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这些礼仪,穿越剧里活不过两集

 泰荣林黑皮 2021-12-09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五星连珠,你穿越回了古代。深处勾心斗角的宫廷之中,任务是活到大结局。

遇见了第一个人,你要怎么打招呼?

招手?握手?还是说你好?

如果你用这些方式打招呼,对方肯定觉得你很没礼貌。

接下来坐要怎么坐,吃要怎么吃,衣服要怎么穿,眼睛要往哪里看,都大有讲究。你稍有不慎,就是一顿责罚。

21世纪现代人穿越回古代,活不过两集。

中国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所以在古代,礼仪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礼仪中国》,里边详细讲解了方方面面的传统礼仪。

可以说是一本“穿越必备生活指南”

今天就和你们一起涨涨知识。

图片



如果穿越回古代,想多活几集,一定得多交几个朋友。那么就得好好学学怎么打招呼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拥抱、握手、亲吻这些西方见面礼渐渐淡化了,反而中式的拱手礼、揖礼越来越受欢迎。不仅操作起来简单,也更符合中国人内敛的品性。
 
古人打招呼最常用的是揖礼,陆游《老学庵笔记》里用一句话概括:“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拱手往前。细节是手心向内,齐于心,男子应把左手掌心贴于右手背,女子则相反。
 
在不同场合,在不同对象面前,还分拱手往上的“天揖”、双手平推向前的“时揖”、拱手向下的“土揖”等六种方式。
 
可见古人的周到仔细,即便是打个招呼,也要分个亲疏内外。

图片

在易烊千玺主演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还带火了叉手礼
 
叉手礼其实最早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在唐宋时期盛行一时,就像我们今天的握手一样普遍。
 
两手交握,左手握住右手的大拇指。小指指向右手腕。右手拇指向上,其余四指可舒展也可紧握。行礼之后,手不放下,收回到胸前。
 
宋人还会在行叉手礼时发出“喏(re三声)”,就像我们现在说你好。

图片

如果你是女子,在古代还得学会万福礼
 
唐代以后,女子行万福礼,双手手指合拢相扣,左手在下,右手覆在左手上,轻轻握拳,搭在胸前或者腰侧。

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微微俯首。

图片

如果你穿越时一切顺利,发展到了有感情线的情节,就可以用上执手礼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执子之手”,双手握住对方的一只手。
 
意思是恳求对方不要忘了这份情意,举个例子就是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比起西方的握手礼,我们的执手礼表达的情感要丰富得多,有爱意,有不舍,有承诺。
 
虽然现代社会不需要这些繁复的礼节,但了解这些传统礼仪,可以提升我们的气质和修养,帮助我们表达一些含蓄但隽永的情意。
 
比如董卿在采访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时,面对坐在轮椅上96岁高龄的老先生,为了保持仰视的角度与老先生对话,穿着高跟鞋的她三次跪下,被网友称为“最美跪姿”。
 
比如与恋人分别时,比起拥抱,或许“执子之手”更能表达你对Ta的不舍和长情。
 
 
交了朋友,自然少不了与朋友吃喝玩乐,那才是生活的乐趣所在。
 
虽然我们中国人现在对吃也很讲究,但放到古代,吃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图片
 
西餐讲究前菜主菜甜点,中餐也有非常精致的上菜顺序
 
先上酱菜,再上鱼肉,接着是主食小米或黄豆,最后是羹汤和酒。

一般是先咸后淡,先浓后薄。

带有酸甜口味的菜,要在饮酒到七八分的时候上。因为酸甜对胃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古人爱吃鱼,不同季节,鱼肉有不同的吃法。

冬天冷,鱼肉内收,腹部的肉质最肥最嫩;夏天热,鱼肉外张,背上的肉质最为肥美。所以冬天吃鱼肚,夏天吃鱼背。
 
现在日料里常见的生鱼片,其实最早也是起源于中国,古人把它叫做“脍”。

搭配脍的酱料,春天用葱,秋天用芥酱,比日本人还要讲究。
 
除了吃,古人喝酒也有许多礼仪。
 
不像今天常被诟病的低俗“酒桌文化”,古时候的“饮酒文化”是一种高雅的社会风尚。
 
敬酒时,右手持杯,左手扶杯底。碰杯时,自己举起的酒杯高度要低于对方的杯沿。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酒过三巡,仍无节制,就是失态。孔子也说“不为酒困”,意思是喝酒不必在意酒量,不能喝到烂醉的程度。
 
唐朝人纵然“今朝有酒今朝醉”,但也是有礼有节,不强迫别人喝酒,不因喝酒而失态。

图片

吃饭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也最能在微小处体现一个人的品行修养。
 
古人饮食的传统礼仪看似繁琐,其实很简单,比如“慎莫先尝”,长辈或者客人还没动筷之前,自己不要先尝;“食不语”,吃饭的时候,尤其是咀嚼饭菜时,尽量少说话,更不要大声说话;“凡尝远食,必顺近食”,要先吃离自己近的菜……
 
自己吃饭倒无所谓,与他人共同进餐时,如果都能注意到这些细节,会给你大大加分。

以上,都是一些生活礼仪的必备常识。
 
在《礼仪中国》这本书里,还从小到衣冠体态、言行举止,大到待客宴请、婚丧嫁娶,各个方面,引经据典,仔仔细细地讲解了中国传统礼仪,有特别多有趣的冷知识。

图片

书里还有几十张复原古礼的图片示意,再繁复的礼仪也一目了然。

看书的过程就像穿越回了古代,亲眼看着古人们的行立坐卧姿态、衣食起居等细节。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一些“雷人”的剧情设定,比如有些男主披头散发看似潇洒帅气,但实际上古代的男子成年后是要行冠礼的。只有只有小孩、罪犯、异族人、平民可以不戴冠,其他人除非在官场上被革了职、削了位,否则都不可能不戴冠……
 
这就是没有做好礼仪功课的尴尬。

现在很多用心的古装剧制作组,都会请一位专业的礼仪指导,这样才更有历史氛围,观众才有代入感。
 
太多古代题材的小说、影视剧都在着重宣扬古人放达、跳脱、恣肆的言行和态度。

内敛、自律、沉稳克制,人与人的揖让进退,同样值得加冕。
 
礼仪之邦,是我桑梓,那些被埋藏太久太深的礼仪文化,这本书会向你一一道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