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印丨模式口田义墓随拍

 友声访古 2021-12-08

十月金秋,风光正好。

往返七十公里,骑行模式口,探访田义墓。

很喜欢这个季节骑车,抛掉炎炎烈日,飒爽清新。一路美景相伴,使你的双眸闪闪,百望山的草木已五彩斑斓,颐和园的四大部洲在秋风中隐现,而玉泉山的玉峰塔则直指蓝天,落叶潸潸,可当一辆车疾驰而过的时候,她们又如黄蝶般起舞翩翩。

义务指路处的几位大爷在楚河汉界的对垒中笑声依然,而我,正享受着美好的秋天,就如路旁盛开的花儿,面露嫣嫣。

中午时分,到达模式口,沿大街缓缓而行。

模式口,位于石景山区中部,古时为驼铃古道上的一座重镇,如今依旧是石景山主要的居住区之一。几百年的积淀,让这里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驼铃古道穿村而过,承恩寺,法海寺,田义墓,冰川遗留痕迹,老街老宅等等点缀其中。

而我要去的便是田义墓,早有耳闻的,今得相见了。

骑车出行,就有一个问题,去参观的时候,车子放在哪里,总是担心安全。今天的我也面临这个问题,不过很庆幸,售票处的大姐,帮我照看了一下,再此表示感谢。

田义墓,门票八元,价格不高,但是只收现金,切记。

参观田义墓,先了解其人。

田义,陕西西安华阴县人,明代宦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因做事达练,政绩可圈可点,身受万历皇帝器重,常许以重任,生前享受二品大员的待遇,这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了。

只不过,在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之后,繁华不在,静默一隅,更甚者,地宫早已被盗多次,无所留存。地面建筑虽然残存,却也是不断修复的结果。

地上建筑,由南而北,依次为大门,华表,石像生,棂星门,碑亭,享殿,寿域门,石供,墓冢等。

田义墓的一大看点便是石刻。汉白玉的石刻精美异常,内容丰富,造型多样,各种动植物,吉祥图事,可以说是一座石刻的艺术宝库。

另一看点便是可以下到地宫参观,田义墓共有两座,除田义地宫外,在寿域门内东侧还有一座迁建而来的明代无名宦官墓的地宫,也可以参观。整个园区就我一个参观者,在下不下地宫这个问题上,其实,我是斗争了很久的,谁让胆子小呢。

地宫参观,包括地面的展厅参观,都需要自己开灯,参观完再关闭,地宫的开关,在入口的墙壁上,下到里面,其实面积不大,但保存的还是很完整,值得一看,这让我想起了在洛阳时参观古墓博物馆的情形,不过田义墓地宫,潮味儿很重。

在大门东侧,有四个展厅,介绍我国宦官的历史,图文并茂,记住了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名字—孙耀庭。展厅的重头戏是第四展厅的干尸。真的,干尸。真的,干尸。突然不想说话了。

 在展厅后面,有一处石刻展区,展出石景山地区出土及散落的各种石刻。

从田义墓出来,好好晒了晒太阳。之后原路返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