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是什么呢?前几年,我认为这个“命”是命运。 2000年高考以后,总感到有一股力量促使我填报学中医的志愿。当时感到很奇怪,也不明白那是什么。现在回想,那股力量,应该是命运。从不相信命运的我,第一次感到了这种无形的力量。所以,我开始留意“命”。 浏览了几本命理书,还找到“袁天罡称骨”这种类似消遣的书来玩。发现我的“命书”为:“ 一朝金榜快题名,显祖荣宗大器成。衣禄定然无欠缺,田园财帛更丰盈。”当时刚刚得知自己被北中医录取,觉得这首“命书”诗还挺准确。于是又按照父亲的生辰查命书,发现也挺符合。所以,此时认为也许每个人真的有各自的“命”。但是不理解的是,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命却不尽相同。双胞胎出生的时间、地点、遗传等完全一致,命也不一样。所以,我不赞同生辰八字决定命的观点。因此,也只是感到每个人有各自的命,而决定命的因素还不能确定。 参加工作后,依然有时感到“命”的牵引。例如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去水月寺,且碰巧碰上延参法师。表明来意后,顺利皈依。其中巧合或者牵引力难以描述。 我把一首诗抄在笔记本的首页:“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应该感到这几句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一个亲戚说,她非常感谢中国的教育。她能考上大学,才有了幸福的生活,所以人一定要努力读书。我也赞同努力读书是组成“命”的一个因素。读书好,命会好,读书不努力,命也会受到一些影响。那命又是什么呢?其中配偶、面相、养生等也确实是改变命运的因素。 下班以后很多时间在思考“命”的问题。后来看到《了凡四训》这本书,又看了电视剧版本的《了凡四训》。让我对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云谷会禅师说:“譬如这个世上能够拥有千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千金福报的人;能够拥有一百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一百金福报的人;应该饿死的,一定是应该受饿死报应的人。比如说善人积德,上天就加多他应受的福。恶人造孽,上天就加多他应得的祸。上天不过就他本来的质地上,加重一些罢了,并没有一丝毫别的意思。”这个观点,可能是从“三世因果”的角度来说的。 后来又看到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真的感觉这句话解释了我很多的疑惑。自己的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想有什么样的命,是出生时就有了一个“剧本”,但是剧本并非一成不变,修改剧本的权力在自己手中。这句话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能把我的生活过成我想要的样子。这也是《了凡四训》的观点。 查阅文献以后发现“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命”的本意为“人的寿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的著作里。例如《温养颂》:“恬淡无思虑,虚无任自然。胎圆神自化,我命不由天。” 《龟甲文》:“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绝句六十四首》:“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据说春秋时期尹喜将老子的话记述在《西升经》:“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从道家求长生不老的角度来说,此处“命”特指“寿命”。由此可见,道家是强调后天努力掌握命运的,如《抱朴子内篇·论仙》:“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 如何达到“我的寿命由我决定,不由天地定”呢?武当太乙神剑门关享久先生的《武当修真秘笈》:“说我颠来我就颠,颠颠倒倒有根源。一三三一颠倒颠,三三重叠上九天。九天之上有九真,九真返还化一元。阴阳气数乃造化,顺则生凡逆成仙。” 其本意为“还精”之说:顺则人者,常人精气顺行,即有配合(男女交合),生男育女,此人伦之道也。逆则仙者,阴阳颠倒之术,水火逆行之道也。又云:顺则成人逆则仙,自造化炉中保还乾。此为从后天返先天的“逆修”之法。至此道家的这句很霸气的话所指、所修已经很明确了。“命”为“人的固有寿命”,所修之法为“逆修”,且“诀在于志”,要主动去修才行。 我命由我不由天中的“命”可引申为人的“命运”。 人的寿命,又可被称为“大限”。人的命运里应该包含了人的“寿命”。人的寿命应当是人命运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因素。常说:除了生死,再无大事。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寿命,那么也就可以掌握命运中的其他因素。人对自己寿命的把握是最难的,突破天寿,达到长生不死是非常困难的。把最难的问题都攻克了,其他的居所、事业、家庭等都是小问题。因此,“我命由我不由天”,也可引申为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常用这句话代表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例如《太极张三丰》、《道士下山》、《哪吒》等。现代的人,也喜欢把这句话理解成努力奋斗,把握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命运。这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中医一直都认为自己的命掌握在自己手里,且可突破天地赋予自己的固有寿命“天寿”。例如《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可见,中医是非常积极的一门学科,主张自己把握自己的寿命、命运,甚至可以达到寿与天齐,“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境界。因此,我们不应该在疾病、死亡面前有所恐惧,而应该通过努力去消除疾病,延长寿命,把握命运。 |
|
来自: 昵称1520463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