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理主义与心灵主义(2020冬季卷-9)

 菌心说 2021-12-10

物理主义与心灵主义*

钟磊(ZHONG Lei**

曾璐(ZENG Lu/译(trans.***

摘要定义物理存在物的主流进路是诉诸理想物理学(与当下物理学相对)。然而,有人担心根据理想物理学来理解的物理主义会太宽松,不能排除“心灵主义”,这种观点认为,心灵性在基本的形而上学层次存在。在本文中,我论证,虽然物理主义与一些心灵主义的情况不相容,比如“现象主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理想物理学采用心灵概念来指称基本存在物;但物理主义应该容纳一种特定的心灵主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在理想物理学中,基本的心灵存在物被非心灵概念指称。在此过程中,我提出对物理存在物的一种独特的解释,基于以下两种可信的论点:1)物理存在物是被物理概念指称的存在物;2)物理概念是理想物理学中非心灵的自然概念。如此理解的物理主义将既不会太宽松,也不会太苛刻。

Physicalism, Psychism, and Phenomenalism

Abstract: The dominant way to define physical entities is by appeal to ideal physics (as opposed to current physics). However, it has been worried that physicalism understood in terms of ideal physics would be too liberal to rule out “psychism”, which is the view that mentality exists at the fundamental metaphysical level.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whereas physicalism is incompatible with some psychist cases, such as the case of “phenomenalism” in which ideal physics adopts mental concepts to denote fundamental entities, physicalism should accommodate a certain type of psychist case in which fundamental mental entities are denoted by non-mental concepts in ideal physics. In so doing, I propose a distinctive account of physical entities, which is based on two plausible theses: 1) physical entities are entities denoted by physical concepts; and 2) physical concepts are non-mental natural concepts in ideal physics. Physicalism thus understood is expected to be neither too liberal nor too demanding.

物理主义(physicalism)基本上是这样一门学说:一切存在物(entities)(实体或属性)[1]无外乎是nothing over and above)物理存在物——换句话说,任何存在物要么自身是物理存在物,要么依赖于物理存在物[2]。无外乎这个观念现在普遍被以随附性(supervenience)来刻画[3]。大体上说,一个属性的领域——属性X,随附于另一个属性的领域——属性Y,意味着如果两个系统(或者两个世界)在属性Y方面一致,那么它们必然在属性X的方面也一致。

不必说,物理主义学说真正是什么,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物理这个概念(notion)。虽然可能还有其他定义物理的进路(approach),但当代心灵哲学中的默认进路是诉诸物理学[4]。上个世纪,物理科学获得了巨大成功,而我们对物理存在物(the physical)的大众概念被证明是不可靠的。根据物理主义的前身唯物主义(materialism),物理物体占据空间,具有质量,等等。但当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光子没有质量;质点没有维度。”[5]诉诸物理学这一进路就在由唯物主义到物理主义的转变中显示出来。今天,大多数物理主义者相信,要想理解物理存在物的本质,我们应该遵从物理学。

但是在基于物理学的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中,我们应该诉诸哪种物理学——当下的,还是理想的?定义物理存在物的主流进路是诉诸理想物理学(与当下物理学相对)。然而,很多哲学家担心根据理想物理学来理解的物理主义会太宽松,不能排除一种观点——就叫它心灵主义psychism)吧——心灵性(mentality)在基本的形而上学层次存在[6]。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直接且具有影响的回应是,把物理存在物规定为理想物理学承认的非心灵存在物[7]。

在本文中,我将论证这种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太苛刻了。物理主义应该和心灵主义本身相容,而与一种特定的心灵主义——现象主义(phenomenalism)不自洽,后者主张,理想物理学包含指称基本存在物的心灵概念。我将提出对物理存在物的另一种表述(formulation),基于以下两种有吸引力的论点:1)物理存在物是被物理概念指称的存在物;2)物理概念是理想物理学中非心灵的自然概念。我的解释可能会带来以下有趣的后果:它可以解释物理主义为什么应该容纳一些心灵主义的情况——比如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的情况,但与其他心灵主义的情况不相容——比如现象主义的情况。如此理解的物理主义就既不会太宽松,也不会太苛刻。

一、亨普尔的两难Hempel’s Dilemma

基于物理学来理解物理主义这一进路面临着一个著名的问题:“亨普尔的两难”[8]。这个两难在于要以当下的还是以理想的物理学来理解物理存在物。这个两难的一边是,如果物理存在物是由当下物理学设定(posit)的存在物,如此表述的物理主义就很可能是假的。当下的物理学,无论多么成功,都是不完整和不精确的;在未来,它会被修正甚至抛弃,就像历史上的其他物理学理论一样。物理主义者不应该把学说建立在这么不可靠的基础上。

我同意大部分哲学家的观点:基于当下物理学来理解物理主义这一进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9]。这里我们先简单地假设这第一边很难对付吧。本文因此只涉及这个两难的第二边:基于理想物理学的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的前景如何?考虑以下对物理存在物的表述:

[P1] 物理存在物是由理想物理学设定的存在物。

在亨普尔对这个两难原本的讨论中,第二边是,如果物理学被理解为理想物理学,那么物理主义在内容上就是不确定的[10]。但就像杰西卡·威尔逊(Jessica Wilson)所论述的,“不确定”这个指控没有击中要害。物理学不是关于万物的学科;物理学是研究世界的基本存在物的一种科学理论。因此,由理想物理学定义的物理主义还是有一些确定的内容的[11]。

根据对第二边的另一种更有趣的读法,基于理想物理学来理解物理存在物这一进路会把物理主义变得太宽松[12]威尔逊写道:

对基于未来物理学的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的担忧,不在于这种解释会让物理主义缺乏确定的内容,而在于它赋予的确定的内容与物理存在物在根本上是心灵的这一主张相容[13]。

奥古斯丁·维森特(Agustín Vicente)提出了相似的论点:

用这第二种方式理解物理主义会有让它变得无足轻重的风险,因为物理学的最终理论有可能会在它的基本语库(repertoire)里包括例如不可还原的心灵属性这样的东西[14]。

我想发明“心灵主义”这个术语,来指基本的形而上学层次上存在心灵存在物这一观点。如果所有的基本存在物都表现出心灵性(这是相当不可能的),这就会是泛心论panpsychism)的情况;如果只有一些基本存在物是心灵的,那心灵主义就会以一种二元论的形式为真。理想物理学会支持基本心灵存在物的可能性很微小,但目前是开放的。就连当下物理学都没有排除基本的心灵性。例如,有些对量子力学的具有影响的解释(比如说意识解释(the Consciousness interpretation)和多心灵解释(the Many-Minds interpretation))就诉诸心灵存在物。再者,我们并不是在考虑理想物理学有多大可能辩护心灵主义为真的这个认识论问题。相反,我们是想通过问这样一个假设性的问题,来选择一种对物理主义的恰当理解:如果有些理想物理学设定的基本存在物是心灵存在物,我们应该把这些存在物看作物理存在物吗?这种情境下,物理主义会是真的吗?

很多人相信物理主义不应该和心灵主义相容——物理主义要求基本的心灵性不存在[15]。威尔逊这样说:

仔细思考物理主义在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根基,它从根本上致力于把心灵性理解为无外乎是复杂的物质活动,有一个特征对物理这个术语依旧是决定性的(definitive)(至少,这个术语进入了对物理主义的表述中):即,物理存在物在根本上不是心灵的;物理存在物在个体上既不拥有,也不赋予心灵性[16]。

但如果物理主义是被[P1]定义的——也就是说,如果物理存在物只根据理想物理学被理解的话——那么在理想物理学设定的一些存在物在根本上是心灵的这种情况下,物理主义仍然会是真的。由[P1]表述的物理主义因此看起来太宽松了。

二、否定之路式进路(The Via Negativa Approach

对这种宽松主义(liberalism)指控的一个直接且具有影响的解决方案是否定之路式进路,这种进路通过诉诸非心灵存在物来定义物理存在物。有些人提倡一种简单的否定之路式进路,根据这种进路,物理存在物就等同于非心灵存在物[17]。然而,这种进路会让物理主义在另一个方面上变得宽松。毕竟,非心灵存在物可能会包括超自然的、非科学的存在物。假设世界上不存在基本心灵存在物,而存在不可还原的超自然存在物。在这种情境下,由简单的否定之路式进路定义的物理主义仍然可以为真。但这是荒唐的。维森特写道:

物理主义必须是(至少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更坚实的论点。一个物理主义者不止为不存在不可还原的心灵存在物辩护,还为不存在不可还原的精神、星相力(astrological forces)、上帝的干涉行为、念力法则(telekinesic principles)等等而辩护[18]。

因为物理学可以排除非科学的、超自然的存在物,我们为解释物理存在物,需要物理学这个概念。因此,大部分哲学家更青睐一种混合的否定之路式解释,这种解释吸纳了基于物理学的进路[19]。正如威尔逊所建议的:

指导思想是,允许一些对诉诸未来(理想)物理学的需要(因为当下物理学至少是部分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同时认识到物理主义者不需要也不应该把决定什么是物理的所有权威交给物理学……物理主义者们(以及他们的对手)有很好的理由把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这一约束加到他们对物理存在物的操作性解释(operative account)上[20]。

现在我想介绍如下一种对物理存在物的混合的否定之路式表述:

[P2] 物理存在物是这样一种存在物:(1)它们被理想物理学设定;(2)它们在根本上不是心灵的[21]。

需要注意的是,[P2]与心灵哲学中的还原论相容(比如行为主义和心-脑同一论)。所谓的心灵-物理同一性(比如说,疼痛和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C-fiber firing)之间的同一性)实际上并不是基本和狭义上的心灵属性和物理属性的同一性,而是心灵属性和更高层次的物理属性的同一性,比如化学、生理学、神经学和生物学属性。更高层次的物理属性是特殊科学的课题(为当前的目的,心理学除外);它们随附于基本的物理属性。[P2]排除了心灵属性可能是基本的物理属性的情况,但在心灵属性是否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物理属性上是中立的。还原论物理主义和非还原论物理主义都能够接受心灵属性不是基本的物理属性,它们的分歧在于心灵存在物是否与更高层次的物理存在物具有同一性。

有些哲学家有一种直觉:物理主义不应该允许心灵存在物是(基本的)物理存在物。但他们可能会采取两种不同的进路。在第一种进路中,他们仍然可以把一种被理想物理学设定的基本心灵存在物当成物理存在物,但是用特定的方式规定物理主义,使得物理主义在概念上与心灵物理同一性不相容。例如,他们可能会把物理主义定义为这样一种观点:一切存在物都无外乎是非心灵的物理存在物。在第二种进路中,他们可以从一开始就否认一种基本心灵存在物是物理存在物(哪怕这种存在物被理想物理学支持)。在我看来,第二种进路更自然也更直接。物理主义通常被看作这样一种观点:任何存在物,要么是物理存在物,要么依赖于物理存在物。因此,既坚持一种基本心灵存在物是物理存在物,又坚持这种物理存在物与物理主义为真不相容,是不融贯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采用第二种进路,将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这个条件加到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上。在本文中,我关注的是第二种进路,并且旨在反驳它。

在本节的结尾,我想在对物理存在物否定之路式解释和对物理概念否定之路式解释之间做一区分。前者通过诉诸非心灵存在物来理解物理存在物,后者却旨在通过诉诸非心灵概念来解释物理概念。几乎所有否定之路式进路的支持者心目中的是例如[P2]那样的对物理存在物的否定之路式解释,但我尝试表明,对物理概念的否定之路式解释可以以一种非直接的方式对物理存在物的表述提供线索。在下一节中,我将提出一种表述物理存在物的两步走进路:第一步,我建议把物理存在物理解为由物理概念指称的存在物;第二步,我提供一种对物理概念的否定之路式解释,根据这种解释,物理概念是理想物理学中的非心灵的(自然的)概念。接着我将尝试表明我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相对于具有影响的解释[P2]是更优的。

三、物理主义与现象主义

许多哲学家主张物理主义和心灵主义是不相容的。据他们说,如果我们发现有些被理想物理学支持的基本存在物是心灵存在物,那会是个很糟糕的消息。然而,我们应该区分基本心灵存在物出现在理想物理学中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理想物理学设定了一种作为心灵的基本心灵存在物——也就是说,这种心灵存在物是被理想物理学中的一个心灵概念指称的(叫它现象主义的情况)。另一种情况是,一种基本存在物,实际上与一种心灵存在物同一,在理想物理学中被一个非心灵概念指称了(叫它同一论心灵主义identity-psychism的情况)[22]。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将论证物理主义和现象主义的情况不自洽,而和同一论心灵主义的情况相容。也就是说,物理主义者不应该担忧心灵主义本身;他们只应该拒斥特定类型的心灵主义。

我将在下一节中讨论同一论心灵主义的情况。这里我们先考虑现象主义的情况。我用现象主义这个术语指代科学哲学中的这样一种观点:理想物理学包含心灵概念。现象主义是心灵主义的一个子类型[23]。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理想物理学中的一些(但不是所有)概念是心灵概念——想像量子力学的意识解释和多心灵解释是对的。或者,也许会有一种更可能性更低的情况:所有基本存在物都被理想物理学中的心灵概念指称——想像科学哲学中的极端经验主义(radical empiricism)最终是对的:所谓的物理物体的概念被还原成了经验和感觉材料的概念[24]。我们可以暂时接受理想物理学能够包含心灵概念——物理学从定义上说并不是一种不包含心灵概念的理论。现象主义者并不是在对物理学犯概念性的错误(不管现象主义是不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就算对量子力学的意识解释是假的,我们也不想说在这种解释下的量子力学就不是一种物理学理论了。但是我们该说物理主义在现象主义的情况下仍然为真吗?当然不该。看起来可以安全地假设物理主义和现象主义不相容——如果物理主义和什么东西不相容的话。

但是如何解释物理主义和现象主义之间的不相容呢?[P2]提供了一种解释。因为现象主义(或者心灵主义总体上)支持基本的心灵性,根据[P2]表述的物理主义会和现象主义不自洽。[P1]哪怕在现象主义的情况下仍然会让物理主义为真,而根据[P2]表述的物理主义在这种情境下则会为假。因此,[P2]看起来没那么宽松,所以出于物理主义者的目的更胜一筹。然而,我将论证[P2]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理由却错了。尽管物理主义应该和现象主义不相容,这并不是因为现象主义隐含了基本的心灵性。

我想提供对物理主义为什么和现象主义不相容的一种不同的解释,通过提出如下的第三种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

[P3] 物理存在物是被理想物理学中非心灵的自然概念指称的存在物[25]。

[P3]基于两个可信的论点:

(1)物理存在物是被物理概念指称的存在物。
(2)物理概念是理想物理学中非心灵的自然概念。

第一个前提看上去是一个概念性真理,尤其是考虑到我们在这里假设的基于物理学的对物理存在物的表述,本身就是一种基于理论或者基于概念的进路。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论点(1)并没有说物理存在物是只能被物理概念指称的存在物;一种存在物(无论是实体还是属性)有可能会同时被心灵概念和物理概念指称。这个论点只要求物理存在物具有物理的呈现方式(modes of presentation)。

来看论点(2)。假设理想物理学包括心灵概念。我们能说这些心灵概念是物理概念吗?我的答案是不能。我同意威尔森所说的,物理学不是表述物理存在物的充分条件,虽然它可能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物理主义者不需要也不应该把决定什么是物理的所有权威交给物理学。”[26]就像否定之路式进路所暗示的,物理存在物不同于被物理学设定的存在物。同理,物理概念也不等同于物理学中的概念。对什么是物理的这个问题,应该秉承物理主义的精神来决定。从物理主义者的观点出发的物理概念应该是客观的,或者独立于心灵的。在当代心灵哲学中,物理概念不同于心灵概念(也就是现象概念和意向概念)几乎是一种共识。就连行为主义者和分析的功能主义者(analytic functionalists)都可能会同意这一点。他们只断言心灵概念是行为/功能概念;他们不会走到声称心灵概念同一于(基本)物理概念这么远。因此,比起说物理概念就是理想物理学中的概念,说物理概念是非心灵的(自然)概念更合理。

根据[P3],如果一种基本存在物被理想物理学中的心灵概念指称,那么这种存在物就不是物理存在物。那么世界上就会存在一种非物理的基本存在物了。这样物理主义就是假的了。[P3]解释了为什么物理主义和现象主义不相容。在下一节中,我将表明[P3]也能解释为什么物理主义应该容纳同一论心灵主义的情况,而根据[P2]表述的物理主义则会(错误地)排除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

四、物理主义与同一论心灵主义

现在我们来考虑同一论心灵主义的情况。假设物理学的理想形式只由非心灵概念组成。理想物理学在法则式的普遍化(law-like generalizations)、解释和预测中诉诸非心灵概念。在这一点上,理想物理学和当下以及过去的物理学是一样的,比如牛顿力学、相对论和(大多数版本的)量子力学。

但是理想物理学在两个方面可能和当下物理学不同。根据当下物理学,(1)物理学设定的基本存在物是微观存在物;(2)微观存在物没有心灵特征——只有宏观存在物能表现出心灵性。现在想像一下理想物理学的两种可能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以上两个主张中总有一种是错的。首先,设想理想物理学中有一种非心灵概念[S-中微子波动]。这个概念把捉到了一种微观的基本属性,叫S-中微子波动。这种属性在理想物理学中有一种非心灵的呈现方式。假设S-中微子波动实际上是和意识同一的(进一步假设[意识]这个概念不是一个理想物理学中的概念)[27]。也就是说,同一个属性同时被一个物理概念[S-中微子波动]和一个心灵的、非物理的概念[意识]指称[28]。那么在基本的微观层次上就会存在至少一个心灵存在物,这就会是一种心灵主义的情况了。这种可能性是[P2]的支持者和我都能允许的。重复一遍,我们关心的不是微观存在物有多大可能具有心灵特征的问题,而是物理主义在这个可能情境下是否会仍然为真这个概念问题。

根据[P2]S-中微子波动(以及意识)不是一种物理属性。而且,意识不依赖于任何物理属性(因为它就是一种基本属性)。由此会得出意识超出(over and above)物理存在物。所以,如果我们接受[P2]作为物理存在物的定义,那么物理主义——一切存在物无外乎是物理存在物的这一观点——就会是假的了。

然而这在我看来很奇怪。无论S-中微子波动和某种心灵属性是否是同一的,看上去都和它是否是一种物理属性这个问题无关。我们来想像一个可能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S-中微子波动依然是被理想物理学设定的一种基本属性。但是设想这个场景里的物理法则在某些地方和现实世界里的物理法则不一样。结果,一个经历着S-中微子波动的系统没有显示出意识。当然,我们应该说S-中微子波动在这个可能的场景里是一种物理属性。但为什么S-中微子波动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就不是一种物理属性呢?一个存在物X在某些世界里显示出心灵性,看上去是X的外在特征,独立于它是否是物理存在物。

第二,即使微观物理存在物没有显示出心灵性,基本的物理存在物也不等同于微观的物理存在物。有些物理主义者反驳过微观物理主义(micro-physicalism)[29]。理想物理学有可能会设定不可还原的宏观存在物(这种可能性在我看来,比微观存在物具有心灵特征的可能性高一点)。为了方便起见,我想采用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conventional stipulation),根据这种规定,微观存在物是长度尺寸小于1毫米的存在物。在这种规定下,夸克、原子、质子等等是微观存在物,而纤维、细胞、腿和手臂不是。

再一次以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为例。假设理想物理学告诉我们,C类神经纤维是基本的、不可还原的存在物。进一步假设疼痛和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是同一的。根据[P2]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就不是一种物理属性了。但这看起来很武断。所有人都同意,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可能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物理属性,无论它是不是和一种心灵属性同一。现在我们假设,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是一种被理想物理学设定的属性,而不是一种被特殊科学设定的更高层次的属性。这样,说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最终被发现是一种基本物理属性,就很说得通了;说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现在应该被当成一种非物理属性(既不是基本物理属性,也不是更高层次的物理属性),就远没有这么说得通。

在同一论心灵主义的两个例子里,我们似乎有一种直觉:S-中微子波动和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是物理属性,即使它们和心灵属性是同一的。相反,在现象主义的情况里,被理想物理学设定的存在物看起来很明显不是物理存在物。如何解释这种不对称性呢(虽然心灵主义在两种情况下都为真)?[P3]提供了一种解释。在同一论心灵主义的情况里,存在物同时被心灵概念和物理概念指称。因为被物理概念指称的存在物是物理存在物,由此可得,比如说,S-中微子波动是一种物理存在物。但在现象主义的情况里,把相关的基本存在物当成物理存在物是不对的,因为它们不是被物理概念指称的。[P3]解释了为什么物理主义和心灵主义本身相容,而和现象主义不自洽。

因此,我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对要求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的那种表述物理主义的方式提出了挑战。这里我想强调我的讨论中隐含的反思平衡(reflective equilibrium)的方法。值得指出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和对物理主义的解释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首先提出一种对物理主义的尝试性的表述(比如说,一种加有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的条件的对物理主义的解释)。接着我们寻找一种与我们对物理主义的最初理解相融贯的对物理存在物的合适的定义。在一些双向调整之后,我们可能最终会达到一种反思平衡的状态。有时我们基于我们对物理主义的初步理解来调整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但有时候我们也应该依照一种对物理存在物的可信解释来调整物理主义的学说。就像我在第三节中论证的,[P3]是一种对物理存在物的非常有前景的解释。说物理存在物是被物理概念指称的存在物,以及物理概念是理想物理学中非心灵的(自然)概念,是合理的。如果我们能相信,只要属性P被理想物理学中的一个非心灵的(自然)概念指称,它就是一种物理属性,那我们就应该用一种能包容像P那样的存在物(无论P是否与某种心灵属性同一)的方式来表述物理主义。也就是说,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P3]迫使我们放弃我们对物理主义最初的那种加有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的条件的理解。

最后,我想对为什么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是物理性(physicality)和物理主义的必要条件做个诊断。他们的理由可能有两种。第一,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这个条件有可能部分受到了当下物理学的影响。根据当下物理学,基本物理层次上不存在心灵存在物;只有系统足够复杂时,心灵现象才会发生。这种经验性的观点促使一些哲学家对物理存在物是或不是什么采用一种基于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概念性主张。虽然这些哲学家接受理想物理学会支持基本心灵存在物的可能性,他们还是相信,在这种可能情况中的这些存在物在是非物理存在物。考虑一个关于因果性的类比。在十九世纪,物理学是被牛顿力学主导的,后者把物理法则理解为决定论的。牛顿式的物理世界是这样一个世界:每个事件都是由之前的事实和自然法则决定的结果。假设一位十九世纪的哲学家被牛顿力学说服,对因果性提出了一个基于决定论的概念性主张——据她所言,一个原因不可能导致两个不同的结果。这位哲学家同样可以接受在理想物理学中,基本物理法则是非决定论的这种可能性。但她仍然认为在那种可能情况里,根本不存在因果性(而不是存在非决定论的因果性)。就像十九世纪哲学家对因果性的理解局限于牛顿力学一样,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的支持者在尝试抓住物理主义的精神时,也被当下物理学误导了。

考虑第二种可能的理由。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这个条件可能是基于这种观念:在一个物理主义的世界里,物理存在物应该在心灵存在物之先。但如果有基本的心灵存在物的话,那心灵存在物就不会依赖于物理存在物了——物理存在物不比心灵存在物更基本。然而,这种动机是不合场合的。物理存在物的第一性并不要求心灵存在物依赖于物理存在物。随附性(或者无外乎性)只排除了心灵存在物可以脱离或者独立于物理存在物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随附性并不等同于依赖性:依赖性隐含着非同一性,而随附性给同一性留下了空间。存在物X的领域随附于存在物Y的领域这一事实,和存在物X同一于某些存在物Y的可能性是相容的。

尽管如此,物理存在物还是在两个意义上先于心灵存在物。第一,心灵存在物随附于物理存在物,而物理存在物不随附于心灵存在物。两个系统(或者两个世界)可以在心灵特征方面无法分辨,但在物理特征方面不同(不管心灵存在物是不是和某些物理存在物是同一的)。例如,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两个世界在心灵方面同一,但其中一个世界包含另一个世界缺乏的额外的物理存在物。第二,物理存在物先于心灵存在物还有另一种方式。一个存在物是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当且仅当或者它本身是一个物理存在物,或者依赖于物理存在物;而如果这个存在物是一个基本的心灵存在物,它必须和一个物理存在物同一,才能被物理主义的世界观接纳。但一个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存在物可以超出心灵存在物——也就是说,既不同一于也不依赖于心灵存在物。这就是物理主义者应该满意的两种优先性。

五、同一性与解释

在前面几节中,我已经论证了对物理存在物(和物理主义)的恰当的表述应该容纳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值得一提的是,我考虑的心灵-物理同一性不止是心灵和物理事件过程之间的,还有心灵和物理属性之间的[30]。如果心灵属性和物理属性是同一的,那么似乎可得,心灵事件和物理事件(作为属性的例示)也应该是同一的。但是反之并不成立:有事件同一性的时候,可以没有属性同一性。由于事件同一性对于还原论的目的是不充分的,当下的还原论与非还原论物理主义之间的辩论主要是关于属性同一性的。而且,要指出,同一论心灵主义的情况(比如说,意识=S-中微子波动)是一种综合的同一性synthetic identity),因为同一个属性被两种不同的概念指称:心灵概念[意识]和物理概念[S-中微子波动]

然而,一个问题立刻浮现出来:心灵-物理概念的区别如何能与心灵-物理属性的同一性完全调和呢?考虑综合的同一性的一个例子:晨星和暮星是同一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晨星][暮星],看起来是通过指称这个物体的两种不同的属性,指称了同一个存在物(金星):出现在早晨的天空这个属性,和出现在夜晚的天空这个属性。由此类推,如果心灵概念[M]和物理概念[P]是不同的概念,但指称同一种属性,它们应该表达的是同一种属性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心灵特征M*和物理特征P*。考虑到[M][P]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看样子可以合理地说,M*P*是不同一的(虽然M=P)。也就是说,心灵-物理属性的区别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出现的[31]。

还原论物理主义者采用过几种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我想展示两种主流进路:功能主义策略(the functionalist strategy)和直接指称策略(the direct reference strategy)。我想先介绍功能主义的进路[32]。考虑例如对基因的功能主义还原:

第一步(概念分析):[基因]=[扮演如此这般功能角色的存在物(例如,传递遗传特征)];
第二步(经验发现):DNA是扮演如此这般功能角色的存在物;
第三步(同一性建立):因此,基因=DNA。

类似地,一个人可以提出一种对心灵存在物的功能主义还原:


第一步(概念分析):[疼痛]=[扮演如此这般功能角色的状态(例如,由受伤引起,引发嫌恶行为和负面态度)];
第二步(经验发现):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是扮演如此这般功能角色的状态;
第三步(同一性建立):因此,疼痛=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33]。

在功能主义的解释中,虽然[疼痛]这个心灵概念仍然和[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这个物理概念不同,这个心灵概念被翻译成了一个话题中立的功能概念。所以,尽管[疼痛]通过指出一个功能属性(扮演如此这般功能角色的状态)来指称C类神经纤维发射信号,它并没有表达更进一步的心灵属性。因此,对心灵属性的功能主义还原看起来保证了不在另一个层次上存在心灵-物理属性的区别[34]。

现在我们来讨论直接指称策略,根据这个策略,心灵概念(特别是现象概念)把捉到了它们的指称对象,而没有引入任何偶然的呈现方式[35]。有不同的直接指称进路:有些人论证,一个心灵概念的呈现方式正是这个概念把捉到的那个属性[36];另一些人论证,一个心灵概念是通过一种纯粹直接或者说空洞的方式来指称它的对象的,没有诉诸任何呈现方式[37]。尽管它们有这样的不同,这些进路都认为尽管心灵概念[M]和物理概念[P]不同,[M][P]可以指称同一种属性,不需要引入更进一步的心灵属性M*。就像功能主义进路一样,直接指称进路旨在(尽管是用另一种方式)支持这种观点:心灵-物理的综合的同一性不会招致更进一步的心灵-物理属性的区别。

当然,这两种还原论进路是否成功,在心灵哲学中仍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但是,出于我们的目的,只要指出这一点就足够充分了:功能主义进路和直接指称进路都可以同等地适用于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以及心灵存在物和更高层次的物理存在物之间的同一性。对物理存在物(以及物理主义)的表述应该在还原论与非还原论的物理主义之间的争论上保持中立。如果一种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从概念上排除了心灵-物理同一性(或者非同一性),那它就会有问题了。

在本节的余下部分,我想讨论一个相关的问题:我们能用一种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解释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吗?如果我们不能提供这样一种解释,有些人会论证,这对物理主义会成为一个麻烦[38]。一个可能的担忧是,相关解释的缺失,会让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成为不可化约的或者悬空的(pure surds or danglers),而这与物理主义的框架不融贯[39]。分析的同一性(analytic identities)(比如说,单身汉=没有结婚的男人)不需要解释,但同一论心灵主义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意识综合地S-中微子波动同一这种情况。

我有两个回应:(1)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能否被以一种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解释仍是一个开放的问题。还原主义者可以诉诸我之前提到的功能主义进路来解释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首先,我们可以对心灵属性M进行功能分析——也就是说,把心灵概念[M]翻译为一个功能概念,刻画一种特定的功能角色F。接着,我们可能会发现一种基本的物理属性P实际上扮演了相关的功能角色F。最后,我们建立MP之间的同一性。这和其他领域里建立理论同一性的功能主义进路类似(例如,基因=DNA;温度=分子的平均动能)。第一步诉诸概念真理,第二步求助于物理真理。功能主义的解释因此能够被物理主义接受。就像威尔逊说的:因为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事实,与定义性的事实结合后,仍然是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所以整个解释是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40]

关于对心灵属性进行功能主义还原的可信性,有很多激烈的争论。但没有理由表示,对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的功能主义解释进路比对更高层次的心灵-物理同一性的同一种解释进路更合理。相关的功能角色F是被一种基本的物理属性还是被一种更高层次的物理属性填充的,是一个对更进一步的经验调查开放的问题。对物理存在物和物理主义的表述也应该对此保持开放。

2)不管我们能否提供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对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的解释,这种解释的缺失是否会是物理主义的麻烦,还不明确。解释鸿沟(Explanatory Gap的标准版本是关于对心灵-物理的相关性或者依赖关系的解释的,而不是关于对心灵-物理同一性的解释的。出于物理主义的目的,心灵-物理的依赖关系可能需要一种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解释,而我认为,对心灵-物理同一性的这种解释的缺失,则是和物理主义融贯的[41]。

根据一些哲学家的说法,我们应该给出一个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对心灵-物理的随附性解释;否则,我们就不能把物理主义和某些版本的反物理主义,比如突现论(emergentism)区分开来[42]。突现论者也能接受心灵-物理的随附性(至少是法则性的(nomological)随附性),但坚持认为我们不能用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方式解释为什么心灵存在物随附于物理存在物。如果我们不能用物理主义的方式解释心灵-物理的随附性,那么心灵现象就必须由物理事实加上基于随附性的普遍化命题(generalization)来解释,而后者是自成一类的sui generis)非物理法则。因此,心灵存在物并没有被物理存在物完全地解释或奠基——心灵存在物在某些意义上超出物理存在物了。

但心灵-物理同一性的情况有所不同。在我们的情况里,心灵属性自身就是物理属性。心灵-物理同一性保证了心灵存在物无外乎是物理存在物——同一性是无外乎性最坚实的形式。心灵-物理的依赖关系的解释鸿沟可能会与物理主义相冲突,前者认为,缺乏对这种依赖关系的解释,将会倒向某种类型的反物理主义。相反,心灵-物理同一性的解释鸿沟不会对物理主义提出挑战,因为心灵-物理同一性可以充分地排除突现论和其它版本的反物理主义,不论当下有没有对心灵-物理同一性的解释。

再者,一定会有一些基本的、粗砺的事实拒绝任何解释;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可能就在这些事实之列。这种粗砺事实的存在本身不该成为物理主义的麻烦。有些物理主义者对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提出异议的理由,不在于物理主义和基本的同一性不相容,后者看起来无法以物理主义的方式解释,而在于据他们所说,物理主义和基本的心灵性不自洽。因此他们将不存在基本的心灵性这个约束加到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上,来保证心灵属性永远不能成为一种基本物理属性。但是,就像我在第四节里论证的,对物理存在物和物理主义的可信解释,应该容纳特定的基本心灵性的情况,比如同一论心灵主义的情况。

六、结论

如上所述,我考虑了三种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虽然[P1]过于宽松,但[P2]太苛刻了。我所提出的[P3]这种表述看起来比[P1][P2]在解释物理性和物理主义上更有力。请看如下表格:

图片

一方面,[P1]之下的物理主义不正确地容纳了现象主义的情况,[P3]则可以让物理主义避开现象主义。另一方面,[P2]之下的物理主义错误地排除了同一论心灵主义的情况,而[P3]可以帮助物理主义为基本的心灵-物理同一性留出空间。因此,我希望我已经表明了[P3]意义上的物理主义既不太苛刻,也不过分宽松。亨普尔的两难已经困扰了物理主义者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是时候少担忧一些了。

参考文献

Block, N. and Stalnaker, R., 1999, “Conceptual Analysis, Dualism, and the Explanatory Gap”, Philosophical Review, Vol. cviii, No. 1 (January 1999), pp.1–46. 

Brown, R. and Ladyman, J., 2009, “Physicalism, Supervenience and the Fundamental Leve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 lix, No. 234 (January 2009), pp.20–38.

Campbell, K., 1990, Abstract Particulars, Oxford: Blackwell Press.

Carnap, R., 1967,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orld: Pseudoproblems in Philosoph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halmers, D., 1996, The Conscious Mind: In Search of a Fundamental The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omsky, N., 1986, Language and Min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Press. 

Crook, S. and Gillett, C., 2001, “Why Physics Alone Cannot Define the 'Physical’: Materialism, Metaphysic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Physicalism”, 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xxxi, No. 3 (September 2001), pp.333–59.

Danto, A., 1989, Connections to the World,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ress. 

Davidson, D., 1980, “Mental Events”, Essays on Actions and Even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p.207–25.

Dretske, F., 1995, Naturalizing the Mind, Cambridge MA: MIT Press.

Hawthorne, J., 2007, “Direct Reference and Dancing Qualia”, Phenomenal Concepts and Phenomenal Knowledge: New Essays on 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ism, eds. by T. Alter and S. Walt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95–209.

Heil J. and Robb, D., 2003, “Mental Properties”,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 xl, No. 3 (July 2003), pp.175–96.

Hellman, G., 1985, “Determination and Logical Truth”,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lxxxii, No. 11 (November 1985), pp.607–16.

Hempel, C., 1980, “Comments on Goodman’s Ways of Worldmaking”, Synthese, Vol. xlv, No. 2 (October 1980), pp.193–99.

Hill, C. S. and McLaughlin, B. P., 1999, “There Are Fewer Things in Reality Than Are Dreamt of in Chalmers’s Philosophy”,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Vol. lix, No. 2 (June 1999), pp.445–54.

Horgan, T., 1993, “From Supervenience to Superdupervenience: Meeting the Demands of a Material World”, Mind, Vol. cii, No. 408 (October 1993), pp.555–85.

Howell, R., 2009, “Emergentism and Supervenience Physicalism”,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lxxxvii, No. 1 (March 2009), pp.83–98.

Kim, J., 1996, Philosophy of Min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 1998, Mind in a Physical World, Cambridge MA: MIT Press.

——, 2005, Physicalism, or Something Near Enough,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Levin, J., 2007, “What Is a Phenomenal Concept?”, Phenomenal Concepts and Phenomenal Knowledge: New Essays on 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ism, eds. by T. Alter and S. Walt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87–111.

Lewis, D., 1972, “Psychophysical and Theoretical Identification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l, No. 3 (December 1972), pp.249–58.

Loar, B., 2002, “Phenomenal States (Second Version)”, Philosophy of Mind: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ed. by D. Chalme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96–311.

Loewer, B., 2001, “From Physics to Physicalism”, Physicalism and Its Discontents, eds. By C. Gillett and B. Loew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37–56.

Mach, E., 1984, The Analysis of Sensations and the Relation of the Physical to the Psychical, La Salle: Open Court Press.

McLaughlin, B. and Bennett, K., 2014, “Supervenience”,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pring 2014), ed. by E. N. Zalta.


*  本文译自:Zhong, Lei, 2016, “Physicalism, Psychism, and Phenomenalism”,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113, pp.572-590. 作者致谢:感谢本刊(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译注)的一位匿名审稿人,这位审稿人对本文的早期版本做出的评论对我很有帮助。本文的最初设想发表于20151月在青岛举办的心灵探索——哲学与佛学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20156月在厦门的华侨大学举办的国际心灵哲学工作坊。感谢这两次会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 钟磊,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副教授(ZHONG Lei, PhD,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曾璐,伦敦国王学院哲学硕士(ZENG Lu, Master of Philosophy, King’s College London, Email: lu.zeng@outlook.com)。

[1] 这里我在宽泛的意义上使用存在物entities)这个词,指实体和属性。

[2] Wilson (2005)

[3] McLaughlin and Bennett(2014), Wilson (2005)我想指出,对随附性是否是合乎物理主义目的的对无外乎性的令人满意的表述,存在争论。见Horgan (1993)以及Wilson (1999)

[4] Stoljar (2010)

[5] Worley (2006: 101).

[6] 如果基本的心灵实体,或者基本的心灵属性存在,那么基本的心灵性存在。

[7] Papineau (2001)Wilson (2006)

[8] Hempel (1980).

[9] 关于相反的观点,见Melnyk (1997), Vicente (2011)。他们尝试解决两难的第一边,提供了基于当下物理学的对物理存在物的解释。但是大部分哲学家,包括我在内,还没有被说服。

[10] Hempel (1980). 另见Hellman (1985)

[11] Wilson (2006).

[12] 见例如Chomsky (1968), Crook and Gillett (2001), Loewer (2001), Papineau (1993),以及Papineau (2001), Vicente (2011), Wilson (2005) 以及Wilson (2006)

[13] Wilson (2006: 69).

[14] Vicente (2011: 2).

[15] 见例如Brown and Ladyman (2009), Chalmers (1996), Kim (1996); Montero (2001), Papineau (2001), Vicente (2011), Wilson (2005) 以及Wilson (2006)

[16] Wilson (2005: 428).

[17] Montero (1999), Montero and Papineau (2005)

[18] Vicente (2011: 5).

[19] Crook and Gillett (2001), Papineau (2001), Wilson (2005),以及Wilson (2006)

[20] Wilson (2006: 69–70).

[21] Wilson (2006: 70).

[22] 为简明起见,我想排除理想物理学中一个心灵概念和一个非心灵概念指称了同一种基本存在物的情况。

[23] 心灵主义的一些其他子类型也可能和物理主义不自洽。例如,考虑这种观点:心灵存在物既不依赖于,也不同一于理想物理学设定的存在物。这里我们可以忽视心灵主义的这种版本,因为基于理想物理学来理解物理存在物的进路已经保证了这种心灵主义和物理主义不相容。

[24] Carnap (1967), Danto (1989), Mach (1984), Mill (2012)

[25] 在这个语境中,说某个东西是自然的,只是在说它是对经验调查开放的。理想物理学会包括逻辑和数学概念。我认为,因为这些概念是非自然概念,它们不应该被认为是物理概念。

[26] Wilson (2006: 69).

[27] 物理概念/知识不是对基本存在物的唯一一种概念/知识。就算[意识]这个概念把捉到了一种基本存在物,它也有可能不是理想物理学中的概念。

[28] 有人可能会担忧双重概念会悄悄引入双重属性。但就像许多还原论物理学家所提出的,同一个属性同时被一个物理概念和一个心灵概念指称,且不假设两种不同的(心灵的和物理的)属性,仍然是一个可行的选项。对物理主义的表述应该允许这种可能性。我将在第五节更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

[29] 见例如Papineau (2008)

[30] 早期物理主义者对属性是取消主义者(eliminativists);他们谈论描述而非属性。见Davidson (1980)。但和当今的大多数物理主义者一样,我假设属性的存在,虽然本文对属性应该被理解为共相(universals)还是个体性质(tropes)持开放态度。见Campbell (1990), Heil and Robb (2003)

[31] 感谢一位匿名审稿人建议我处理这个担忧。

[32] Kim (1998),以及 Kim (2005), Lewis (1972)

[33] Kim (2005)

[34] 有些哲学家坚称现象状态是不能被功能主义化的。见Chalmers (1996), Kim (1998),以及Kim (2005)。但值得指出的是,现象状态的表征理论(the representational theory of phenomenal states)正变得越来越流行,根据这种理论,现象状态可以被还原为意向状态。见Dretske (1995), Tye (2002)。如果表征主义者是对的,那么对现象状态的功能主义还原,并不比对意向状态的功能主义还原更不可信。

[35] 直接指称进路这个术语取自Hawthorne (2007)。对现象概念的直接指称解释广为人知地被打上了现象概念策略(Phenomenal Concept Strategy的标签。这里我想对直接指称进路是否只能适用于现象概念持开放态度。

[36] Loar (2002)

[37] Levin (2007)

[38] 感谢审稿人敦促我处理这个问题。

[39] 心灵-物理同一性看起来在另一个意义上要求一种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解释:没有对心灵-物理同一性的解释这个事实,是心灵属性和物理属性并不同一的证据。见Loar (2002)。但这是不对的。很多对还原论物理主义的论证既不预设也不隐含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对心灵-物理同一性的解释。例如,有些论证诉诸最佳解释推理论证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 Argument)。见Block and Stalnaker (1999), Hill and McLaughlin (1999)。另一些论证诉诸因果性排除论证Causal Exclusion Argument):只有心灵-物理同一性能容纳心灵的因果效力。见Kim, Mind in a Physical World同上以及Kim (2005)。如果这两种论证中的任何一种有效,我们对心灵-物理同一性的假定就会有正当性了。这两种论证的合理性不依赖于是否有物理主义能够接受的对心灵-物理同一性的解释。要指出,这两种论证对心灵属性是否与基本的物理属性或者更高层次的物理属性同一是保持沉默的。

[40] Wilson (1999: 37).

[41] 这个论点的灵感是由审稿人激发的。

[42] Horgan (1993)。关于批评,见Howell (2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