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宝康·同学录

 新用户24030ygV 2021-12-07

因为翻阅《西溪路五十六号》,我把那本同学录去找了出来翻看。

整整四十年了。这本杭州大学中文系七七级同学录,一直和我在一起,记得刚参加工作我住招待所时,我曾把它放在办公室里。后来有了住房,则先后跟我搬了几次家。

这本硬面的同学录,不见得高档豪华,于我却很是珍贵。在四年大学生活快要结束的时候,领导和同学精心策划、制作了这本同学录,给大家留下一个难能可贵的纪念。100张白纸,最前面的是校长陈立、校党委书记黄逸宾和中文系名誉主任王驾吾以及姜亮夫先生专门的题词,然后是杭州大学图书馆及学校正门的照片,接下去是以小组为单位的12张同学照片,接着是中文系教师名册(1981年,中文系教师共100余人,有教授6位,副教授12位,副研究员2位,而四个中文系副主任竟然都不是高级职称)。再接下去是按小组排列的141位同学名录,附有出生年月和家庭住址。其中1947年出生的6人,1962年出生的4人,相差25年,或许能够反映1977级大学生的一个侧面。

    后面的80多张白纸,是同学们的互相题词留念。记得当年再分手之际,不少同学都是拿着这本同学录,找同学留字,很是一道风景。分手在即,总想留点印记,留个念想。不像今天,有电话,有QQ,有微信,非常方便。当时,把同学的字留在自己的本子上,真的很有特殊意义。我的同学录里,有100多个同学留言,其中还有是第一次当面语言交流,确实难得。这里,有很认真的写诗作词,精心书写,盖章留印,当然也有信手一挥而就的,尽显各自风流。精彩的,犹如一幅精致的书法作品,认真的,有故事有情节正面写了反面继续……

这里,多有对我来自鲁迅故乡而生发开去的,也有与我日常接触的第一印象。形形色色,丰富多姿,颇有点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同学情谊,简单而真挚,至今看来,让我忆及当年的学生生活,颇多感慨。而今,马齿见长,一事无成,很有点愧对师长,羞见同学。好在这四十年来,自己为人尚可,从不曾有伤人害人之心之行,做事努力,对任何事都是认真应对。且如另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也姓何的同学在同学录中给我留下的那句话:为人是可以的,所以我们都姓“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