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亭贯 河北遵化:1971年马兰峪老照片 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中心修造站,几年来利用自制的设备,成批生产农村急需的马车轴承。这些产品不仅供应全县,还支援外地。他们积极地增产优质农机具,争取今年农业更大丰收。照片中,1971年2月8日,马兰峪中心修造站的工人正在精心地检查马车轴承,准备运往农村。 1976年马兰峪中心修造站的职工在下乡劳动中,看到裕小大队打井工地社员用人工提土,劳动强度大,也不安全。他们就用废旧的蜗轮蜗杆制造出卷扬机送到打井工地,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许多社队闻讯都来订货,马兰峪中心修造站,闯过了加工涡轮的关键技术,保证卷扬机源源出厂,供应第一线。马兰峪中心修造站被评为全国大庆式企业。 1977年,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遵化县委认真总结工作,对照大庆的基本经验,揭矛盾,找差距,对本县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规划逐顶进行检查,制订出新的措施。县委具体研究讨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在政治方向、农机队伍、机械拥有量、机械配套、机械化程度、农机完好率自筹资金比例和机械配件自给率、抗灾能力和粮食产量等方面必须达到的标准,并广泛地进行宣传,使广大干部和职工思想明确,心中有数。 遵化县各个农机修造站的广大职工,都在为今年全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大显身手。出全勤,干满点,产量翻番。有不少同志“八小时内拼命于,八小时外作贡献”。马兰峪中心修造站,党支部委员分工包车间,跟班劳动,全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插红旗、树标兵活动。工人们提出“宁愿流千滴汗,生产任务提前完”。他们大搞技术革命,修旧利废,成功地解决了损件复修问题。1977年8月上旬,这个站共生产出各类轴承两千五百套,十天完成了过去半个月的任务。全县各农机部门大搞协作会战,创造了新工艺,研制成功的拖拉机弯轴等关键部件,已经开始成批生产。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古迹,传承灿烂文化,感受灵动而隽永的千年古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