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都江堰齐名!广东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就是ta!

 水之源处 2021-12-09

2020年12月佛山桑园围

成功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成为首个以基围水利灌排工程体系为主体的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填补了广东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至今,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26项


国际灌排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是以国际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应用推广为宗旨的专业类国际组织,成员包括91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覆盖了全球90%以上的灌溉面积。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为121项。


那么佛山桑园围究竟有何魅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敲开“基围大门”

图片


<<点击上方,认识桑园围>>




图片

姓名:佛山桑园围

岁数:900岁+

出生年代:北宋(12世纪初)

诞生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内

“特长”:灌溉、排水、防洪、挡潮、航运等

“三围”:周长83.86千米,围内面积265.4平方千米,灌溉/排水面积4126.8公顷



图片

01

图片

穿越古今,探访桑园围

桑园围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堤围

也是西江、北江干流主要堤围

分东、西围,抵御西、北江洪水

图片

(梁兆林/摄)

(上下滑动查看)


宋代

徽宗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洪水频发,广南路宪张朝栋牵头治理,在西樵山下沿西、北江两侧筑起两道高为1~2米的防洪土堤。


元代

对东、西围加高培厚,高约3~4米。


明代

洪武二十九年(1396),陈博民率民众堵塞倒流港水口,桑园围完成合围。

崇祯十五年(1642),崇祯《南海县志》中首次出现“桑园围”名称

明末,桑园围形成沿江有堤、河涌有围、围内有排灌沟渠的基围灌排工程体系


清代

乾隆五十九年(1794),桑园围总局成立,编修《桑园围志》,首次确立桑园围的概念、范围及其工程体系、管理体系

同治九年(1870),南海河神庙内立《桑园围全图碑》,采用西方绘图技术绘制第一幅水利专题图。

光绪年间,桑园围成为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


民国

民国十三年、十四年(1925~1926),采用钢及混凝土材料,先后修成狮颔口、龙江和歌滘共三座水闸,桑园围至此成为一条人工控制的闭合堤围


新中国成立以来

1985年,桑园围与樵北大围联成一体,合称为樵桑联围。经过联围、培堤等措施,桑园围已成为樵桑联围的南半部分,防洪能力由不足10年一遇逐步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

1991年12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等在南海召开“纪念桑园围建围880周年暨珠江三角洲水利史学术讨论会”。

2020年12月8日,桑园围入选为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02

图片

深入了解,读懂桑园围

我省有关部门计划通过科学有序地保护

利用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综合价值

丰富灌溉工程遗产的内涵

培育桑园围的文化品牌

将遗产中蕴含的历史文化

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

历史价值

桑园围在珠江三角洲灌溉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创新性发展的新型圩垸[wéi yuàn]水利开发模式——基围,与长江下游的圩田、长江中游的垸田一起,成为我国古代圩垸水利开发的三种模式

图片

科技价值

桑园围在结构材料、建筑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均体现了突出的科技价值。比如,窦闸控制工程多采用传统的浆砌条石结构,非常稳固;部分窦闸使用“人”字形木闸门,内涝水位高时可自动开启进行排水,外潮或洪水水位高时则自动闭合挡潮、防洪……

图片

民乐窦(梁平/摄)

文化价值

桑园围中的诸多水利管理及水神崇拜建筑设施,以及治水典籍、洪水题刻、治水人物故事、古桥古井、龙舟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均体现了桑园围突出的文化价值。

图片

龙江新闸

生态价值

桑园围突出的生态价值体现在为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提供支撑,以及与围内古村落布局和建筑有机融合,为安全、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保障。

图片

03

图片

云上游览,走进桑园围

登上西樵山

鸟瞰着波光粼粼的桑基鱼塘

漫步在古村中的小巷里

感受桑园围历史文化的气息

01

堤防工程




堤防工程全长64.84千米。环绕桑园围的基围及引水、排水口门格局基本保留,其中吉赞横基保存完好,仍发挥着防御西江、北江洪水的作用。

图片

吉赞横基

02

河涌水系




河涌水系共57条,其中,干涌14条,主要支涌43条。围内纵横的河涌水系,灌排两用,并起到调配堤围内外水资源兼水运的作用。

图片

(梁平/摄)

03

窦闸控制工程




历史窦闸共63座,其中,保存完好的窦闸30座,遗址尚存的古闸窦14座,封堵窦闸9座,原址重建窦闸10座,发挥挡潮、排涝、节制、供水、通航等功能,部分尚在发挥功能作用。

图片

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民乐窦

(王伟楠/摄)

04

其他




围内水利管理及水神崇拜建筑共59处;水利碑刻16通,洪水题刻共4处;古桥共32座

图片

保康围合约碑(清代)

图片

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建设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是中华民族人水和谐的见证

分享、点“赞”和“在看”

让历史文化在清流环抱的水乡里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得到永恒

来源:中国水利、水利新语、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秘书处、光明日报、央广网、佛山水利、方志广东、佛山日报、南方+、珠江商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