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江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馄饨

 青梅煮茶 2021-12-08

■ 文/图 黄政一

江南人喜欢吃馄饨,从鲜肉大馄饨和鲜肉小馄饨起步,然后在馅儿里动足脑筋,不断混搭不断升级。阿拉吃到的是姆妈包的青菜、荠菜、韭菜、榨菜、河虾、干贝开洋猪肉馅的馄饨。四十多年前当听说明朝要包馄饨的特大喜讯,一家老小都是欢欣鼓舞、翘首以待的。

姆妈一大早就忙开了,买青菜买肉买馄饨皮,然后回来拣菜洗菜,碧绿生青的青菜定要在沸水里焯过,然后捞起沥干,再在砧板上剁碎剁细。当时肉糜也是自己剁的,那块肉也很讲究,一定要肥瘦相间的后腿肉。肉糜里放料酒细盐味精麻油葱花胡椒粉,然后有序搅拌,然后再放入缤纷青菜碎片。拌呀拌呀直到菜与肉浑然一体,姆妈会用筷子轻点一下菜菜肉肉,用舌头搭一下味道,如果有点豁边则会加点细盐继续搅拌。后来升级版,肉肉里放一两只鸡蛋清,据说肉肉会更嫩。而青菜变成了荠菜。白净的荠菜根营养价值也高。馄饨皮有精白粉皮和黑面粉皮之分,黑面粉只是昵称,卖相有点灰,但营养价值据说更好。价钿也便宜交关。姆妈就一直用伊。买回来的一沓沓灰灰的馄饨皮姆妈会用湿毛巾裹住,尤其是冬天。包馄饨那是外婆的任务了,姆妈讲伊包得卖相灵。后来看阿拉太太包出来的又是一番模样,令阿拉侧目,真验了那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下(煮)馄饨也是有诀窍的,出品要软硬适中,否则吃口就打折扣了。

包一次馄饨中饭夜饭都搞定了。中午汤馄饨,夜里煎馄饨或凉馄饨,再加一碗绿豆稀粥,绝对标配,而煎馄饨与镇江香醋或黄牌“梅林”辣酱油搭牢,那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记得一个盛夏,阿拉兄弟俩急盼了一个上午,当姆妈讲了“今朝你们兄弟俩放开肚皮吃”,真是喜煞阿拉。阿拉起初吃了一碗以为“刹车”了,看看阿弟,再看看姆妈,“侬迭格大小鬼,12只大馄饨介快就吃脱了?等一歇,我再去下”。又一碗12只落肚了,阿弟紧跟12只也落肚了。“今朝碰到两只饿煞鬼了。”外婆咕哝一句。又24只落肚了,这波疯狂进食震惊大人们,“发神经了,还想吃?”姆妈还未回过神来,阿拉兄弟俩点点头,其实兄弟俩已暗较劲了,看看今天啥人胃口大,拿第一。“少下点,伊拉发痴了,要吃坏脱额。”外婆发老急了。姆妈没有食言继续下馄饨,实际上阿拉已满负荷了。第五轮的也是最终结果,阿拉吃了54只,老弟吃了52只。这则让阿拉一次吃个够的吃馄饨纪录今生今世勿会被打破了。这桩事体老弟依稀记得,吃了几只早已忘得九霄云外,听完阿拉复盘只是轻轻地来一句“勿可思议”。

如今,包馄饨的重任阿拉夫妻俩接上了班,只是这个花钱花时花力的细生活越来越少做了。偶尔享受这个买汰剁包下的过程,也会突然想到儿时的吃馄饨经历,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大人讲起海上老朝一到深夜弄堂里就会听到叫卖柴爿馄饨的男低音,据说这记生活诞生在清末。伊的标配是老板伙计一人担当,随身配备一根扁担,伊一头是一个小柜子,几只小抽屉里放着皮子、馅儿和包好的馄饨,还有虾皮、紫菜、葱花、油盐酱醋,另一头是炉子和锅子。尤其是冬日里晚上想再加点油水熬通宵,这碗热潽滚烫的东东一落胃,立马会精神倍增。这派景象阿拉呒亲历,但从后来伊的“升级版”体会到一些,那就是黄鱼车平板车上放一只“噼啪”作响的柴炉,砂锅往上一放,下馄饨了。阿拉一直勿敢下单,因为看到伊拉的洗碗水、抹布,就倒了胃口。

南昌路近又开了一家“夷舟台湾馄饨王”店,一炮打响,伊拉的馄饨的形状是大大方方正正白白的,店主是宝岛人,祖上也是闵籍人士。三代人只做馄饨,在宝岛开了近千家分店,声势浩大。馄饨皮也有深发展,面粉里又多了百分之二十的绿豆粉,老板勿怕偷师,一脸诚恳笃定大方脱口一说,令人刮目,核心技术是偷勿走的。

四年多前在外环外的大型超市撞见一个现包馄饨摊,而且只做荠菜猪肉馅,15.8元一斤。荠菜一年四季有保证,是从南通直供的。三十多岁的女当家笑口常开,动作麻利,生意兴隆,阿拉也成了常客。七月底的一天上午,戴上口罩去探访一下,哟,伊还在,老样子。伊灿烂地笑说:“你来得巧,我休息了好几个月,昨刚上班。”照例四盒,伊照样熟练地包着。“大哥,我做到下月十五日就不做了。”“为什么?”“女儿要回老家读书了。”我晓得伊有两个千金,老家在淮安城外。“去年九千多元一平方买了一套学区房,上家五千多元买入的,今年房价已一万出头了。若在学校周边租房陪读,一年租金2.4万元。”伊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