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西 田义墓

 书楼寻踪馆 2012-08-13

 

                            京西 田义墓

独探京西田义墓

独探京西田义墓

居住都城虽久,但京西的石景山却一直游踪少至。日前从博物馆年票上才得知,这方宝地亦藏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去处。初春时节,借着偶然的机会,我便独自探访位于模式口的田义墓。独探京西田义墓

田义墓背靠蟠龙山,山势嵯峨屏峙,盘纡起伏,如龙脊状。门横旧京“驼铃古道”,以石刻瑰异并独一处宦官博物馆而显名。建成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距今巳有400年。走过刻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田公神道”的石门楼,便进入一个小庭院。独探京西田义墓

神道两侧立有一对华表和翁仲。翁仲东文西武,均为一品官员的装束。在我的印象中,明朝只有一、二品官职才配享有石人。太监的墓园神道置此石像生,似有越轨违制之处。独探京西田义墓

带着疑问前望,正中为两柱一间的棂星门,门楣正中是个颇为壮观的石刻火焰宝珠,两只蹲狮相望。独探京西田义墓

精彩的是门两侧的大幅石雕,前为鬃毛披散之雄狮卧岗,后为安详觅食的双鹿争春;在背景的山石草丛、松竹梅兰中细细寻觅,可见蜜蜂、蝈蝈点缀花间草隙,琳琅满目,不一而同。瞥见旁边就是宦官文化陈列室,信步走入。展室虽小,但上自夏商,下至明清,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了扑朔神秘的宦官生活,使我大致了解到宦官文化的来龙去脉。遗憾的是多为展板,鲜见实物,想来是这一另类人群的遗物至今少有留存吧。独探京西田义墓

出展室穿棂星门,门内并列三座石砌碑亭,中碑亭圆形重檐攒尖顶、四面各开有石券门;东西两亭四方形重檐歇山顶,南北开有券门,东西两面雕仿木券式石窗。独探京西田义墓

中亭的正面碑文刻万历皇帝命田义镇守南京的谕旨,背面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东西亭内的碑文分别记述田义的生平和功绩,可惜碑身高耸,难以全阅。亭顶内的石雕藻井及碑座雕刻亦是精美,抢眼处尽是龙形盘绕攀腾,唯其型为四爪七弯,与皇家专有的五爪九弯略有差别,然而足以令我瞠目。独探京西田义墓

碑亭后为石制享殿的残垣,正中的石碑刻有清康熙帝的御批。享殿之后有石牌坊,其顶部已毁,门额上镌“古华阴渭川田公寿域”九字依然可辨。寿域门后是墓园区,奇怪的是并排坟冢五座,看了墓碑才知居中圆丘形的为田义墓,旁边的是明清两代太监的陪葬墓。独探京西田义墓

各墓前五子供及瓜果供器均为整石刻就,形态构图各有千秋,高低起伏,有供器甚或一人之高,且通身上下花纹繁复,重叠缠绕,极细极微。独探京西田义墓坟墓的墓裙也颇考究,或刻历史典故,如“苏武牧羊”、“米芾拜石”,或刻传说人物,如“果老捧寿”、“湘子吹箫”,或刻佛家“八宝”、道家“七珍”等各式法器。独探京西田义墓

最为有趣的是一座无名墓,墓裙边绕刻着许多琵琶筝琴箫鼓之类的乐器,实在独特,猜想墓主生前定是一个爱乐之人。

独探京西田义墓此刻时近黄昏,偌大的墓园内只有我一个独自徜徉,园内树上鸦鹊偶啼,虎皮墙外一带远山逶迤,倒是别有一番静幽之感。发现田义墓的右侧有通道可进墓室,就探身沿台阶而下。墓道阴冷幽晦,伸手不见五指,不禁打了个冷战。发现墓道壁上有个电源开关,随手揿下,里面渐渐有了光亮。地宫长方拱顶,正中留有石棺床,前置墓志一盒。不知怎的,此时太阳穴开始隐隐作痛,急忙返身退出。独探京西田义墓

出得门来,见近旁的一些古建正在修缮,询问得知是慈祥庵,原为田义的阳宅。参观至此有两个感触:一是墓园气势恢宏但逾越礼制,二是石雕石刻琳琅满目且精美细腻。但除了清楚墓主曾任职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要职,对于其人其事还是所知寥寥。只是从这墓园的规格形制和碑文中“赐蟒衣玉带”推断,应该是深受皇帝宠信的权监,否则无法解释石象生中华表、石翁仲,而且棂星门、碑亭、享殿、石供桌、石碑等均已逾制的现象。回来查阅资料,方才对田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田义别号渭川,陕西西安府华阴县人,生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死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享年72岁。从9岁入宫到去世的63年宫廷生涯中,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皇帝,由于他办事“周慎简重,练达老成”,所以“历事三朝未尝有过”,并且“始终宠遇不衰,禄米岁增。”独探京西田义墓

提起太监,人们普遍认为他们个个包藏祸心,无恶不作,利用手中权力干尽了缺德事。一般而言,由于宦官生理上的畸形导致心理上的变态,总要最大限度地攫取权力和财富,以取得心理平衡。同时,宦官社会地位低下,等级制度森严,在充满利害倾轧的环境中,要卑屈以固宠,一旦得势,则疯狂地残害臣民作为补偿。正是这种变态心理,使得许多太监臭名昭著于史册。明代更是如此,王振、刘瑾、魏忠贤一登上司礼监掌印、秉笔的高位后,就独擅大权,把至尊至上的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对大臣们更是排挤陷害、打击报复,弄得天下大乱、四海不宁,政治黑暗到了极点。独探京西田义墓

但是田义却是个罕见的例外,史书中记载其“陈疏为无辜、御前救宝秀、涎唾沈一贯”等等,充分说明他是个好太监,为人正派,不仗势欺人,而是尽最大的努力拯救无辜。尤其是在大事上能分清是非,主持公道,敢冒死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像这样有胆有识有义的大太监在中国历史上寥若晨星,在宦官一手遮天的明朝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他死后,万历皇帝深感痛心,特意为其辍朝三日,赐茔地京西磨石口,“命将作穿冢而葬,赐祭三坛,给东园秘器、白金宝钞,修碑亭、享殿,盖异数也”,又在五天之内派三个大太监轮番谕祭。生荣死贵,让多少人慨叹弗如,又让多少人追思于他,于是才有了后世太监在冥冥中陪伴其左右的明清宦官墓园。作为封建社会中这样一个身心饱受摧残的太监之义举,不由得让我生出一片敬意,诚如蔡东藩先生所评价:“不期太监中亦有此人,其名曰义,可谓不愧。”独探京西田义墓

而另一方面,田义墓石工的雕刻技艺,正如舒乙先生看后所写:“田义墓的石刻是东方明珠,是中国式古典石刻装饰艺术的登峰造极之品,是国宝,非常可爱。……这是一座真正的石刻装饰艺术博物馆,真正的。让天下的人都来看看中国最卑贱的人是多么聪明、多么浪漫、多么会玩、多么有艺术水准,创作了与世界其他地方根本不同的璀璨文化。看看他们怎样把地狱之门变成了充满生命欲望和律动的世界,看看生活的激情和民间文化的智慧是怎样创作了奇迹。”

田义墓,实在是个奇特的陵园,特殊的主人和特别的艺术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处值得细细品味的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