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昵称18892371 2014-08-27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延光响月,浴鸥闲鹤

    艺圃的房屋建筑除了北部后宅的世纶堂、东莱草堂、馎饦斋、博雅堂、延光阁外,在南部景区的东西两侧,还有响月廊、香草居、鹤柴、思嗜轩、南斋、旸谷书堂;水池、假山;乳鱼亭和朝爽亭。

    艺圃的北半部是建筑群,而园的南半部,其主体是山、水、亭、台, 苏州园林以建筑的数量与比重作为衡量园林大小的划分标准之一,一般建筑密度在30%以上的为中小园林,而建筑密度只在15%以上的为大型园林。艺圃的总面积大约是3960平方米,若以延光阁为界,北半部的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这范围间各个建筑几乎连成一片,虽然这个面积包括房屋底面积和天井小院面积,但其中也不可能建其它,因此就算1600平方为建筑面积,它占园子总面积的40%。又由于艺圃总面积不足六亩,因此艺圃是属于典型的小型园林。

    园林面积小,为了使其景色能引人入胜,则在山水布置上更紧凑、在空间利用上更巧妙;在大小、虚实、层次、景深上,对园林的各组成元素的组合更是精心安排;在其周边的建筑、亭台、庭院起到补充和衬托。

    艺圃的中心是一片水面,水池是苏州大小园林的必备元素。如果在想像中艺圃的水池将其北向上,南在下的竖起来的话,那水池的形状像一只高脚葡萄酒杯,侧看杯口是一条直线,这是因为延光阁横跨在水池上,使水池的北沿成为直线,这对追求水面形状多变奇巧、景物层次分明的园林理水的理念来说似乎不是最佳,这也可能与艺圃不是统一设计、一次完成有关,各任主人按自己的身份、品味、需求而增删改造。

    水池的北面是横跨水面的超大超长水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榭——延光阁,延光阁长约28米,在水面上部分有约23米,开阔五间,这五间不一样阔,中间一间为四窗格,两边四间各三窗格。延光阁北面是花格落地长窗为门;南面即延光阁对着水面部分,为了观景,下设镂空的琱阑作为护栏,顶部是花格玻璃短窗,中间则没有任何遮蔽,视野开阔,坐在阁中一边品茶,一边观景:远看奇石成山、亭台隐现茂林修竹;近观荷塘花红、游鱼戏水波光粼粼。

                                    “延光阁”取名有什么含义?                              图1 延光阁的栏杆和窗
    其一:查字典延光一词有[留传美名]和[承袭前人的荣誉]两个含义,各任园主是否这个心思;

    其二:苏州大学曹教授解释是“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取自阮籍《大人先生传》中典故,“大人先生”是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所归纳的四种人生模式中他最崇尚的一种,大人先生核心的人生追求是“与自然齐光”,亦即与天地齐寿,超越生死之外,而其最重要的人生活动则在“养性延寿”。现在这里成为茶室,每天早晨有许多七十岁上老人来这里吃茶休闲(他们可以免费进园),倒也很贴切这养性延寿的养生之道;

    其三:延光阁名的还一种解释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光线延续进来,这里平坦开阔,天晴之日,阳光、月光、波光、山色、倒影均映入廊内。

    其四:在延光阁西侧的小门边有一块铭牌,上面的说明文字是引用韩非子的一句话:[《韩非子》:“卫将军文子见曾子,曾子不起而延于坐席,”]。说得是[卫国的将军文子去会见曾子,曾子没有起身就邀请文子入座]。若联系该句话的前后文之意,则于延光是风马牛不相及,用在此处,不知是何意。

    在延光阁两端岸上分别连通着一附房,东侧的为“旸谷书堂”,西侧为“思敬居”。

    “旸谷书堂”原为艺圃主人姜埰之子安节的讲学之地。旸谷书堂意思是说,这里是太阳初升处的书屋,充满了阳光。旸——太阳升起,旸谷——神话传说日出之处;孔传中说:“暘,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称暘谷 ”。《尚书·尧典》中记有“分命羲仲,宅隅夷日崵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说得是“尧”命“羲仲”居于嵎夷,又称旸谷,以观察日出,指导春耕步骤和进程。

    “思敬居”是纪念为避太平军攻陷苏州时受辱,在走投无路情况下自杀的数百居民之祭所。在艺圃花房(不开放)的围墙边有一青石碑,名“悯烈碑记”。碑文叙述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陷苏州,城内居民为避太平军入城而从一城门仓皇出逃,然而太平军骑兵正好从该门进城。于是有男女居民数百人,由于害怕受到凌辱遂逃进七襄公所内,可能是太平军追逐到此处,那些逃难之人在走投无路之下,一同投湖,溺死在园内水池中,造成巨大惨案。事后,丝绸同业者整理房屋,清理水池,把尸骨移到其它地方安葬。至光绪元年(1875),为表彰这些人其刚烈正义,设堂竖碑于七襄公所殉难者的池旁,供奉灵位用于春秋祭典,并撰文刻《悯烈碑记》于碑上以示纪念。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图2 响月廊↓
    在水池的西岸,是“响月廊”。从博雅堂前的庭院西侧走廊靠延光阁北侧,有一个小门,进去后是一个小院落,从小院中的小门进入响月廊。右图即为响月廊内貌,图是站在响月廊南端向北拍摄的,图顶头小门外即是延光阁西侧的小院落。响月廊长约15米,面向水池,是一处观看全景的好位置,站在廊中央的凸出之处,左可看延光阁横跨水面全貌、正面是乳鱼亭、右边是叠石假山和隐现于中的朝爽亭、低头可看荷花游鱼。苏州大学曹教授把这里说成是“洒满月色的长廊”:当“月白烟清”之时,在此廊可尽情地观赏皎洁的月色,将“月色”这一静态之物,用动态的“响”字称之,运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了,与把“闻香”化作“听香”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月色下看山水是别有一番情味,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中《月能移世界》一文称“山石泉涧,梵刹园亭,屋庐竹树,种种常见之物,月照之则深,蒙之则净,金碧之彩,披之则醇,惨悴之容,承之则奇,浅深浓淡之色,按之望之,则屡易而不可了。以至河山大地,邈若皇古,犬吠松涛,远于岩谷,草生木长,闲如坐卧,人在月下,亦尝忘我之为我也”。意思说得是在苍茫的月色,虚幻空蒙,若隐若现,使人们容易产生幻觉和丰富的想象。在它的笼罩下,自然万物与日常所见的本来面貌产生一种“距离”,月下观赏,也就产生了新的美感。那些山石泉涧、园林竹树,及种种常见之物,在月色下显得更“深”更“净”更“醇”更“奇”;而河山大地,在朦胧月色下,竟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远古的感觉。而人在月下,亦忘了自我

    沿中心水池西岸与响月廊并排的是“浴鸥庭院”,浴鸥庭院位于整个园林的西南,是一个园林中的园林,里面有组成园林的各元素:叠山、石峰、小桥、水池、植树、斋轩居,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超小型园林。里面除一大一小二个院落外,还包括香草居、鹤柴轩、南斋三处厅室。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图3 中心水池的西岸

    浴鸥庭院的入口是一个月亮门,不管是从响月廊出来沿着墙走、或是从假山的山洞里钻出来向左拐、或是从水面的三曲桥上过来,就都可以进入圆洞门;当然也可以从响月廊里走到底直接赶往香草居。

    古人常用鸥鸟的形态来比喻隐居,有许多带“鸥”的词语表示隐居生活:如鸥没——鸥鸟逍遥飞翔于水面,比喻隐居者生活的悠闲自在;鸥盟——与鸥为友,指隐居江湖;鸥梦——指隐居的志趣;鸥情——代表退隐者的心情;将庭院取名“浴鸥”,寓意园主以隐居自乐,不以世事为怀的情愫。

    浴鸥庭院很小,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庭院是一个南北向长、东西向窄的不规则长方形。你看看图6就知道了,那是从小石桥上拍的,照片前方就是庭院的尽头,而站立位置离背后也只有一二米,这就是庭院的长度,约十二三米;而图6照片前方白墙的宽度就是庭院的宽度,约五六米。浴鸥庭院从西到东可以分为左、中、右三部分的长条景色(图7、8、9,站在庭院顶头墙前,面对入口月亮门)。

    左边部分中间一个圆洞门,门上额名“芹庐”,里面是一个更小的小院,圆门北面是香草居,南面是南斋,门前石子小路;中间部分是水面,即像小溪又像水池;右边部分是直通前后的石子小路、围墙边的峰石和植树。

因没本事拍全景,选6张局部,希望能想像出庭院大概全貌,原图为2592x1944大图,点击可见。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图4 浴鸥月亮门            图5 门内小桥,对面圆门是“芹庐”    图6  站在小石桥上向里看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图7 浴鸥庭院内(左)            图8 浴鸥庭院内(中)            图9 浴鸥庭院内(右)

    中路水池叫“浴鸥池”,萦回诡曲,溪上有三桥,月亮门口小石桥由四块石板拼接,里面的两桥,由湖石搭配,精致奇巧,将水面分割成三段,形状各不相同;在小溪式水池在两旁,错落有致的围置着高低不同的湖石,使得原本单调的小水池,穷工极变,层次分明。艺圃设计建造者文震亨(园主文震孟之弟)对此的设计理念是“阶前石畔凿一小池,必须湖石四围,泉清可见底,中蓄朱鱼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树野藤细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脉者更佳。忌方圆八角诸式”(《长物志》,文震亨著)。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右边,即池东面是庭院东围墙(图9),沿白墙是低矮的湖石花坛,高低石峰与小溪相映成趣。白墙有两处通向墙外假山,一是靠近入口的小方门,小门进去是假山区的湖石叠成的曲折山洞,这个巧妙设计留出的小门,使得小院内小假山与墙外主假山形成的山洞相通的意境,实现了空间的深远和景深的深邃;一处是白墙尽头留下的通道,该墙没有与顶头的墙接拢,留下约一米的通道,有三级台阶,拾阶而上,是假山后的石子小路。这个通道口被花草树木遮掩,若不是沿路走到尽头,真还不知道有路。站在这里,好像已经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但只要向前跨一步,眼前就豁然开朗,“ 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图10 院尽头有通道→

    在庭院的四周,围墙前、转角处、山石边,种植有天竺、榔榆、探春、桂花、结香、腊梅、凌霄、鸡爪枫等花木。这些花木,有些四季常青,有的四季次第开花:探春,每年二三月,其金黄色的花在寒风中预示着春天的来临;结香,先花后叶,每年三四月满树黄花;凌霄,爬藤植物,攀延于墙上,每年七八月开出漏斗形红花;桂花,每年九十月开花,花虽细小,然飘香满园;天竺,冬天最寒冷日子里,其变成红艳的叶子和枝头结成宝塔型的鲜红色球果为萧条寂寥的园子增添了生气和喜庆;高大粗壮的榔榆树、姿态雅丽的鸡爪枫、四季青翠的竹子;即使在这微观园林中也体现出自然山林的气息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在浴鸥庭院里有一书斋名为“南斋”,大概是指园子最南端的书斋,有三开间阔,原为姜氏次子实节读书处。室内陈设书房布置,墙上挂着一幅山居图,十分清幽。有诗日:“僻处西南静不哗,宜书宜画竞相夸。妍荣枝叶窗前绿,一片秋声入影斜。”                                   图11 南斋→

   从南斋旁圆门进去是一个院中院——芹庐,芹庐里为一组“品”字形的建筑群,北为香草居,门开向芹庐院内,另有一门与响月廊相连;南为南斋,门对浴鸥池;两厅之西有一长条小室取名“鹤柴”;中间为湖石花坛小庭。 

    “香草居”,这里在旧时是姜埰次子姜实节的私塾之处。因此房屋前小院种植有香草,故取名香草居。《南都赋》说:“其香草则有薜荔蕙若,薇芜荪,暗暧蓊蔚,含芬吐芳。”(作者东汉张衡,就是那个制造出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的中国古代大科学家)。文中说得“薜荔”、“蕙草”、“杜若”、“薇芜”、“荪”、“苌楚”都是香草植物,这些植物虽然昏暗不明亮艳丽,但生长茂盛,蕴藏芬芳,满院飘香。  

    “鹤柴”,也叫“鹤砦”,旧时园主养鹤之所。砦通柴,指栅栏、篱落。鹤,闲逸高雅,超俗不凡。如:鹤发松姿、闲云野鹤、闲云野鹤来形容人虽老犹健、生活闲散、脱离世事、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王士祯《艺圃杂咏·鹤柴》:“长身两君子,宛与孤松映。三叠素琴张,一声远山静。嘹唳月明时,风前杂清听。” 好像那些隐居的高人都喜欢以鹤自居。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图12 芹庐小院              图13 香草居                          图14 鹤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