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心得 用“心”开拓德育新境界 ——聊城一中学生发展中心 陈玉芝主任 回忆感悟,罗列如下: 1、心理健康的5项标准: 认知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 2、人生就是不断告别的过程。 告别昨天,拥抱明天;告别故友,结识新朋;告别故乡,奔赴新城。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变局即开局,是挑战也是机遇,适应新环境,采取新举措,才会有新成绩。 3、教育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一门学科。 讨厌一个老师,就会讨厌一门课程。 4、家长必须知道:包办代替不了成长。 给孩子讲一百次道理,不如让他承担一次后果。 好多事情,必须让孩子亲历亲为,有些风雨,必须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5、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防患未然 对象:全体学生 方法:活动体验 6、师生达成一致,必须经过师生双向的交流。 7、第一位的家庭关系,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往往是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棵稻草。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8、学生行为的改变、习惯的养成,不能只是倡导,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很多东西,走着走着就丢了,必须不断的唤醒,不断的强化。 9、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教育的方式是协同、是项目化学习。 10、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给学生水的时代了,教师必须引导者学生如何去寻找水源。 11、教育理念必须更新: 发展观:学生是在成长中的人 系统观:成才的关键不只是在智育。 教育观:是协同而不是传授 管理观:管理是科学,不只是经验。 12、学生为什么恋爱 学生早恋,不只是荷尔蒙的冲动,而更重要的是“被欣赏”的心理需求。学生为什么讨厌家长,因为在家长那里得到,往往是苛责、求全和指令。 13、孩子为什么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家长和老师给学生讲学习的目的,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为什么不起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物质需求是人的最底层需求,现在孩子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何必再努力。这种学习动机,已经失去了激励作用。 14,不是现在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i,而是我们跟不上时代。我们不能用昨天的经验,教育今天的孩子,解决明天的问题。 点击在看不迷路,我带大家上高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