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再次来到香山公园,不觉已走过四季。香山占“三山五园”一园一山,静宜园是清乾隆在香山建造的皇家行宫,钦定“静宜园二十八景”。 静宜园二十八景中,内垣占二十景,外垣有八景。内垣是皇帝读书、理政、礼佛、休息之地,外垣则是游玩和狩猎的地方。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不一定都一一走过。 二十八景之一:勤政殿香山公园东门,原为静宜园之正门。清代时,在门前宽阔的广场上,曾建有关城、月河、石桥、牌坊及六部房等。现“静宜园”三个大字,仍高悬于门檐之上! 进公园大门后,正对勤政殿。勤政殿为二十八景之首,是接见王宫大臣及处理朝政之所。殿内有乾隆御笔“与和气游”横匾和金銮宝座,殿后是假山。殿前两棵硕大的枫树,秋季如火似锦,极为壮美! 建筑群由月牙河、勤政殿正殿及南北配殿、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等组成。北配殿现是游客服务中心,南配殿为皇家礼品店。 殿后右行几十米,即致远斋,曾是乾隆皇帝日常理政及读书之所,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组成,史载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80余次来香山,在致远斋驻留时间达253天。 二十八景之二:丽瞩楼穿过勤政殿后的假山,上行约百米即丽瞩楼,原为乾隆圣母皇太后的寝宫。史载丽瞩楼座西朝东,宫门“太和宫”,正殿横秀馆,其后有木牌楼一座,牌楼后一座两层五开间楼阁,檐下悬“丽瞩楼”匾。园中松柏长青,春来杏花飞雨,只可惜原建筑群已成过往。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央专用电话局,现开设红色展馆。 ![]() ![]() 二十八景之三:绿云舫绿云舫在丽瞩楼稍后,仿避暑山庄之“云帆月舫”而建。形若舟舫,实为斋室,舫外绿荫浓郁,取泛舟烟波意境。 ![]() ![]() 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改建的学校图书室,俗称小白楼。曾为中央图书馆,与北侧山坡思亲舍与多云亭,同为红色展区。 ![]() ![]() 二十八景之四:虚朗斋虚朗斋即现在的香山饭店。原是一片宏大的建筑群,四周设有围墙及宫门,分三路院落,有画禅室、学古堂、储芳楼、聚芳图、郁兰堂、延旭轩及曲水流觞等建筑,为乾隆皇帝在香山的居所,又称中宫。 ![]() ![]() 二十八景之五:璎珞岩香山饭店下方,有条通往香山寺的大路,璎珞岩在其路侧,是一处人工叠成的假山,有泉水流下,俗称“小瀑布”。有座小亭匾书“清音”,山后还有个敞亭。淙淙水声,悦耳动听。据说坐在亭子里,听着松林风声,眼观假山之石,耳听风声泉声,此起彼伏,有如神来神往,其乐大焉 ![]() ![]() 二十八景之六:翠微亭翠微亭在璎珞岩之南,古树参天,满目葱茏,南临山崖,峻峭苍翠,沟壑蜿蜒,溪流潺潺,可揽四时之胜。 ![]() ![]() 翠微亭下静翠湖,前身为静宜园“带水屏山”,三面环山,有如屏风,清泉自西南缓缓流下,如素带而名。 ![]() ![]() 二十八景之七:青未了沿静翠湖南岸上山,半山坡可见到青未了,为五间环廊亭样建筑,乾隆取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句意。在此极目,群峰苍翠,岱色无垠,是远眺胜景,近瞻红叶的不错之地! ![]() ![]() 二十八景之八:驯鹿坡青末了迤西,大片山麓,原为放养贡鹿之地,现有一“看云起”亭。当年这里曾是上鹿圈和下鹿圈,每至仔期,鹿群纷纷出园,藏匿于深邃之处。待子鹿产下并稍壮,鹿群又相率入园,游走在丰草长林之间。 ![]() ![]() 二十八景之九:蟾蜍峰双清别墅后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名欢喜园,一直没开放,是乾隆皇帝到香山寺,烧香礼佛时的驻跸地。围墙外小山峰上,有块巨石半卧,张口鼓肚,昂头西望,形似蟾蜍,被乾隆皇帝命名为蟾蜍峰。 ![]() ![]() 二十八景之十:栖云楼(双清别墅)双清别墅在香山寺一侧,因毛主席住过而闻名天下。其实它原是“松邬山庄”的一组建筑,因栖云楼建在高台之上,前瞰远岫,后依苍岩而名。后熊希龄在山庄废址上,建起了“双清别墅”。 ![]() ![]() ![]() 多次路过这里,一直在修缮,也只是在国庆前红色展开幕时,才有机会进入。小院古雅宁静,院北平房是当时毛主席的居室,水池旁的六角红亭,相传为金章宗梦感泉涌出处。此外还有水池、双清石刻、银杏树、防空洞、石屏、石经幢、大石台等景。 ![]() ![]() 二十八景之十一:知乐濠从璎珞岩前行不远就是香山寺,该寺在清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形成前街、中寺、后园的独特格局。寺前向下一段为买卖街,原有店铺三十余楹,开店者为太监、宫女装扮,以满足帝后们与民同乐的市井体验。 ![]() ![]() 知乐濠即香山寺前的放生池。入山门前有泉流,泉上架石桥,桥下是方形鱼池。乾隆皇帝至此,见鱼儿游浮自得,其乐如行空中,故引庄子与惠施“濠梁之辩”而名。 ![]() ![]() 二十八景之十二:香山寺香山寺始建于盛唐,曾为西山诸寺之冠,是香山公园最初的文脉源头。寺区大至分三大区域,从香云入座牌楼至听法松为山门区。山门殿外悬乾隆御题“香山大永安禅寺”匾,内供接引佛。 ![]() ![]() 一条大路将香山寺拦腰截断,其上天王殿至圆灵应现殿为中寺区。天王殿正中供弥勒佛,殿后有婆罗树碑、钟鼓楼,南北坛城等。 ![]() ![]() 圆灵应现殿即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彩色琉璃瓦覆顶,神台供三世佛,背后奉观世音菩萨。殿前石屏,前刻经文,背刻乾隆御笔燃灯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像赞。 ![]() ![]() 后苑区是香山寺的精华所在,从眼界宽,南北游廊,至青霞寄逸楼,依山萦回而建,两侧假山嶙峋,错落有致,规模宏伟。 ![]() ![]() 薝蔔香林阁为三层六方亭楼阁,每层都悬一块乾隆皇帝御笔题匾。青霞寄逸楼处,御笔楹联“不去不来日如是,非今非昔更何疑”,让人顿觉空灵。 ![]() ![]() 二十八景之十三:听法松听法松在接引佛殿的后门外,两株高矗入云的古松,虬枝挺秀,树冠大枝长长的伸延,很像两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拱手听讲,故名“听法松”,乾隆皇帝曾赞曰“百尺高耸,侧立回声,尤为奇古”。 ![]() ![]() 二十八景之十四:来青轩来青轩在香山寺的一侧,始建于明代,清代时三面围以山墙,高台上有楼阁等建筑,现在早已看不出原有的模样。中国历史转折时刻,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四大书记,曾在此办公居住达八个月之久。 ![]() ![]() 来青轩后有座无量殿,门前一条狭长的通道,一端是山门,另一端是个关城。山门额题“楞伽妙觉”,联曰:“风旗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被誉称北京香山第一联。 ![]() (2020.1文编:下篇续后十四景)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北京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