的十二生肖兽首,也几乎成为圆明园,甚至中国流失文物的象征。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历史为证 警钟长鸣 陈冲/摄

文章图片35

△圆梦之基 刘梦星/摄

西洋楼无形中反倒成为多数人心目中的圆明园形象,而事实上这是对真实历史的一种典型误解。西洋楼遗址是圆明沧桑的有力见证,同时也是独具特色的教育、反思场所,相信会一直给世人留下一声叹息和无尽的思索。

文章图片36

[来源]

北京圆明园研究会

[作者]

张 超

[编辑]

赵 磊



#REMINDER#
温馨提示
文章图片37

疫情期间请您入园配合测温验码,科学佩戴口罩。园中游览请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入室进殿、乘坐电瓶车、脚踏车、交通船、福海自驾船以及在园内活动小于1米近距离接触、处于人员密集、封闭场所时须佩戴口罩。遇限流参观时,请有序排队,配合工作人员管理。

展开
下载今日头条阅读剩余100%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