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年味浓

 老杨心语 2021-12-10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

进入腊月门,时间比蜗牛还要慢,天天扳手指头算,倒计时还有几天。好不容易盼到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天要吃饺子,因为这天祭灶,要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这可是头等大事,必须在上天之前把灶王爷侍候的舒服的,俗话说:“送行饺子迎风面”,饺子就成不二选择。过了二十三一天快一天,意思说年快到了。老年习俗,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扫房子,打扫卫生屋内卫生。

年货最少要赶上两个集市才能购置齐。年前最后的集市称“大集”、“花集”。

腊月二十六,要蒸馒头,农村大铁锅要蒸上三四锅。小时候,过年走亲串友,馒头是好东西,是亲友相互馈赠的佳品。

腊月二十七,炸年货,绿豆丸子、牛肉馅藕盒、地瓜盒、带鱼等花样多多。炸年货时,我和弟弟在一旁焦急的等待,没少咽了口水,炸出第一锅我们是不能先吃的,要先上供,敬天爷爷、地奶奶、灶王爷等诸神仙先吃,虽然他们也那么矜持,不好意思吃,最终还是让我们大快朵颐,有了实际的口服。

腊月二十九晚上,开始煮肉,把猪肉切成方形,一大块、一大块放在锅里煮,放上八角等香料,由于炖肉的时间较长,我经常在锅中的肉香刚冒出来的时候,不知不觉地睡去。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在母亲的呼唤中醒来,啃着喷香的猪排骨,感觉天下最好的美味也莫过如此了。母亲在煮熟的肉块中,割下一块肉丝,吃起来更是过瘾的很了。

年三十中午包包子,这是一年中最香,搁肉最多的包子。不管吃几个,非得吃个肚圆,否则是不会罢休的!下午开始包水饺,一下子就要包够三顿吃的,一般得三、四盖垫(用高粱秸秆编制的摆放饺子的物件)。包完水饺,就得摆供桌子,靠桌子的墙上挂上zhuzi(上面画有神仙的府邸),桌子摆上shuzhe,上写着已逝长辈的名讳,每一位长辈旁边树上一双筷子。桌子上摆上十个碗,碗中有肉、炸的年货、烧鸡、苹果等好吃的东西,再摆上四个凉菜,三个酒杯,点上两支蜡烛。这一切准备好,父亲就拿六柱香出了门,到爷爷、奶奶的坟上,烧上三柱香插在坟上,点燃另外三炷香,领众家神回家过年。到家大门口,把比较长的棍子横在家门口。把点燃的三炷香插在供桌子上,倒上酒。这时候,我们就不能乱说话,以免惊扰家神。于是家里顿时蒙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天近黄昏,鞭炮声次第传来,各家开始煮水饺,吃晚饭。吃水饺前,母亲要在家中每一扇门的两旁、粮囤、牛棚等处,点上一炷香,烧上一张纸钱,然后磕上一个头。我和姐姐、弟弟也帮忙烧香、烧纸。父亲每年要守岁,时不时在供桌子上点点香,烧烧纸,我们实在睁不开眼了,就要去睡觉,父亲每年都说,除夕哪能睡觉呢!要陪家神,要守岁呢!除夕零点,还要吃一顿水饺。这两顿水饺,每碗不能吃完,剩上一两个,就要去盛,好像是中年年有余的彩头的寓意吧!

初一早上,比较近的几家的又要一块儿去到大院的各家去拜年。每家在供桌子前铺上搧子或塑料编织袋子,拜年是要磕头的,先给家神磕一个头,然后再给长辈,一人磕一个头,磕头时喊着“给俺奶奶(爷爷、大爷、大娘、叔、婶子)”,该家的长辈说:别磕啦,别磕啦,越磕越老。然后分烟、分糖。街上也热闹起来,十多个人一伙,有说有笑。见面寒暄,都是过年的祝福话,以往彼此之间的过节和不愉快也就烟消云散。

初一中午吃过水饺,上过供,比较近的几家开始一块送家神。到了祖坟上,点两响、鞭花,烧纸、磕头,这算把家神送走了。

初二是上坟的日子,有新近去世的亲戚,就要去上坟祭奠。死者为大,初二祭奠了亡灵。过后,就开始亲友之间相互探望,你来我往,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初三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十五元宵节。白天,舞龙、踩高跷,晚上赏灯、猜灯谜。

正月十五一过,年也基本上过去了。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丰盈了,但人的幸福感却少了很多,特别是年味就更是淡了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