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古方八味药,除头屑,止头痒

 当归与地黄 2021-12-08
头皮屑是困扰不少人的问题,换了洗发水头屑依然如雪花在肩膊上跳舞,甚至还有头皮肿痒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所以头顶的皮屑,一定与风的介入分不开。治疗时需要疏风。

其次,血热血瘀均易生风,而血热血瘀又可与湿狼狈为奸,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又可变为疮疡燥痒,合而导致头皮肿胀瘀堵疼痛,并增生许多头皮及毛囊代谢废物。这也是为什么当有人颈部酸累,头部供血不好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段时间头皮屑特别多。

而血由肝所主,肝之气机疏泄不利,可导致血热血瘀。皮肤为肺所主,肺热则输布津液不力。湿为脾所主,脾不健则不能利湿。故治疗需行肝气,健脾气,清肺热,并祛散风邪。

宋代官修医书《圣济总录》防风荆芥散,能疏风透热,和血止痛,主治头皮肿痒,生头屑。

组成:
荆芥穗、香附各250g,炙甘草105g,甘菊花15g,川芎、白芷、羌活、防风各90g。

本方除香附炙甘草外,余味均是风邪的天敌。尤其获冠名权的防风荆芥,更是解表祛风的双剑,配白芷更增其效。白芷防风又与甘菊花羌活散湿祛风。川芎活血祛风。


荆芥穗有强烈香气,微温。作用于肺肝经,发散能力强。能以发汗,透热外达,从而解表祛风并理血。是治风热血热一大佳药,且尤能上行治头目病症。《眼科龙木论》载:以荆芥穗为末。每次用酒调服9g,可治头目诸疾。

防风辛温,入于膀胱肝脾,能以辛香温散而解表祛风。所祛之风,无论挟寒挟热不论,有风它就可防。与荆芥配,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功好,常合用于解表祛风止痛。

白芷辛温,能以祛风燥湿,通窍行表,散皮肤游走之风,除风与湿热发于皮肤之疮疡燥痒,尤善上行治一切头面诸疾。为祛风上达,散湿火之要剂。

甘菊花,味甘微苦,微寒,常常是用来明目的,而肝开窍于目,所以甘菊花入肝经,清肝火,它同时还入胃经,去胃火,防止因火热而上行头面生风动血,由此清热解毒,疏风止痒。

川芎辛温,是治头痛要药,而这与它入心入肝,能入血中行气,由此祛风止痛能力相关,能散头皮肿痛。

羌活祛风,能将身体里面的湿气带出来,由此散寒止痛。配川芎白芷,可用于头面之风与湿的治疗,疏风透邪以治肿痒。

上药合力祛风,活血散湿,将身体之邪热透发,得香附炙甘草又多一番景象。

香附为气病的总司令,能散三焦之滞,入血中行气,让血液活跃起来不堵不瘀。配荆芥穗,荆芥穗祛风解表,透热外达,香附行气解郁,理血止痛,二味共起疏风止痒之效。

配川芎,川芎善于活血行气,上行祛风止痛,香附善于冲开一切气机阻滞,共同让头部脑窍气机通利,血液畅行,风邪无踪。

香附配白芷,二者均气味芳香而能通窍,既疏表又兼和里,内外协作,釜底抽薪,让头皮舒爽屑少生。

炙甘草健脾益气为人体提供运转的本钱。助上药工作更得力。


多味共用,走外透邪疏风,走里和血理气而止痛,共达治头皮肿痒,除头屑之功。

一个问题:防风荆芥散如何制作与服用?

上药捣细筛过,加蜂蜜和匀,每一克作一饼,每次服一个,慢慢咀嚼,用茶或酒任下,随时服用。

若脾胃气虚,可用玉屏风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