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腾杯”第二届文学征文大赛/散文诗】陈开心:写意佤山(118号)

 龙溪文学驿站 2021-12-09

第 459 期  

写意佤山

(外三章)

陈开心

“司岗里”的创世史诗幽远,佤山很美,佤水很清。

鹰,搏击长空。阿佤人,跨越历史。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神话。

砍头祭谷已被尖封,达赛玛的故事永远。虽说从葫芦里走来,但绝非井蛙之眼界。

木鼓的声音从远古走来,鼓声震撼佤山。黑发飘飞的舞蹈从空中泻下,舞姿妩媚了阿佤姑娘。

太阳和月亮住在山与天相连的地方。山的子民勇敢善良。山门。寨桩。牛头。万物有灵的信仰,丰富了佤山。

低矮的草房,遍布山岗。孔明帽式的结构,干栏很简陋。光线很暗,电视很亮,长长的烟袋锅构成火塘旁的一道风景,现代文明的气息就写在铜一般脸膛的皱褶上。

血与赤铁矿粉的混合,凝固成3000多年的历史。悬崖上的圈圈点点,鲜活了先人的生活。围圈跳舞,张弓狩猎的姿式,渲染着快乐的气氛也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用骨头磨制的鱼钩钓出江河中的故事,用石头磨制的刀斧砍凿出生活的色彩。点播点出诗行,薅秧薅出妩媚。劳作中的一招一式,在佤山定格成优美的舞蹈。阿佤人粗犷豪放的性格,造就了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

一幅画。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千里画屏,自然天成。不着绿却绿得自然,不勾勒,却轮廓清晰。凸兀的石崖上,奇迹般地长出一棵云南松,那是多么地道的国画风景。

群山连绵起伏,山峰性感有加。阳刚巍巍,阴柔脉脉。溪流交错,泉水叮咚。出水洞和落水洞相应成趣。千年董棕林,不卑不亢。万年老榕树,抖擞如初。南滚河滚出历史风韵,自然保护区保护得相当自然。绿苔依附老树,藤蔓牵出爱情。长头发在枧槽边疏理成一种风景,树丫上的小鸟啼碧蓝天。

玉米被季节嚼碎,在葫芦中感受酝酿的滋味。山泉在葫芦中流淌成迷糊岁月的水酒,让山醉,让风醉,让太阳月亮都醉。

粥,太书面了,就叫烂饭吧。火塘里的火焰灿烂了铜锅里的鸡肉,山风野俗烹调出很是地道的佤味。香香的美食,让人一饱风情,浓浓的滋味,爽透了游客心扉。

水酒之醉,不是已醇之醉,那是人情的升华,也是对佤山佤水的特别礼赞。   

红色火塘      

火是天,火是地,阿佤人对火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仰和情感。它给人以光明,它给人以温暖。它能镇邪除魔,它能给人欢乐。人生在世时,火离不开人,人离不开火,所以,阿佤人的火塘永不熄灭。即便人死后,人的灵魂也与火相依相伴。火,永远闪耀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心灵世界里。

我们需要温暖,所以我们离不开火塘。没有火塘,我们就没有伙伴,没有火塘,我们就没有美味。火焐的粑粑很美,火烧的野味很香,火煮的草根树皮都很鲜。

我们围着火塘抽烟,我们围着火塘喝茶,我们围着火塘唱歌,我们围着火塘跳舞,我们围着火塘谈情,我们围着火塘说爱,我们围着火塘繁衍。

有了火塘,我们就有了激情,有了火塘,我们就有了幸福,有了火塘,我们就有了狂欢,有了火塘,我们就有了希望。

红色的火塘红红火火,红色的火塘洋溢烂漫,红色的火塘充满温馨,红色的火塘永不熄灭。

佤山的火塘燃烧着千年的梦,佤山的月亮诉说着万年的情。神秘的佤山风情万种,月光下的爱情让人激动。

黑色魔巴      

在神奇美丽的阿佤山,自古就生发并流传着一些充满神秘意蕴的民族文化。魔巴,是佤族祭祀活动的主持者,一般为男性。他是佤族村寨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是佤族村寨里的权威。千百年来,佤族许许多多的风俗、礼仪及各种传统文化就是靠一代又一代魔巴的言传身教才得以保留到如今。所以,魔巴不但是佤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而且是保护和捍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践行者。魔巴崇高,魔巴神圣。

神灵是至高无上的,我们信奉万物有灵。魔巴虔诚的祈祷能够感动上天,我们从上天那里获得甘淋。

我们崇拜牛头,我们祭祀寨桩。点燃的香火轻烟缭绕,祈求的祷告随烟上天。

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祈祷风调雨顺,稻花飘香的季节我们把谷魂叫回来,中秋月圆我们献月亮,大年三十的日子我们感谢各路神仙。

我们用跪拜表示虔诚,我们用歌舞娱悦神仙,魔巴为我们驱除邪魔,魔巴为我们呼风唤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魔巴,因为我们信奉万物有灵。

金色木鼓      

木鼓是乐器,是被佤族人民视为能够通天的神器。木鼓的鼓点是神乐,是上苍也能够听得懂的神乐。阿佤人常常敲响木鼓与天对话,祷告常年风调雨顺,祈求四季平安。

木鼓是佤族村寨存亡与兴衰的标志。在一年四季中,一个村寨的人们围绕着木鼓要演绎出多少喜、怒、哀、乐的动人故事。战争报警、喜庆丰收、结盟议事、农事天象等都离不开木鼓。木鼓一响,人们血液就沸腾了,在木鼓的感召唤下,人们的行动统一起来了,或喜或忧、或悲或怒的心情都在同一个节拍中跳动。木鼓在佤族人的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图腾崇拜物。

神秘的佤山流传着古老神奇的故事,佤山中珍藏着悠久难忘的史诗。在这里诞生了五彩缤纷的希望,在这里掀起了载歌载舞的狂欢。

我们用木鼓与天对话,我们用木鼓与神沟通,千百年的木鼓千百年的歌,千百年的木鼓千百年的舞。

我们敲响木鼓踏歌,我们和着鼓点甩发,我们与木鼓一起狂欢,我们与木鼓一起歌唱。

木鼓敲出佤族山寨的灵性,木鼓敲出佤族山寨的欢乐。三千年日月三千年坎坷,三千年足迹三千年拼博。

木鼓是我们生命的脉搏,鼓是我们理想的依托,木鼓是我们永恒的传说,木鼓是我们心中的赞歌。

 (责任编辑:王炳祥)

作者简介

陈开心:本名陈庆云,男,彝族,196211月出生于凤庆县诗礼乡。现在临沧市文化局艺术科工作,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三级编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0多年来,一直进行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作品上百万字,有散文集《情感别墅》出版发行。

龙溪文学会理事会

顾问:申平

监事:蔡艳福
会长:毛和敬(毛小玟)
常务副会长:
梁建辉、徐浩成、龚慧卿、王炳祥
副会长:
金文发,魏黎,帅永华,薛祝丽,姜亦泉,申玉林
秘书长:金文发
常务副秘书长:李修鹏,汪良媛
副秘书长:
钟子阳、梁汉林、冯楚静、单斐、龙海玲、肖桂芳
理事成员:
张根稳、何少白、黄柱文陈亚军、邓荣兰、欧小银、 韦美银 、周锦洪、李吾霞、王成丽、江柏友、方林、秦永刚、李晓丽、李永坚、高绪华

龙溪文学会宣传部
 
宣传部主任:
金文发龚慧卿、申玉林、姜亦泉、单斐、江柏友
宣传部委员:
魏黎、戴方毅、牟春梅、柳燕、王成丽、高绪华、杨承岐、方林

龙溪文学编委会
 
顾问:蒋成林、栾加合
主编:毛小玟
副主编:姜亦泉、申玉林
微刊编辑:王炳祥、肖桂芳
周报编辑:龙海玲
季刊编辑:李修鹏 

投稿福利与要求

1、平台所得打赏全归作者。打赏金额低于五元(含5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管理。朗读类、音画类作品,打赏由作者与播音、音画制作人员五五分成。打赏在七天后以红包形式发放。七天后未到账或有打赏,平台不再处理。

2、投稿类型为美文、诗词、小说、历史、音画、娱乐、摄影,书画,文学评论等。投稿主题请标注文体。

3、稿件须原创首发,已在公众号发表过的稿件不予采用,勿投送。发现已经公号发过的,直接取消资格。投稿后请主动加微信1310335703。

特别声明:以上文字经作者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龙溪文学和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一经发现,追究责任。杜绝抄袭转载,由此引发的版权问题,由作者自行负责,与本台无关。作者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文章配图来源于作者或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