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不仅是我国姓氏史的一份重要参考集锦,也是我国儿童启蒙的一份重要读物。许多婴儿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跟着大人朗读《百家姓》的语句了。虽然并不是人人都能完整背诵出《百家姓》,但是许多人总会不自觉的翻到记载自己姓氏历史的那一页。 从秦朝开始,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二千多年的时间,我国姓氏史上一共诞生出了55个“皇帝姓氏”。这55个姓氏里,有的至今都很常见,有的却鲜为人知。那么,你都了解多少呢,里面有没有你的姓氏呢? 图片里的这些姓氏,就是从秦朝开始统计的皇帝姓氏,这55个姓氏里,刘、赵、王、李、张、黄等都是一些很常见的姓氏,但是像乞伏、拓跋、完颜、蒲鲜、爱新觉罗这些姓氏,在生活中就不是很常见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也没多少人了解。但是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大家一定知道的,因为这是清朝皇室的姓氏。大清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的全名为爱新觉罗·溥仪。 如今,这个姓氏的后人其实还有许多,在生活中不常见的原因,是因为随着清朝结束,皇室成员再也回不到过去的贵族生活,他们的日子过得和平常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但是因为身份原因,总免不了一些爱嚼舌根的人,在背后对他们家族以前的事议论纷纷,而且他们也想彻底和过去的皇族生活告别。 于是,爱新觉罗的后人,有一大半都改姓了金,有少部分改姓为艾、赵等。毕竟,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满语起的,用汉语念起来十分拗口,改成单姓比较好记一点。人们熟知的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就是将原本的名字爱新觉罗·显琦,改成了金默玉,以表示自己新生活的开始。 同样,上文提到的一些不常见的复姓,几乎都是古代时期的少数民族姓氏。随着政权的建立,这些与当时中原人十分不同的姓氏才出现在众人眼中,比如拓跋这个姓氏就是出自鲜卑族。历史上的魏晋时期,经历了许多的战役,朝代更替频繁。鲜卑族就是趁着这个时期,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而且当时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十分喜爱汉文化,他认为在中原建立政权不能一味的强行推行鲜卑文化,而是与中原文化积极融合,国家才能走得长远。为此,他大力推进改革,还将本族的拓跋姓改为元姓。 因此,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在历史的发展中渐渐减少,但是他们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另一个形式继续延续下去。不过,也有人为自己祖先原本的姓氏而骄傲,并没有因为生活原因而更改。有一位来自天津的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崌,就一直在用着爱新觉罗的姓氏,没有跟着其他族人改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