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国勇丨桑葚连村布谷啼(散文)

 读在现场 2021-12-10

大型生态杂志《生态新时代》2021年第五期发表我的散文《草木味道》,其实也是写花朵的,是系列散文《花儿开放》第六组。这是该组散文的第一篇“桑葚连村布谷啼”,请方家多多指教!

过了立夏,桑葚就开始了渐紫的过程。

最早的桑葚是黛青色的,晶莹剔透,如藏匿在绿桑叶中的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没有多久,这些青桑葚先是从最得阳光的头部红起,是那种脆脆的红,同样的晶莹剔透,同样的如宝石雕琢。不仅赏心悦目,更让人馋涎欲滴。不过,此时的桑葚甜中有酸,甚至是酸大于甜,吃得多了,嘴中还会有浓浓的青涩味儿。布谷声声里,麦稍儿就悄悄地黄了,桑葚的颜色也越来越重,由青变红,由红变紫,走近看时,你会看到无数的黑珍珠组成了一颗颗诱人的桑葚,似乎可以看到黑珍珠里面浓浓的蜜汗。拿起一颗放进嘴中,轻轻地咀嚼,桑葚如蜜汁般的汁液就流了出来,甜蜜的感觉不由分说地充溢了口腔……

对桑树,文人给予了更多的青睐。词牌“采桑子”是唐代教坊曲《杨下采桑》以及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的延续,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等。从这些曲名上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桑葚所代表的那种乡间纯朴的风情文化。越剧《玉钗记》中曾有何文秀“桑园访妻”一段,把夫妻恩爱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唱至“七宝凉亭来穿过,九里桑园面前呈,但只见一座桑园多茂盛”时,把访妻者急切的心情跃然纸上,情真意切。怪不得《诗经》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来警告世人:斑鸠吃多了桑葚会迷醉过去,从树上掉落被猎人捕获。少女不能像这些贪吃的斑鸠那样,因为沉迷于爱情被轻薄的男子始乱终弃,遭受不幸的命运。

不仅仅是文人喜爱桑树,对农民来说,桑树浑身都是宝。春天的时候,桑树刚刚发芽,人们采摘桑叶炒制成茶叶,沏泡后有着浓郁的香味。桑树叶可以用来养蚕,一条条蚕宝由青色变成青中泛白的豆青色,再到蚕宝宝吐丝作茧自缚,更是一个辛劳的过程,作为旁观者无不跃跃欲试。最让农民喜爱的是桑树的柔韧度,可以经过火烤做成桑杈,当麦子成熟的时候,这些桑杈会和着布谷鸟的叫声在打麦场上翻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桑葚纯天然无污染的特性,被人们视作健康食品,每到桑葚上市的时候,超市的水果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桑葚,有多种口味可供挑拣,风靡一时。山区里的农民看到了商机,利用沟沟壑壑发展桑树种植,以此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桑葚,还是我童年甜蜜的梦。记得在我家的不远处有一片桑树林,每到小麦成熟的时候,满园的桑葚吸引了众多的鸟儿飞来啄食,不仅有布谷鸟,还有鸠鸽,灰喜鹊,边摘着一颗颗的桑葚往嘴里放,边欢快地唱着歌儿。在鸟儿的啄食中,不仅仅桑葚会纷纷落下,还有飞溅起来的桑葚汁液,如果这个时候走进桑园,你就会嗅到洋溢着桑葚特有的甜蜜气息。如果时间久了,落在地上的桑葚慢慢地腐败发出酸酸的味道,就像人们打碎了一瓶陈年的老酒,氤氲了整个桑园。

明代九皋声公《次张士竹草堂韵》诗有“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句子,来形容童年的桑树林非常合适。不过,桑树林旁没有樱桃树,更不用说“蜜蜂出户樱桃发”了。不过,在没有樱桃的日子里,桑葚同样的甜蜜。当桑葚红得发紫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偷偷地溜进桑园采摘那些隐藏在桑叶中的桑葚,一颗接一颗地吃下去,顺嘴流出来的桑葚汁含着大量的糖分,无论是粘在手上还是脸上都极其难清洗。并且,由于桑葚的色素重,往往能把脸染成大花脸。桑葚甜甜的酸酸的味道正对孕妇的口味,吸引得那些怀孕的小媳妇偷偷到跑到桑园采摘桑葚吃。有爱开玩笑的李大娘会突然出现问:“酸不酸?”当小媳妇回答“酸”时,李大娘会笑着说:“酸了好,酸了好,酸儿辣女!”

这个时候,小媳妇的害羞都会换来李大娘爽朗的笑声。


作者简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