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桓灵二帝“十常侍乱国”,但祸乱的根源却是汉武帝刘彻

 天地任逍遥耶 2021-12-09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幸宦官,十常侍搅乱宫廷,大将军何进为了彻底诛灭宦官势力,导致外戚和宦官势力同归于尽。西凉而来的董卓坐收渔利,掌控朝局,废刘协立刘辩,火烧洛阳,西迁长安,直接导致各路诸侯并起,汉王朝名存实亡。

文章图片1

十常侍张让、赵忠

可以说十常侍之乱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的动荡不堪和政权更迭。那么十常侍之乱如何发生的呢?宦官们的势力又是如何膨胀发展的呢?

文章图片2

屠户出身的外戚大将军何进

其实东汉中后期的历史,就是一部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的争斗史,你方唱罢我登场,实质上是君权和门阀的争斗。

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均比较小,小皇帝上台懵懂无知,一般由太后操持国政,而太后这时候最容易依赖娘家人的势力,这就是外戚势力。

但是小皇帝终有一天会长大,长大后的皇帝想要亲政,势必会和外戚势力产生矛盾,这时候皇帝就要培育自己的力量。谁和成长于深宫中的皇帝最亲近呢?当然就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宦官们了。

但是,权力这东西,只要攥在了自己手中,谁都不愿意放手。于是外戚专权、宦官专权、外戚被杀、宦官被灭,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十常侍之乱中,外戚和宦官集团的同归于尽,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文章图片3

坐收渔利的董卓

那汉朝宦官势力抬头的根源又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秦朝末期,宦官赵高专权,指鹿为马,把秦朝政权中央搞的混乱不堪,百姓民不聊生,可以说是导致秦朝快速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就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专门制定制度,防止宦官内侍抱团做大。汉初的几位皇帝,由于信奉无为之治的黄老理念,对政治都不十分积极,因此丞相的权力就相对来说比较大。

但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由于他本人有宏大的志向和旺盛的精力,亲自过问的事情就比较多,丞相的权力就相对低落了。而且由于武帝管的事儿很多,增加了很多的侍从和随员,这些人受到汉武帝的倚重,渐渐架空了丞相的权力。

文章图片4

晚年汉武帝 剧照

到了汉武帝晚年,由于精力有限,汉武帝把听事的地点从外廷迁移到了内廷。由于丞相位置尊贵,不便于随时召入内廷,因此皇帝和丞相就在无形中疏远了,渐渐地丞相变成了听命于“内朝”的执行官,失去了参与国家最好决策的权力,而内朝的权力日渐扩大,渐渐成了权力中枢。到东汉光武帝的时候,中常侍一律由宦官充任;汉和帝的时候,宦官势力做大,中常侍一职扩充人员到十人;到桓灵二帝的时候,中常侍们更是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操纵者整个外朝,直至促成东汉王朝的乱亡。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一件小事可能在若干年后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