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收录:《基础教育参考》21年12月刊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生体育团队协作意识的有效培养研究 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田旭 邮编:444322 摘要: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要的是有较好合作能力和较强团队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才,身心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要从小抓起,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更要培养学生融入这个和谐、融洽的社会,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团结合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贡献力量。发表于《紫金之颠》,调查报告中在众多企业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要毕业生能吃苦耐劳的占53%,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占35%,可见学校在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 新课程改革 体育教学 团队合作 体育作为一项全民运动形式,不仅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对于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更为看重,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是各用人单位重要选择标准。初中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关键发展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加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基于此,加强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目前,我国合作学习的应用主要涉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某些学科,而在中学体育实践中,对于学校体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竞争能力的问题,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实施策略,都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一线体育教师的无所适从。 一、充分认识中学生缺乏团结协作意识的原因 团结协作指的是群体在共同目标下进行的集体性活动,在其过程中要互相支持、配合、明确分工,进而实现目标的完成。在初中体育教育中,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使学生之间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然而当下的重学生普遍缺乏团结协作意识,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中学生的心智尚未健全,当下家庭组成多为独生子女,其父母给予的呵护过多,此时对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的中学生而言,并不能快速地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从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缺乏谦让和分享的意识,所以更谈不上团结协作。其二,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团结协作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个人基本素质、性格等都是从模仿父母而慢慢形成的。而有些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过分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缺少精神上的指导,导致孩子养成了一味地索取,渐渐形成自私自利、拒绝分享的恶习。所以,进入校园后,难以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容易与他人产生隔阂,长此以往更容易出现个性上的封闭,不愿和他人交往,逐渐脱离群体,导致其更加缺乏团结协作意识。其三,观念极端化,导致学生缺乏团结协作意识。许多家长及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味灌输“独立完成作业”的思想,导致班级的“差等生”被给予拒绝对其进行学习帮助,甚至拒绝与其交流交友的“特殊对待”,如此一来,不仅不利于班级团结,长此以往影响班级同学的感情交流,导致班级容易出现“小帮派”,破坏了良好的班风及学习氛围,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增强,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开展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因体育游戏活动以其丰富的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例如,在进行“短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一些专门的跑步练习方法,如小步跑、后蹬跑、30米跑等一些方法,反复练习时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我把短跑练习设计成游戏“叫号跑”。学生排成四路纵队,依次叫数短跑。当我以各种方式(用英语、数学)说出一个数字口令,该数字的同学就快速从队伍中跑出来按要求完成练习。结束时,根据各小组成绩,评定出第一二三名的小组同学给与表扬(口头表扬,或互相鼓掌欢迎)。教学中,所有的学生兴趣高涨,热切期待老师能叫到自己名字的号码,都很乐于参与这样的练习,并鼓励自己为小组争光。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任务,学生往往是兴趣盎然的完成了,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四、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体验团队成功,增强自信心 体育教师有目的地走进每个团队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体能好,容易掌握技术,有较强的能力,信心十足,他们通常能体验到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体质较差、信心不足等因素,成为掌握技术能力差的“弱势群体”,体验到成功次数就相对少了。怎样培养和发展这些“弱势群体”的自信,让他们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呢?就是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教学中笔者多选用团体合作的练习和集体性的游戏,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而使这些“弱势群体”也尝试和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 总之,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及合作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老师,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时常将团结协作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脑中;巧妙地运用团结性的游戏环节,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合作竞赛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也要做到积极地鼓励,以强化“团结第一,比赛第二”的协作精神。在初中体育合作学习中,要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体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能提高学生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适应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