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窦田灌韩传(六)

 新用户66885325 2021-12-09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黄河歌者金石点评:

这是两千年前一场关于对匈奴和与战的当廷大辩论。韩安国思想保守,囿于原来的经验,认为与匈奴开战必败,最终会得不偿失;令王恢则针锋相对,认为匈奴人没那么可怕,与敌作战优势在我。汉武帝果断决策支持王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匈之战拉开了帷幕。请看《<汉书>研读》第265章:

 

窦田灌韩传(六)


大行令王恢

匈奴派人来请求和亲,汉武帝命令大臣们进行商议。

大行令王恢是燕国人,他多次担任边塞官吏,了解匈奴的情况。王恢提议说:“汉朝和匈奴和亲,最多不过三五年,匈奴人马上背叛盟约。陛下不如拒绝他们后派兵进攻匈奴。”

韩安国说:“千里而战,兵不获利。现在匈奴人骑马行动,他们实际上怀有禽兽之心,迁徙起来就像鸟儿展翅飞动一样容易,我们很难制服他们。我们就是占领其地也不算开拓疆土,占有其民众也不算强大,因为从上古以来他们就不归我们管辖。如果汉军跨越千里争利,会导致人马疲惫,匈奴人会发动全民作战,趁我军力量削弱时找到机会进攻,其形势肯定危急。所以臣认为不如答应他们和亲。”

群臣计论后,大部分人同意韩安国的意见,于是汉武帝准许继续与匈奴和亲。

第二年,雁门马邑的富豪聂壹通过王恢向汉武帝上书说:“匈奴刚刚和我们和亲,他们放松了警惕,我们可以许给他们利益引诱其上当。”

汉武帝召来公卿们说:“朕粉饰好宫中的子女许配给匈奴单于,还有丝帛纹锦,给他们的钱财十分丰厚。但单于对我们更加侮慢,侵盗行为一点也没有停息,边境多次受到惊扰,朕很怜悯他们。现在朕想举兵进攻,大家看看怎么样?”

大行王恢首先发言:“陛下虽然不这样讲,臣等也愿意效死力去战。臣听说过代国在没有分开时,北面有强大的匈奴敌兵,对内面临中原军队战乱,但仍然能够养老抚幼,按时种树播种谷物收获,仓廪经常充实,匈奴人也不敢轻易进犯。现在凭借陛下神威,海内统一,天下同任,又派遣自己的子弟守卫边疆要塞,转运粟米粮草作为战争储备,但匈奴人依然侵盗不止。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匈奴人根本不害怕我们进攻。臣私下里认为应当发兵进击。”

御史大夫韩安国说:“这话不对。臣听说高皇帝曾经被围困在平城,匈奴骑兵解下的马鞍堆积成营垒,高出平城的就有好几个地方。平城军兵在饥困时,七天七夜没有食物充饥,天下人对我军进行讴歌称赞。等到我军解围返回后,就再也没有愤怒反击的想法。圣人从天下力量出发,不因为自己的愤怒而伤害天下人之功,所以才派遣刘敬奉送给匈奴人黄金千斤,从此双方缔结盟约和亲,到现在已经享受了五世之利。孝文皇帝也曾经想调动天下精兵,并聚集在广武常溪训练,最后也没有建立尺寸之功,但天下百姓却因为将要开战而心中忧虑。孝文帝醒悟到战事不能久拖,就又再与匈奴人恢复和亲政策。这两位圣人的做法,很值得现在效仿。所以臣私下里认为应该以不出兵为便。”

王恢反驳说:“这话说得不对。臣说过五帝不相互沿袭礼仪,三王不相互重复礼乐,并非照搬去做,而是要相机行事。何况高皇帝披坚执锐,蒙雾露,沐霜雪,坚持几十年,之所以不报平城之仇,不是因为力量不够,而是想让天下人修养生息。现在边境多次受到惊扰,士卒伤死,中国境内灵车相望,这正是仁人志士痛心疾首的地方。所以臣说出兵进击为便。”

韩安国也反驳说:“这话说得不对。臣听说获得达不到十倍不能改换行业,功劳不到百倍不能改变常规,所以古代人君谋划大计肯定要以祖宗成法为例,施政要查经问典,这是因为改弦易辙非常艰难。何况三代兴盛,夷狄并未与中原地区统一历法服色,这并非是威势不能制服,是因为强力不能让人心服口服,也认为远方的绝地不能牧养百姓,不值得烦劳中国。这匈奴人本来就是轻疾彪悍的军兵,来时如同狂风,去时如同闪电,他们以畜牧为业,弧弓射猎,逐兽随草,居处无常,所以很难制服。现在边郡百姓很久放弃了耕织主业,以支持对匈奴用兵用作为常事,这样肯定会得不偿失。所以臣说不出击为便。”

王恢马上回击说:“这话说得不对。臣听说过凤鸟乘风,圣人因时。当年秦穆公建都雍城,地方方圆三百里,了解时宜变化,派兵攻取西戎,开辟土地方圆千里,兼并十四国,这就是现在的陇西和北地。后来蒙恬率领秦军进攻匈奴,开辟土地方圆数千里,把黄河作为边境,累石成为城池,种植榆树作为要塞,匈奴人再不敢到黄河饮马,他们只能设置烽火警报后才敢牧马。对匈奴人只能用威势制服,不能用仁义引导。现在凭借中国强盛,拥有万倍于匈奴的资源,只要拿出百分之一进攻匈奴,就能像用强弩射击溃烂的毒疮,肯定没有什么阻碍。如果能做到这样,就能再向北派兵,那样可以让月氏臣服。所以臣说出兵进击为便。”

韩安国也反击说:“这话说得不对。臣听说过用兵者以饱待饥,整顿好自己等待敌人自乱,休息好我军以等待敌人疲劳。所以交兵覆众,伐国堕城,要经常坐观其变从而击败敌国,这就是圣人用兵之道。何况臣听说过,冲风之衰,不能吹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击穿鲁缟。国家有盛有衰,就象有早晨肯定会有黄昏。现在我们如果卷甲轻举,长驱深入,很难以成功;纵深插入敌人则两侧易受到攻击,横向推进则中路易受到冲击,进军迅速就会粮食缺乏,行动迟缓则不能取得胜利,进军不超过一千里,就会人马乏食。兵法中说:'遗人获也。’如果有人主张用其他的巧妙战术来擒获敌军,那么臣确实不了解;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没有看到深入敌军境内有什么好处。臣所以才说不出击为便。”

王恢提高嗓门说:“这话说得不对。草木遭遇寒霜,不能存活;清水如同明镜,照耀事物不能隐匿形状;通晓大道的士人,不能用话打乱他的思想。现在臣所说的进击,并非出兵深入匈奴腹地作战,而是利用单于贪婪的欲望,诱使他来到我方边境,我们再挑选枭骑壮士暗中埋伏作好准备,审视遮拦险阻加强警戒。我们先确定好战场大势,或者埋伏在左面,或者埋伏在右面,或者埋伏在前面,或者埋伏在后面,那样单于可擒,肯定能大获全胜。”

汉武帝最后拍板说:“王恢说得好。”


王恢和韩安国当廷辩论

黄其军

        作于2021年10月15日(古历辛丑年九月初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