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大郎陵墓打开时,只剩一口悬棺,棺中一物引出600年谜团

 农俗闲话 2021-12-09

说起四大名著,《水浒传》绝对是独树一帜,素有“少不看水浒, 老不读三国”的说法。而《水浒传》中的人物称号更是如雷贯耳,如及时雨,青面兽无一不让人耳熟能详。除了这些高来高去的强人以外,还有一些市井小民同样唯妙唯肖流传至今,武大郎就是其中之一。而武大郎与潘金莲也成了“癞蛤蟆与天鹅肉”的典型,因此延伸的红杏出墙与谋杀亲夫的情节更是千古流传。武大郎也因“三寸丁”、“谷树皮”而成了矮穷矬的代名词,潘金莲“淫娃荡妇”的形象更是因此遗臭万年了。然而,任何经典的艺术形象都必然源于生活,凭空捏造难以出神入化,武大郎也是如此。

关于武大郎的历史原型,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纯属杜撰,二是认为明朝的武植就是武大郎。大多数人选择后者,理由是武植被写成武大郎后衍生了许多后续的故事,这在武植墓被挖开之后更是甚嚣尘上。

1946年,位于河北邢台清河县的武植墓被掘开,有村民亲眼目睹到了墓室内的楠木悬棺,但墓室内除了骸骨以外并没有其他遗物,有专家根据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墓主生前至少有一米八的身高,与施耐庵笔下的“三寸丁,谷树皮”形象有着天壤之别。为了进一步确定武植的生平,专家查阅了大量史料,最后在《清河县志》中找到较为详细的记载,原来历史上真有一对夫妻叫潘金莲和武大郎,武大郎原名武植,年幼时父母唤其为大郎从此不胫而走。其人天资聪颖,身材高大,仪表出众,年纪轻轻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且任上清廉很得民心,离任之时还有百姓赠送万民伞。

除了《县志》以外,武植墓的墓志铭中也能窥见一些端倪,上面写着“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碑文中的孔宋庄就是现在的武家那村,两者的记载颇为吻合,而真实的潘金莲不仅是名门闺秀还为武大郎生下了4个儿子,可谓是相夫教子的典范。

那么施耐庵把正直帅气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写得如此不堪确实相当过分了,但有这么一个传说,说的是武植在发迹之前家境贫寒,幸而有一位同窗资质才得以有条件读书科考,后来武植果然高中,同窗打算前往投奔,武植自然盛情款待却因为清廉正直没有答应同窗的求官之愿。同窗呆了半年软磨硬泡终究没能如愿,一怒之下负气而走,在回家的路上对武植各种造谣,还将这些讽刺污蔑的话刻在树上石头上。后来施耐庵为了写书在民间四处搜集材料,这些谣言也因此传到他的耳朵了并被其采纳了下来。据说后来施耐庵的后人得知真相以后还曾找到武植后人并登门道歉,还写下了澄清诗句,如今都在武植祠堂中可以看到。

不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研究,专家发现武植的事迹与武大郎的出现在时间上有很大的落差。一来武植的墓最初发现的时候是非常荒废的,除了悬棺以外几乎空无一物,墓志更是无从得见。现在的墓志也是1996年武氏族人重新修缮后根据县志及传说所编写的。而记载中的武植中进士是在公元1403到1424之间的永乐时期,而施耐庵却是在公元1371年就去世了。而且现代研究认为施耐庵生前很早就完成水浒传的初稿,那时的武植可能还没出生自然也不会被当成原型而写进书里。

再有就是专家翻遍了明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记载并没有找到名叫武植的进士。这就让人更加诧异了,去世多年的作者书中怎么会出现其去世后的历史人物原型。最后就是清代诗人方濬师《蕉轩随录》的记载“土人又言明初有阳谷知县武姓者,甚贪虐,有二妻,一潘一金,俱助夫婪索。西门有庆大户尤被其毒,民人切齿”更是与《县志》天壤之别。无论如何,书中的人物与后来的武植潘金莲不仅同名还同是夫妻,这应当不是巧合。本以为墓地打开便能使持续六百多年谜团尘埃落定,没想到却是更大的谜团,看来只有等待更多的考古线索来揭开武大郎的真实原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