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五行步法 说明了什么?

 攸州刀郎 2021-12-10
太极五行步法的真谛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人们生活在自然界所经常接触的五种基本物质。“五行相生”、“五行相胜(即相克)”的观点,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反映在武学上,古往今来,也有不少人借用这些名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作为造拳的理论基础。太极拳则将“五行”用于步法作为下盘功夫的理论根据。

我现在想就“五行步法”的论证,以及它的运用提出一点看法,以便和同道一起研究。

拳论讲:五行者,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也。此论,据目前所知,最早见于明王宗岳的论述。后世学者对此议论纷纷,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太极拳又名“太极十三势”。由于“五行步法¨属十三势之数,所以不能正确理解“五行步法¨也就谈不上懂得十三势的真实含义;反之,如果对十三势持有偏见和曲解,“五行步法”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研究“五行步法”的同时,有必要先从十三势这个根本问题上,去弄清太极拳学的前辈对此所持的误解和异议。

“太极十三势”取义为势,而不是法。因此,众说纷纭,在所难免。但概括来讲,无非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太极十三势,原来可能就是十三个姿势。后来经过历代拳家编纂演化,成了现代较系统的长拳套路。

二、太极十三势,可能是“绵拳¨十三路之误。(据《太极正宗》第七章,《向恺然练太极拳之经验谈》)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典型的内家流派,如果没有其独到的健身和技击特点及理论指导,它是很难得到社会公认的。太极拳之所以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繁衍传袭,显然绝非十三个姿势所能办得到的。

出于人们的感性认识,过去有人称太极拳为绵拳、沾拳、沾绵拳、化拳,这是不足为据的。

近代所流行的绵拳,行架轻柔缓慢,很近似太极拳。原有十三路,后失传五路,还剩八路。是否这十三路绵拳就是十三势太极拳的讹传呢?另外诸如字门拳、鱼门拳,它们都有推手,在其它方面也近似太极拳,是否和原始太极拳也有某种关系呢?

绵拳是我国的传统拳术之一,是一种以柔见长的拳术。动作舒展柔和,形似太极。但不同的是该拳出拳须有力,起伏纵跳具有一定的灵敏性(详见一九五七年兰素贞编著的《绵拳》)。从它的理论看,根本没有动作要求松静圆活,运动如抽丝,用意不用力等论述。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和太极拳有本质的区别,也不属内家拳范畴。

另外,推手并不是太极拳的主要标志,只是太极拳技击运用的手段。太极拳的真正应用价值在于拳架本身及意念掌握如何。历来武术界虽有门派相轻之弊,但也不乏有相亲之举。以武会友,交流技艺;以人之长,补已之短;或内外兼修,也屡见不鲜。因此,作为形似质近的拳术何止一二,切不可妄加评说。

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合称十三势,主要指的是身法劲路。十三势的“势”字,可理解为“气势”。它是各种不同劲别行施于人体某些部位的气质状态在技击上的应用。正如王宗岳所说,“十三势又名长拳”,“长”者并非势多的意思,而是“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因此,十三势以“劲别”为势,存乎于内;以“气势”为形,表现于外,这正是太极十三势的根本所在。

既然如此,五行步法的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就不单纯是进则前之,退则后之,左看看,右看看,中则静之。

从总体讲,五行步法要做到轻灵稳健,圆活无滞;前进后退得机得势。下面再具体地讲讲。

何为进步?如欲迈左脚,必先坐实右脚(坐非实坐,坐而欲起),尾闾竖直,松腰坐胯,并使左胯托起右胯,然后迈出左腿。迈步如探薄冰,随脚跟先着地,右脚蹬地,右胯托起左胯,右脚由实变虚、左脚掌逐渐踏实,由虚变实。此即进步。

何为退步?如欲退右步,右胯先要托起左胯,坐定左脚,待左脚站稳后,右脚拔起,然后经右脚内踝处向后右方摆步探去,右脚尖先着地,随腰腿后坐,右脚逐渐踏实,同时,左胯托起右胯,右脚变实,左脚变虚。此即退步。如杨式太极拳的倒撵猴、退步跨虎等。

何为左顾右盼?左顾右盼本是句成语。即左看看右看看,形容洋洋自得的样子。在五行步法里,它却是左旋右转的缠丝劲。太极拳的创编者将这种心意坦然,从容自得,神意运转的“顾盼”用在周身一家、手脚相随的步法上,确实是恰如其分的。

依我看来,一九五八年吴孟侠、吴兆峰先生编著的《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中的“顾住之前盼七星”,似乎有些不妥。因为根据这种解释,顾盼完全是在眼,並没有涉及到步法。因此,也就失去了“五行步法”的真实含义。

顾盼二字的字义,在这里没有根本区别。顾是盼,盼也是顾。

中定即八方支撑的意思。形神意力具要中正不偏,静中寓动,动中寓静,这是腿法的关键。在实战中,步法旦偏倚,身法必然散乱,险象环生。

在太极拳的实用上(包括推手),都存在着阴阳两性的发展变化和五行循环的生化规律。违反了这个规律,就相克,犯克即被动。

科学总是辩证的。尤其是武术,在瞬间的实战拼搏中,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看是进又是退,看是左又是右;做到细微之处,有时连自己也未知其所以然。因此,切不可固步自封。在实用中,如能做到步法上不丢不顶,勿自进退,勿自运转,借力施力,活泼无滞,就基本上掌握了“五行步法”。(曹金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