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然断壁残垣遍地,却依然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极尽精美的明代宦官墓地 | 北京田义墓

 心尧九十八谈 2022-07-11 发布于北京

第319篇

【心尧爱北京】

没来这儿之前,我也不知道田义墓就是曾经的慈祥庵。

田义墓在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地名很熟悉吧?对,就是近几年借助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红火起来的那个磨石口。

(节选于《骆驼祥子》)

整修一新的商业街和大部分关张的店铺对我们没什么吸引力,来这儿主要就是为了参观田义墓。

壹 · 慈祥庵

先有田义墓,后修慈祥庵。

先来了解一下这座慈祥庵吧,为什么要在墓地旁边修建呢?

据网查资料显示,明代大太监田义的墓地(万历年间)至清初就已荒废,久疏管理。后有一僧人经过此地,十分钟爱墓园中的景物。于是奏请康熙帝,在墓园东邻建一座慈祥庵,称之“东曲”,并把田义墓纳入庵中,称“西曲”。

慈祥庵的名字从此流传下来。又因庵前有一座巨大的石香炉,所以又被称作石香炉庵。

另外还看到一篇文章对于慈祥庵的修建有着不同的记述,在此一并收录,作为参考(目前没有机会查阅相关古籍,只好翻翻今人的文章了):

田义庙内五墓,属于晚明清初五位太监。从田义的嘉靖年代到清朝康熙年间……(其中)慈有方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卒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命御前侍卫亚尔泰召见慈有方,赏赐御笔“福”字。得到赏赐时,慈有方已经61周岁了……计划把全部积蓄用在建造寺庙上。

康熙十一年(1672年)七月,慈有方上奏康熙帝,希望为自己的坟墓修建庙宇,由僧人看管护理。由此,就有了与田义墓相邻的慈祥庵。

如今这片地方的名字是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大门口有罗哲文先生的题字。

贰 · 田义墓

其实出了西直门,从五塔寺开始往西、往北曾经有许多宦官墓葬群,但大多数都已是高楼林立了。

有的只剩地名还保留着,比如恩济庄,就是雍正皇帝赐的宦官茔地;再比如中关村,曾经的名字叫中官村、中官坟,“中官”就是宦官;还有定福庄,相传定福庄一带在明清时期多埋葬宫中的宫女宦官等,即棺材上的福头,的意思就是使之安定。

所以田义墓是目前能够看到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宦官墓葬群,对于了解那段历史与文化,很珍贵。

背靠翠微山,面临永定河,天然的地理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明清两代宦官墓园集中的山水福地。田义就葬在这里。

田义是陕西华阴县人,生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卒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从9岁入宫到72岁去世的这63年宦官生涯中,他先后侍奉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皇帝。

由于他办事“周慎简重,练达老成”,深受皇帝信任。至万历年间已逐渐成为重要宦官,先后被任命为文书房管、内官监提督太监、南京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南京守备、北京司礼监掌印兼管司苑局、巾帽局、酒醋面局印并总提督礼仪房。

了解过田义的生平,也就明白他去世后为什么会享有如此高规格的精美墓园了(也有文章说是超越他身份的规格)。

据说万历皇帝在得知田义去世的消息时曾停朝三日,五天内三次派人赏赐:“白金宝钞,赐祭三坛,给东园秘器,命将作穿冢以葬,创树享堂碑亭。”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田义墓的规制和布局 —— 

一道门:神道门

这是通往陵寝的大门,门楣刻有 “司礼监掌印太监田公神道” 几个字。

神道门的石刻细节,第一道门已经非常精美细致了。

神道东西两侧各立一华表,顶端坐立一犼。

华表台座束腰部分的精美石雕,田义墓中的所有雕刻做工都异常细腻逼真。

两尊石像端立神道两侧,西侧为武翁仲,东侧为文翁仲。

二道门:棂星门

这是墓主人的功德牌坊。

牌坊南面东西两侧雕有雄狮图,北面东西两侧雕有双鹿图。寓意着富贵荣华。

细节纹饰,每一笔都足见功力,可以想象田义生前地位之尊崇。

棂星门内是享堂区,设有中、西、东三座碑亭。每座碑亭顶部均有石雕盘龙藻井。

中间碑文镌刻万历皇帝命田义镇守南京的谕旨:

正面浮雕:

侧面浮雕,还能看到乾隆二十三年字迹以及碑阴经文:

东西亭内的碑文分别记述田义的生平和功绩,字迹都还很清晰,仔细阅读能够知晓田义其人。

西侧盘龙藻井及碑头:

西侧石碑碑文及雕刻:

东侧盘龙藻井及碑头:

东侧石碑碑文:

碑亭南面路西横放一石门,不清楚是不是田义墓地宫的门扇?

碑亭之后是显德祠(享堂,纪念墓主人的庙堂)遗址,现在上面集中放置了几通石碑以及零散的石构件。

石窗,体现出精湛的雕工:

西侧不起眼儿的树荫下立着一块不大的石碑,正面字迹磨损不清,背阴却还能清楚地读出 “顺天府大兴县人” 几个字。

最前端显眼的地方放置着散落下来的“敕赐显德祠”的门额部件,虽然享堂已经不存,但这块门额依然传递出历史的信息。

三道门:寿域门

是进入埋葬区域的大门,跨过这最后一道门,就进入了田义墓的埋葬区。

门额刻有 “古华阴渭川田公寿域”:

跟他埋葬在一起的一共有五座墓冢,三座墓碑。正中间为田义墓,(卒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宝顶前的墓碑碑额篆书“皇明”,碑阳镌“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酒醋面局印渭川讳田公之墓”,碑阴刻司礼监等太监官孝李允中、刘孝、杨致中等人名。

碑前有石香炉、石五供等石雕,无不精美绝伦,引人惊叹。

西侧为马荣墓(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和无名墓。马荣墓体由十块青石围成,分别雕刻着十幅八仙故事图。

无名墓石刻内容为道教“七珍”和佛教的“八宝”。

西侧的石雕石刻,佛五供为祭器,指香炉一件、烛台两件和宝瓶两件。

东侧为王奉墓(卒于清初“三藩之乱”后)和慈有方墓(卒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王奉墓刻有故事人物“三仙炼丹”图、八仙人物等。

慈有方墓石刻内容最为深刻,十二方刻石各取一则历史典故,例如米芾拜石、车胤嚢萤(也有解释为“孙康映雪”)、羊续悬鱼、苏武牧羊、管鲍分金、道林全羽。

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石刻墓园,每一处石雕细节都清晰可见、细腻入微。那些纹样、人物、花鸟、图案无不鲜活,仿佛真的一样。

墓园内还陈列着几组石供桌、五供、香炉、宝瓶等器物,雕工也是同样的令人赞叹。

园区东南侧有有一个小小的入口,旁边导览牌上写着干尸展,进去地下却没看到任何文字或图片介绍。不过他们没骗人,真的有具干尸。

走出来的时候忽然在导览牌底部看到一段小小的介绍文字:“明代宦官墓室,2006年由北京射击场出土,后迁于此。” 

看前几年有人拍的照片,这里还是空的,干尸还陈列在展厅里呢。

可惜的是现在地宫下不去了。

出来墓园区往回折返,顺道继续参观碑刻长廊、田野石刻区和几个室内展厅

叁 · 碑刻长廊

好像比较容易错过,以为就是一条普通的走廊。

墙上镶嵌着十几块唐朝、明朝和清朝的墓志,有些残缺不全、受损严重,有些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这些墓志,不知道曾经经历了怎样的境遇,与墓主人和墓碑四散分离之后,被一同安置在这面不长的白墙上,成为彼此新的邻居。总好过一场灰飞烟灭、尸骨无存。

印象深刻的几块有明朝锦衣卫百户蒋公墓志铭:


明朝岐惠王圹志:

明朝广宁伯刘母太夫人马氏墓志铭:

明朝御马监太监孔公墓志铭:

清朝光禄大夫侯公墓志铭:

清朝于得水墓志铭:

肆 · 田野石刻区

这片区域跟之前去过的永定河文化博物馆里的那片很相似,把各处散落的石构件集中在一起存放,没有什么保护,也没有什么顺序。

这里主要存放石景山区出土及散落的古代石刻。

忽然想起我们曾经参观过的五塔寺,现在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都是四处游荡的孤儿,失去原有的家园。不过五塔寺做得更加用心。

如今这样堆放在一起,也不知道是不是它们最终的命运。再过那么几百上千年,它们还是这样的石头吗?

想多了,瞎操心,还是接着参观室内展厅吧。

伍 · 室内展厅

室内展厅由一个序厅和四个正式展厅组成,我觉得进门应该先参观这里再去田义墓。

序厅大致介绍了石景山区的文物石刻情况,主要以墓葬石刻和寺庙石刻为主。有一段小视频可以观看。还有一只金代的小石虎,可可爱爱的。

第一展厅展示了一些皇亲贵胄的墓葬石刻,涉及元、明、清三代。里面的电子屏可以详细阅读每一块石刻的详细信息。

第二展厅介绍高僧大德墓塔石刻,主要为石景山区内的寺庙高僧圆寂后留下的墓塔石幢。

第三展厅是于成龙家族墓葬石刻。于成龙(1638-1700年)是清朝康熙时期的重要官员,历任乐亭县令、江宁知府、河道总督等。《清史稿》有传,于成龙家族为辽东望族,生父于国安,因大伯于得水无子嗣,后过继。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钦命于成龙出任河道总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浑河(今永定河)水发,于成龙奉命全面治理浑河,五月大功告成,七月康熙帝赐名“永定河”。

最后的第四展厅是干尸介绍,应该就是之前我们看到的那具干尸吧。

展板上的介绍说这具干尸于2006年出土于玉泉路高能所,经技术鉴定为男性,身高1米73,左脚上有6个脚趾。通过出土文物判断为清初人士,棺椁上写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㤕(chù)吾黄公之灵柩”,但翻遍史料也没找到这位四品官员“黄㤕吾”的资料。

现在展厅里陈列的是民国名流墓葬石刻以及零散的石构件。

————

现在官方对田义墓的介绍是 “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监墓,也是全国首座对外开放的明清宦官墓园,是中国第一座以宦官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

不过园区里对宦官文化的介绍并不多,感兴趣的大家伙儿只能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啦。

想起2011年万寿寺路北侧地质力学研究所里出土的明代宦官墓葬群,当时媒体大肆宣传报道。后来我们无数次从那里经过,都被冰冷的大铁门拦在外面。十多年过去,不知道里面现在什么样儿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