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园林之艺圃

 zzm1008图书馆 2021-12-08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其中以元朝的沧浪亭,宋朝的网狮园,明朝的拙政园和清朝的留园最具典型代表。在苏州还有很多小众园林,其中有一座被刘嘉玲带火的园林叫'艺圃'。


有一年浙江卫视做了一个叫'熟悉的味道'的节目,刘嘉玲和栏目组来到了她从小在苏州生活过的地方,其中就有艺圃。


因为艺圃是刘妈妈以前上班的地方而且离她家老宅很近,所以刘嘉玲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


注:艺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做过民间工艺厂和民族乐器厂。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探寻艺圃的美。



艺圃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最初为长洲(今苏州)人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

袁氏谢世后,此园为苏州文人文震孟(1574~1638)(文征明的曾孙、明末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所得,重加修葺,改名“药圃”。


文去世后,药圃衰败,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园归山东莱阳人姜采(号敬亭,1607~1673)所有,更名颐圃,又称“敬亭山房”。


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后来此园又数易其主,但园名仍叫艺圃。

在修葺时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布局、风格与原貌相近。


清道光十九年(1839),原属绸业公所。

到了民国初,由于经济问题,园内房屋出租为民宅,艺圃变得支离零落,不堪入目。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艺圃被列为苏州市古典园林修复规划项目。


艺圃位于文衙弄5号,经吴趋坊,穿小弄堂,七拐八拐,终于来到艺圃门前。


艺圃很小,是一个南北向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也不过只有不到300米,而其面积也只约3900平方米,即6亩不到点。

由于它的布局,围着它内部最大的圈子转,不管是顺时针转或者是逆时针转,都可以把它的所有景点都看到,不用走回头路、也不用走重复路。


虽然艺圃很小,但苏州园林该有的特色它都具备:亭、台、楼、阁、廊、坊、斋;叠山、理水、小桥、荷塘、曲径、回廊;陈设、家俱、雕梁、画窗......等等一应俱全。

因为园林小,特色又全,因而设计者就取其精华和意境而构成。


对着正门的墙壁离大门仅仅二、三米,一个花台小景,上置二三块小太湖石,一颗直立的枫树,一颗斜斜的松树,几丛草,就有了深远的感觉。


左手边立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化遗产”铜牌。


墙根种植凌霄藤,攀缘于墙面,灰褐色的树皮与雪白的粉墙构成强烈对比,攀缘到墙顶后蔓延开来,绿叶成荫;现在七月份,正是它的花期,桔红色花像一个个小漏斗,又像一个个金钟,缀于枝头,迎风飘舞,格外逗人喜爱。


人走在长长的石子小路上,极目望去,似乎是在无尽的山间小路上,向前走去,也没有那种墙壁迎面而来的压迫感。


身处小弄之中,再也感觉不到夏天的酷热,前后远近都没有人,安静之极。

真是小巷幽幽、庭院深深,好像一下子就远离了商店林立、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喧闹嘈杂的城市,体会一把袁氏建园后于门楣上自题“城市山林”的意境。


在曲径小弄的尽头,是一个三通的门厅,门厅正面门额有一块题为“七襄公所”的匾额,小小的门厅其实是个过道,有三个门,站在门厅中,后面(南)是入门来时的曲径小弄,前面(北)是通向后宅的小路,下中的门(面向西)是通向山水景区。


七襄公所。当时绸布业者已有尚始布业公所办了小学,而绸业公所,一直将其住宅,部分出租,部分照顾行业內家遭巨变的人家居住,并委托其管理。

因此至解放,艺圃是基本完好的。

苏州绸业公所以七襄为名,即是借织女星暗喻,公所内则奉祀嫘祖。


思嗜轩。

姜埰生前嗜好枣子,曾经自己种了几颗枣树。

故后,他儿子在树旁建了这间平房,取名“思嗜”,以示对父亲的思念。


烟霞心与洁,水月性常明。


轩畔一亭临水,名乳鱼亭。

亭名最早见于清·汪琬《艺圃后记》,该亭为明代旧物,为四角正方亭。


乳鱼亭是苏州园林中唯一明代遗构的亭子。亭为方形攒尖顶,高3.05米,边长3.32米。

其木构部分相当奇特,亭中有八柱十二斗拱,在转角斗拱间,又置有四十五度角的月梁,天花板又以四个散斗承托,这种构造在其他亭子中很少见。

尤其珍贵的是在斗拱、月梁、枋和天花板上,都有造型独到的草龙图案,更为别处所罕见。

亭东南水湾上架一明代平弧形三跨石梁桥,名乳鱼桥,为苏州园林中的孤例。


乳鱼是指很小的鱼。乳鱼亭匾额为张辛稼所书。

抱柱联有两幅:“荷淑傍山浴鸥,石桥浮水乳鱼”为韩秋岩撰句,程可达所书。

“池中香暗度,亭外风徐来”为朱延春撰句,钱太初所书,从两联中也能品味出乳鱼亭的寓意。


艺圃的山,是用筑土叠石成山,湖石主要用于池岸的峭壁和山间小径两旁及与浴鸥庭院相连的山洞假山。

所用的石头,峭立挺拔、纹理奇特,设计者将它们有机地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


山上的最高点是朝爽亭,朝爽是指早晨明朗开豁的景象,周围古木葱茏,山石嶙峋,景色秀丽,清爽可人。朝爽亭是六角亭,六根亭柱,亭柱间是低栏水泥坐栏,盛夏之际,坐在亭中,山间微风从林间吹来,带来一阵清凉,一阵清新,享受一时清闲。


一池碧水,半塘清荷,垂柳依依,对岸的延光阁如浮水一般。


池东南角,通向乳鱼亭的是罕见的平弧型石板桥“乳鱼桥”,由六块石板构成,其中有三块石板为修复时从池中捞出的明代原物。


这种平弧型石桥是明代的传统式样,现在在苏州园林中仅存这一孤例。


乳鱼桥旁有假山石洞,步入其中,经蜿蜒曲折、高低错落之后,可达山顶的朝爽亭。



池西南角水湾口,也架有六块石板构成的三曲桥,名“度香桥”,该桥对着浴鸥庭院的圆洞门。


桥造型古雅、线条简练,桥离水面仅仅十多厘米,比两端的小路路面还低,从山路下来过桥,似乎是从水面上走过。


主建筑延光阁位于水池北岸,横跨整个北部水面,是江南园林中最大的水榭。


叠石多姿,翠竹掩映,绿荷田田。


艺圃已成为老苏州人吃茶休闲的最佳去处。

在延光阁内喝杯茶,听说书人谈古论今,这或许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清朝的文人汪琬在《艺圃十咏》里咏了“度香桥”:“红栏与白版,掩映沧波上。两岸柳阴多,中流荷气爽。村居水之南,屣步每独往。”


浴鸥庭院。入口是一个月亮门,不管是从响月廊出来沿着墙走,或是从假山的山洞里钻出来向左拐,或是从水面的三曲桥上过来,就都可以进入圆洞门。

古人常用鸥鸟的形态来比喻隐居,有许多带“鸥”的词语表示隐居生活:如鸥没——鸥鸟逍遥飞翔于水面,比喻隐居者生活的悠闲自在;鸥盟——与鸥为友,指隐居江湖;鸥梦——指隐居的志趣;鸥情——代表退隐者的心情;将庭院取名“浴鸥”,寓意园主以隐居自乐,不以世事为怀的情愫。


池边太湖石上坐着拍摄婚纱照的新人。


浴鸥庭院有两个月亮门,二月映泉,一带清流,板桥平步,清心可鉴。


浴鸥庭院很小,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庭院是一个南北向长、东西向窄的不规则长方形。

中间一个圆洞门,门上额名“芹庐”,里面是一个更小的小院,圆门北面是香草居,南面是南斋,门前石子小路;中间部分是水面,既像小溪又像水池;右边部分是直通前后的石子小路、围墙边的峰石和植树。


中路水池叫“浴鸥池”,萦回诡曲,溪上有三桥,月亮门口小石桥由四块石板拼接,里面的两桥,由湖石搭配,精致奇巧,将水面分割成三段,形状各不相同;在小溪式水池在两旁,错落有致地围置着高低不同的湖石,使得原本单调的小水池,穷工极变,层次分明。

艺圃设计建造者文震亨(园主文震孟之弟)对此的设计理念是“阶前石畔凿一小池,必须湖石四围,泉清可见底,中蓄朱鱼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树野藤细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脉者更佳。忌方圆八角诸式”(《长物志》,文震亨著)。


池东面是庭院东围墙,沿白墙是低矮的湖石花坛,高低石峰与小溪相映成趣。

白墙有两处通向墙外假山,一是靠近入口的小方门,小门进去是假山区的湖石叠成的曲折山洞,这个巧妙设计留出的小门,使得小院内小假山与墙外主假山形成的山洞相通的意境,实现了空间的深远和景深的深邃;一处是白墙尽头留下的通道,该墙没有与顶头的墙接拢,留下约一米的通道,有三级台阶,拾阶而上,是假山后的石子小路。

这个通道口被花草树木遮掩,若不是沿路走到尽头,真还不知道有路。

站在这里,好像已经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但只要向前跨一步,眼前就豁然开朗,“ 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在庭院的四周,围墙前、转角处、山石边,种植有天竺、榔榆、探春、桂花、结香、腊梅、凌霄、鸡爪枫等花木。

这些花木,有些四季常青,有的四季次第开花:探春,每年二三月,其金黄色的花在寒风中预示着春天的来临;结香,先花后叶,每年三四月满树黄花;凌霄,爬藤植物,攀延于墙上,每年七八月开出漏斗形红花;桂花,每年九十月开花,花虽细小,然飘香满园;天竺,冬天最寒冷日子里,其变成红艳的叶子和枝头结成宝塔型的鲜红色球果为萧条寂寥的园子增添了生气和喜庆;高大粗壮的榔榆树、姿态雅丽的鸡爪枫、四季青翠的竹子,即使在这微观园林中也体现出自然山林的气息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叠山之顶的朝爽亭,梧桐青荫掩映。


在浴鸥庭院里有一书斋名为“南斋”,是指园子最南端的书斋,有三开间阔,原为姜氏次子实节读书处。


室内陈设书房布置,墙上挂着一幅山居图,十分清幽。

有诗曰:“僻处西南静不哗,宜书宜画竞相夸。妍荣枝叶窗前绿,一片秋声入影斜。”


“鹤柴”,也叫“鹤砦”,旧时园主养鹤之所。砦通柴,指栅栏、篱落。鹤,闲逸高雅,超俗不凡。

如:鹤发松姿、闲云野鹤、闲云野鹤来形容人虽老犹健、生活闲散、脱离世事、无拘无束、来去自如。

王士祯《艺圃杂咏·鹤柴》:“长身两君子,宛与孤松映。三叠素琴张,一声远山静。嘹唳月明时,风前杂清听。”

好像那些隐居的高人都喜欢以鹤自居。


从南斋旁圆门进去是一个院中院——芹庐,芹庐里为一组“品”字形的建筑群,北为香草居,门开向芹庐院内,另有一门与响月廊相连;南为南斋,门对浴鸥池;两厅之西有一长条小室取名“鹤柴”;中间为湖石花坛小庭。


香草居。这里在旧时是姜埰次子姜实节的私塾之处。

因此房屋前小院种植有香草,故取名香草居。

这些植物虽然昏暗不明亮艳丽,但生长茂盛,蕴藏芬芳,满院飘香。


在水池的西岸,是“响月廊”。


响月廊长约15米,面向水池,是一处观看全景的好位置,站在廊中央的凸出之处,左可看延光阁横跨水面全貌,正面是乳鱼亭,右边是叠石假山和隐现于中的朝爽亭,低头可看荷花游鱼。


当“月白烟清”之时,在此廊可尽情地观赏皎洁的月色,将“月色”这一静态之物,用动态的“响”字称之,运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了,与把“闻香”化作“听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月色下看山水是别有一番情味。


艺圃的中心是一片水面,水池是苏州大小园林的必备元素。

如果在想像中艺圃的水池将其北向上,南在下的竖起来的话,那水池的形状像一只高脚葡萄酒杯,侧看杯口是一条直线,这是因为延光阁横跨在水池上,使水池的北沿成为直线,这对追求水面形状多变奇巧、景物层次分明的园林理水的理念来说似乎不是最佳,这也可能与艺圃不是统一设计、一次完成有关,各任主人按自己的身份、品味、需求而增删改造。


在“响月廊”上东望,亭榭、池塘、山石、树木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景色宜人。



荷叶,那翠绿的身姿,很美很美,宛如是一个绿色的仙子。


翠绿的荷叶突出在水面上,于微风中翩翩起舞。



水池的北面是横跨水面的超大超长水榭——延光阁,延光阁长约28米,在水面上部分有约23米,开阔五间,这五间不一样阔,中间一间为四窗格,两边四间各三窗格。

延光阁北面是花格落地长窗为门;南面即延光阁对着水面部分,为了观景,下设镂空的琱阑作为护栏,顶部是花格玻璃短窗,中间则没有任何遮蔽,视野开阔,坐在阁中一边品茶,一边观景:远看奇石成山、亭台隐现茂林修竹;近观荷塘花红、游鱼戏水波光粼粼。


博雅堂前面是一个中型庭院。

在苏州园林建筑中将院落分为:“庭院”、“小院”和“大型院落”,庭院是指在主厅的前沿,作为主建筑的前景,内有花台、树木、峰石,庭院四周有墙壁、或走廊、或其它房屋围绕成封闭型,构成园林内的园林,或者说是超大型盆景;小院是在房屋的左右侧、走廊的一侧,它较小,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美化周边,起到对建筑的衬托作用;大型院落一般就是开放式的开阔景区。

在世纶堂、东莱草堂、馎饦斋前面,都有一个天井式的小院。


园子的主建筑“博雅堂”。博雅——即渊博雅正,指人则是“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指文则是“内容丰富、文辞优美”。

因此以“博雅”为堂名,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对知识、对做人的追求。


博雅堂大厅为明三间暗五间格局,大厅的屋顶有内外两层,主要起保暖和隔音的作用。



东莱草堂的门前小院,可以看到一个“刚健中正”门楼,刚健——坚强有力。

唐代鸿儒孔颖达说:“谓纯阳刚健,其性刚强,其行劲健”;中正——正直、忠直,指正直之士。


用在此处,自然是表示园主人的正直不屈之志,而艺圃的明代的三位园主,袁祖庚、文震孟、姜埰其生平行为也当得起刚健中正之评语,园主人建此门楼并题此额名,当然也有教育后代并要求子孙仿效这意。


世纶堂处于园林中部东侧,为第一进,这个堂名是文震孟所起,意即“世掌丝纶之堂”。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旸谷书堂原为艺圃主人姜埰之子安节的讲学之地。旸谷书堂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太阳初升处的书屋,充满了阳光。

《尚书·尧典》中记有“分命羲仲,宅隅夷日崵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说得是“尧”命“羲仲”居于嵎夷,又称旸谷,以观察日出,指导春耕的步骤和进程。




池边石榴树上的果实已经快要成熟了。



旸谷书堂南是爱莲窝,与旸谷书堂一样同为姜采长子姜安节读书讲学的场所。


在爱莲窝中开窗观赏池中碧玉盘般的荷叶。


面对波光粼粼的湖面,观周围景色及其倒影,风光尽收眼底。



清风徐来,荷香袭人,让人惬意舒心。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面对碧水对面的景色,使人陡然生出一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遐想。





俯观红鱼戏水。



“经纶化育”门楼。经纶这里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化育这里指教化培育。

门楼取名是取自《中庸》:“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之缩语。

儒学的中庸之道,在于修养人性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乎内外之道的理想人物。

唯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统理天下常道,树立天下的根本,赞助天地化育为物;这样就可以与天和地并列为三了。同时也教育后代要具备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苏州园林,不但景色美,楹联也是一大看点,怕有些书法字难辨别,干脆给你整理出来艺圃的楹联:


【响月廊】:踏月寻诗临碧沼,披裘入画步琼山。


月夜漫步池边,清风徐来,碧波涟涟,让人顿生诗兴;披着裘衣的佳人,漫步长廊,看池边假山,被雪花装扮成琼山玉树,宛若画中游。

【乳鱼亭】抱柱:荷溆傍山浴鹤,石桥浮水乳鱼。


荷池中鹤鸟游弋,池边假山葱茏,池上石板虹桥贴浮水面,水下小鱼来去西东。


【乳鱼亭】联语:池中香暗度,亭外风徐来。

乳鱼亭临池而建,荷香袭袭,坐在亭子里,还有清风,徐徐吹来。


有了这些楹联,景色更增添了韵味。如果你来艺圃,千万记得驻下足,好好欣赏一番,品味其中的味道。


艺圃小巧玲珑而巧夺天工。如果你来苏州,记得在拙政园、狮子林之外,还有艺圃这样一处隐秘的小园,它的名气没那么大,景色却值得你细细欣赏,你也会像苏州人一样,爱上它。


来自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