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唐、明三代深受宦官之害,但三代宦官有何异同呢?

 为什么73 2021-12-10

原创未定 一起看地图

2021-12-10 10:01

宦官为祸,是历史上诸多王朝都难以避免的政治灾难。直白的说,宦官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但如何操刀却是一门艺术,宦官的日渐膨胀得益于皇帝的扶持,但皇帝却未必能百分之百的掌握这个集团。

宦官们干涉朝政,肆意的操控政府决策,影响权力的运行过程,甚至在最后造成社会秩序的败坏。目前公认的大规模的宦官之乱有三次,分别是东汉后期、唐中晚期和明朝时期。这三朝的灭亡原因虽然不能全部推到宦官头上,但却也和宦官们脱不开干系。

宦官从何而来

在民间,我们一般用“太监”一词来称呼宦官。其实起初这个词指的并不是太监。“太监”一词起于辽代,本指部分辽代政府机关中的官员,这些官员大部分其实并非阉人。

等到明代,朱元璋为了管理皇宫内廷事务,设立内廷二十四衙门,分别是十二监、四司、八局,其中十二监的头目被称为太监。有明一代,司礼监太监的实权有时甚至高于宰相首辅,由此,“太监”成为对宦官的敬称。

因此,等到清朝时期,那些想要巴结宦官的人,往往将所有阉人都称为“太监”,这才让“太监”一词有了指代全体宦官的词义。

图片

这些宦官们是从何而来的呢?宦官的来源大致有四个途径。分别是战俘入宦、罪属入宦和自愿入宫。

第一种,战俘入宦,也就是将战俘施以宫刑,送入宫中。这一行为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之时,吴国就曾将俘虏阉割入宫,结果这些宦官后来居然反杀了吴国太子。等到明朝,朱元璋讨伐残元时,也曾将俘虏阉割入宦。

第二种,罪属入宦,最为出名的无疑是秦朝的赵高,其父犯罪,导致赵高兄弟也被阉。

第三种,自愿入宫,某些人为了升官发财不择手段,但走正规途径又希望渺茫,因此怒而入宫。刘瑾、魏忠贤等人便是如此。

宦官的发展与皇帝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宦官专权本身就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三代宦官之乱概论

东汉时期的宦官之祸产生有两个原因,其一和尚书台息息相关。在秦汉时期,君主专制刚刚起步,此时的丞相位高权重,甚至能在很多方面与皇帝平起平坐,而主少国疑等特殊情况出现时,丞相更是能轻易操纵政权与皇帝废立。

为了削弱相权,汉武帝与光武帝奇招频出,汉武帝的奇招是内外朝制度,政府大事不由丞相处理,而由尚书处理。等到东汉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制衡相权,皇帝往往将很多尚书台的事物交由宦官处理。这很好理解,相对于天南海北选来的士子,皇帝们更信任朝夕相处的宦官。

图片主少国疑,宦官当政

东汉时常皇帝早逝,当幼帝登基、主少国疑之时,往往由太后临朝称制,朝政落入外戚之手。在皇帝长大之后,朝政当然不可能自然而然的交还,为了夺回朝政,皇帝往往依赖于宦官势力,并在亲政之后继续依赖宦官节制外戚。

东汉的宦官们通过出任中书令等职务掌握政权,通过西园八校尉掌握军权,通过黄门北寺狱掌握司法权,大权在握之下,几乎无所不能。士子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两者的斗争集中表现为两次党锢之祸。最终东汉人才凋零,社会矛盾激化,走向灭亡。

唐代的官宦之祸与汉朝一样是晚期出现,彼时皇帝面对两大威胁,一是朝廷内党争激烈,在党争的过程中,权力向一方官僚集团集中,这显然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集中的官僚集团能够毫无疑问的威胁皇权。为了制衡官僚集团,皇帝选择起用宦官制衡。

图片唐末藩镇割据

第二个威胁是地方上藩镇割据,隐有独立之意,皇帝同样选择启用宦官进行监控地方。宦官在政治上确实开始了与官僚的殊死搏杀,“南衙北司之争”持续了数十年。然而,当宦官渐渐取得政治斗争的胜利,并掌握神策军之后,宦官的权势已经膨胀到可以反杀皇帝的地步了。他们操纵皇帝的废立大事,唐敬宗和唐宪宗均死于宦官之手。

明宦的产生原因和前两代有所不同,明宦的出现既不是为了对付外戚,也不是为了对付官员,更不是为了对付地方割据者。明宦出现的原因更多是皇帝怠政的结果。

明代宦官专权虽然达到了空前绝后,渗透到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等各个方面,但却始终对皇权具有依附性,始终没有成为一个独立于皇权的政治力量,而是皇权的延伸。

图片小说中的宦官往往武功超群

明代有名的大宦官,汪直在失去皇帝信任之后,一日之间即被贬回南京,并终老南京。刘瑾也曾权倾一时,但在失去皇帝支持之后,很快就被以谋反之罪诛杀。最出名的魏忠贤,同样是在失去皇帝信任(新帝登基)而被贬。

可见,明代宦官专权虽烈,但却是君主专制发展的结果,而且始终没有脱离皇权的掌握。

宦官之乱异同

三代宦官乱政,其实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首先,三者的产生原因是相同的,汉唐明三代宦官的出现,都是皇帝有意推动的结果,是皇帝试图强化君主专制的产物。他们作为皇帝的刀,指向皇帝的敌人,包括外戚、藩镇、丞相等等。

另外一个相同之处则是影响力。汉唐明三代宦官都具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影响国家衰亡的特点。汉之黄巾,唐之黄巢,明之李自成,他们起义的原因和宦官在地方和中央的压榨盘剥息息相关。

图片黄巢起义

三者的产生虽然都是皇帝的推动,但具体产生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汉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幼主登基后对抗外戚的需要。唐宦则是对抗地方藩镇和应对党争,明朝则是皇帝的怠政。

此外,宦官的权势也有所不同,虽然汉唐明三代的宦官都可以用权势滔天来形容,但细细研究起来,其实还是有所不同的。

简单来说,三代基本是依次加强的。东汉宦官只有部分能够身居高位,左右朝政。而唐代宦官的权势则已经膨胀到可以出使监军、培植自己的亲信、甚至任免宰相和处理军政大事,在某些时候可以成为实际上的帝国最高决策者。明代宦官的权势基本是最为膨胀的,明代朝政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宦官的影响,方方面面都有宦官插足。

图片宦官冯保的作品,可谓是坏蛋有文化

另外,宦官与皇权的关系,宦官与大臣的关系,三代宦官都有所不同。

从皇权的角度来看,汉唐两代受皇权的制约较少,而明朝宦官则极端受制于皇权,明宦的权利从诞生到灭亡始终是皇帝有意无意给予的,虽然权力范围广阔,但其实始终在皇帝允许的范围之内。

从党争的角度来看,汉代宦官专权,引发士人的不满与反对,最终导致了两次党锢之祸,双方的斗争十分激烈,几乎没有和谈的余地。唐宦则不同,虽然宦官与大臣的斗争十分激烈,集中表现在南衙北司之争中,但是,双方在后期却达成部分和解。牛李两党都会尽力巴结宦官集团。

图片诗人李商隐由于娶了政敌的女儿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最后的明宦,与达成的关系同样并不和睦,引发了东林之争,大量的东林士人被迫害。这似乎印证了某些道理,譬如“反者道之动”,从斗争到缓和再到斗争。

三代宦官之乱各有异同,但无可置疑的地方在于,三代宦官对于国家兴亡而言并无益处,都加快了国家灭亡的进度。找不到能够支持所谓“太监救国论”的证据。

———   END  ———


安卓APP请长按扫描以下二维码下载
 
(长按识别下载app)
 
图片

地理历史不分家,我们在一起看地图的基础上,推出了“地史馆”微信订阅号,为大家带来更多地理、历史、地图相关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

△扫描关注地史馆公众号

图片

↓一起看地图,用地图看世界你在看吗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吐蕃、龟兹、大宛这些古地名你会读吗?
吐蕃、龟兹、大宛这些古地名你会读吗?
一起看地图

:,。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