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日学中医诊断》3.2.2. 八钢【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心其和顺其然 2021-12-10

图片

图片

图片

【寒证热证的关系】

主要有以下三种; 1.寒热错杂 可分作四种∶

上热下寒;如胸中烦热,频频欲呕的上热与腹痛喜暖,大便稀溏的下寒并见。

上寒下热∶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的上寒与尿频尿痛,小便短赤的下热并见。

表寒里热∶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的表寒与烦躁、口渴,气喘的里热并见。

表热里寒∶如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的表热与大便溏泄,小便清白,四肢不温的里寒并见。

2.寒热转化 可有两种;

寒证化热∶如先是表寒,见恶寒发热,苔薄白润,脉浮紧,以后过渡到里热证,见壮热不恶寒,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热证化寒∶如先是实热,见壮热大汗,面赤脉数,继而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的虚寒证。

所以,寒证热证虽各有其独特的证候,但不能因此把两者隔裂开来。患者的疾病是复杂的,由于身体的禀赋、嗜好、工作生活环境、患病后的处理等多种因素,便使之 出现寒热错杂、转化等复杂的表现,如同表里和以后介绍的虚实一样,临证应仔细认真辨别。

3.寒热真假 也有两种∶

真寒假热;内寒而有若于外在的假热证候。如本属阴寒内盛,喜少量热饮<热证多喜冷饮,且量多),欲盖衣被,脉无力,或四肢厥冷,下利消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症,同时出现假热之证,如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症。这种称之为阴感格阳。阴寒内盛,把阳气格拒于外,是危重之候。

真热假寒∶热证而外有若干假寒之象。热证的表现有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或见烦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质红,苔黄少津等等。却见有手足逆冷,脉沉等阴寒假象。这叫着阳盛格阴,是热证的重证。

当了解了疾病的全过程,并四诊合参,多能辨出寒热的真假。

在八纲辨证中,寒热的典型证候辨证起来并不难。试辨两例∶

发热 2 周,体温下午多在 38.8C左右,上午稍低,有汗,用抗生素后未解。烦躁,食少,大便粘滞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数。

此证该如何辨?再看一例∶

烷腹不适,恶寒冷,每每食温暖衣。昨因酷暑难当,食冷饮一杯,即胃脘作痛,腹泻。腹部畏冷,舌淡胖,苔薄白,脉缓。

以上两例反差很大,已经辨出来了吧。上例属热证,下例属寒证。

再仔细辨证,上证属湿热证,感受了湿热之邪,特点是病程可相对长些,有湿碍脾胃的食少、苔腻之证。

下例属牌胃虚寒,复受寒邪。病人有脾胃虚寒的背景,再遇上饮食寒冷饮料的诱因,更伤脾胃之阳。

【每日练习】

1.何谓寒证、热证,各自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何谓寒热错杂,常见有哪几种类型?

3.何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两者的表现-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