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9年10月23日,“中研院”院长胡...

 文殊院士 2021-12-08
1959年10月23日,“中研院”院长胡适收到一位叫袁瓞(dié)的卖芝麻饼的小贩来信,要和他请教一下英美政治制度问题。袁瓞是江苏人,高中是在上海读的,但没有毕业。胡适读了信,立即回信:“一个卖饼的,每天在街上卖芝麻饼,风雨无阻,烈日更不放在心上,但他还肯忙里偷闲,关心国家大计,关心英美的政治制度”,“单只这一件奇事已够使我乐观,使我高兴了”。
经胡适邀请,袁瓞来到台北南港的胡适寓所。一见面,袁瓞送给胡适10只芝麻饼。胡适当即吃了一只,不住地点头赞赏。接着开谈,谈得热烈,不觉谈到了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我告诉你一件事。”年近古稀的胡适说,“我小时候,最爱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是很快乐的。后来,到了美国,进康奈尔大学,我喜欢游泳,可是那时鼻孔里长了个小瘤子,在水里呼吸很不方便。”
“啊,那可太巧了!”袁瓞一拍大腿,说:“我鼻孔里也有一个瘤,恐怕割不掉,担心是鼻癌,我听说台大医院新进一批钴60,可是价格太贵,我治不起……”
“不要紧的,能治好的,我来给您想办法。”胡适当即提笔写信,给台大医院院长高天成,信上这样写:“这是我的好朋友,一切治疗费用由我负担。”
以后,胡适就同袁瓞做了朋友,多次给他写信,帮助他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研究,还多次接待他登门,赠送他书籍。
以上即为胡适的“礼拜天接待日”发生的一幕。
“市长接待日”、“县长接待日”、“局长接待日”……这些“接待日”,今天的人们已经很熟悉了,但你可知道,在100年前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岁月里,既不是县长又不是局长的胡适博士,到了礼拜天(星期日),竟然敞开他的大门,搞起了“礼拜天接待日”(在北京时是京华米粮库胡同)。
“今天胡适之做礼拜”——夫人江冬秀这样调侃道。在胡适热诚接待公众的这个礼拜天。不查身份证,不用介绍信,不必投名片,更不需要登记,只要你跨进大门,就可以毫无阻拦地进入胡适博士家的客厅,胡适先生便一团蔼然可亲之气与你促膝而谈。
林语堂这样评价:“无论是谁,学生、共产青年、安福余孽、同乡客商、强盗乞丐都进得去,也都可满意归来。穷窘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当面教训;求差者,他肯修书介绍;问学问者,他肯指导门径;无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随口谈几句俗语。”
1958年4月,“中研院”院长胡适在台北南港定居后,照样实行礼拜天下午接待日成例,敞开大门接受社会公众来访,真心诚意。这才有了卖芝麻饼的小贩上门请教、交谈甚欢的温馨故事。
 (参考资料《胡适家事与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