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夏松亭:公社书记的一天

 龙溪文学驿站 2021-12-09

第 642  

公社书记的一天

夏松亭

“咣,咣!……”挂钟响了四下。

我从梦中醒来,又听到屋外“嗒嗒”的自行车声——是耿书记出发了。

早饭后,打发走了几个来访的社员,我便赶写明天广播会的通知。

通知还没写完,一辆吉普车就开进公社院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亮来了。从车上下了的还有一男一女,经介绍,我才知道他们是省报的记者。

“听说你社今年小麦大丰收,增产200万斤。”男记者说。

“嗯。”我一边倒茶一边应着,同时考虑如何安排这两位“无冕皇帝”的采访。

“你们想了解全社的情况?”

“是啊,但我们还想看几个典型。”

当下是“三夏”季节,公社领导都包村去了。“叫耿书记回来。”像是告诉客人,又像自语。我拿起了电话:“总机,我是小松,你摇王家(党)总支。……摇不到?……安河(党)总支,耿书记在你们那里吗?没有?……总机,再摇齐家(党)总支,什么?耿书记离开你们那里两小时了!”

“算了,”王部长说,“现在三夏农忙,谁还守电话?小夏,你带我们转转吧。”

只好这样了,我找来广播站的小赵——他是个全面手,公社开会,就让他负责音响设备。我有事情,他就替我值班。

全社60多个大队,方圆近百平方公里。我们到了前庄,王安,李河,红庙……,最后要去李镇村。在文家的棉田旁,我看见了耿书记那辆挂着草帽的金鹿牌自行车。

“停车!”我喊道,“耿书记在这里。”

耿书记在棉田里喷农药,见车停下,提着喷雾器走来。他的衬衣上、裤腿上沾满了泥水。

“还算个好劳力。”王部长笑道。

“嗨,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来了。这不,”他看了看身后的两个小孩,“烈军属没有人管了。”他略顿了一下,又说:“这不是一两个村的问题,王部长,县里应该重视这事。”

王部长点了点头,似乎在想什么。

“这两位同志是记着。”我接过喷雾器说。

两个小孩又跟我回到地里。他们告诉我,他家是烈属。爹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娘是民办教师,现在病了。他们还脱下褂子,让我看被喷雾器背带勒红的肩膀。

20分钟后,地头传来爽朗的笑声。接着耿书记就喊我:“小夏,你再和王部长他们去李镇吧。”

到了跟前,我说:“你去吧,耿书记,我在这里。”

“你干活还不如我,再说,我还得跟靳信义(靳家支部书记)好好谈谈。”

……

安排好王部长他们午休,我也累了,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但叮铃铃的电话却不允许。

“哪里?……嗯?”我懒懒地问着,但很快就转变了口气。

电话是耿书记打来的。

“我把他们安排在旅馆,……嗯,他们醒后就去东寺公社。……你在赵岭开会?”

我油印完通知,刚要去托邮局代送,王部长他们来了。

又是电话,还是耿书记打的。

“是我,王部长要走。”我把电话递给了王部长。

晚上,我拿出稿纸,准备写篇通讯。

电话再次响了,我索性把听筒放到一边。它似乎和我较劲,一个劲地“嗒嗒”。我又拿起来,一听,呵!是县委办公室下代电,我赶紧打开电话记录本。

各公社党委:经研究明天(7月7日)早上6点召开县委紧急扩大会议,参加人员:县委委员、各公社党委书记……。希接知后通知与会人员按时到会。

……

“事情都挤到今天来了!”我心里犯着嘀咕,想了想,又拿起了电话:“总机,喂——,总机!接赵岭!耿书记还在你们那里吗?去了杨庄?杨庄二队不缴公粮?……什么,耿书记又去了董家,解决抢水浇地……?……我说,老张,你赶紧派人去叫他回来,哎,……对,县委紧急通知!”

9点,10点,直到11点过后,耿书记才回到机关。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顺着消瘦的面颊往下淌,深邃的目光透着奔波一天的疲惫。

“什么事?”

我递上县委代电,又递上一杯水。

“7点半来的”我补充说。

看完代电,耿书记常常地舒了一口气。他把疲惫的身子靠着椅子上,左手支撑着下巴额,两眼微微合上,陷入了沉思。

“你该休息了,”我建议道,“明天的会议是不是由苏书记他们组织。”

“嗯。”他答应着,目光一闪,“我录音吧!”

我明白,在重要事情上,一把手的话有它独到的分量。

“我去叫小赵。”

“让他再睡会吧。”

这,我也明白。耿书记虽然是教师出身,但每次作报告,讲话,他都认真地准备讲稿:上级精神,事实道理,典型,……甚至一些诙谐的语言。

一个小时候后,我把小赵喊来。

“眼下大丰收,眼下问题多,……。”耿书记讲话用了两盘录音磁带。

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记载着时间。夜,已经凌晨2点了。

公社干部的办公室就是宿舍,我在耿书记的隔壁。从他屋里不是传来踱步的声音。一时急促,一时缓慢。他今夜大概不能睡了。到县城50里地,他骑车的速度慢,不多时,他就得走。

当墙上的挂钟再次响过四下的时候,朦胧中,我又听到自行车在砖砌的甬路上发出那熟悉的有节奏的“嗒嗒”声。

听者,听者,我仿佛又看到他消瘦的面孔,疲惫的眼睛……。

【原载《商河文艺》1983年第1期,本集略有改动

 (责任编辑:单斐)

作者简介

夏松亭,男,1962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人,原籍山东省临朐县。山东大学社会学硕士,历史学硕士。中国气象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退休干部。出版《松亭随笔》1部,在省、市、县文艺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若干篇。


投稿福利与要求
1、平台所得打赏全归作者。打赏金额低于五元(含5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管理。朗读类、音画类作品,打赏由作者与播音、音画制作人员五五分成。打赏在一个月后以红包形式发放。
2、稿件要求内容健康,贴近生活,贴近现实,题材不限,体裁不限。

特别声明:以上文字经作者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龙溪文学和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一经发现,追究责任。杜绝抄袭转载,由此引发的版权问题,由作者自行负责,与本台无关。作者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文章配图来源于作者或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