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8年,规律服药却肾衰?医生提醒:错误有2个,引以为戒

 使劲冲刺 2021-12-10

“医生,我已经规律服药了,怎么最后还是肾衰了?难道我这8年药不白吃了?”

说话的这位大爷,在8年前被确诊为高血压,当时的血压并不低,收缩压甚至已经达到了170毫米汞柱,具体说来是二级高血压,根据他的情况,医生给了他降压药物的建议,让他服用氨氯地平来成效降压。

虽然每天都要吃药,不过一天吃一次就够了。

在此之后,患者开始了漫长的吃药,但是8年后的今天,逐渐有了一些其他的反应,经常感觉到恶心,甚至吃不下饭,最后排尿骤减,而且眼皮水肿得厉害,双下肢也非常肿胀。

再去医院检查,竟然已经肾衰了,难道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吃药害的吗?

先别轻易下结论,看看他的药是怎么吃的。

一、高血压会引起肾衰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问题,为什么血压一定要控制好,因为血压如果升高直接损伤的就是血管。

要知道在身体中的血管可是随处可见的,很多地方都是被血管所支配的,身体上几乎每一个细胞周围都有血管,提供营养物质,否则早就自生自灭了。

特别是肾脏,血管非常丰富,因为血液要经过这里把废物排出去,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代谢。

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或者波动特别大,那么肾脏中的血管就会受到损伤,这种损伤会导致血管壁逐渐增厚,而且管道慢慢变得狭窄。

就像水管一样,如果水管细了会怎么样呢?血流量就会逐渐减少,这时肾脏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比如缺血甚至是萎缩。

而最让人难受的是,肾功能会出问题,由于高血压对肾脏血管的损伤,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这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肾脏慢慢衰竭了。

所以医生才会建议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好,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忽高忽低的血压对血管的损伤最大。

而由于血压控制不好,发生慢性肾衰的患者并不少见,有研究显示如果血压没有控制好,从正常的肾脏到肾功能不全,需要15年。

而目前我国肾衰患者中,因为高血压所导致的肾衰患者,是所有原因中的第3位。

但是这个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肾衰呢?明明已经吃药了,血压控制得不好吗?

仔细询问才发现,他主要犯了2个错误。

二、2个错误。

从患者口中我们知道他已经有8年高血压病史了,但是在这8年当中,他的血压控制得怎么样呢?有没有一直吃药呢?仔细询问才发现他吃药的时候出了大问题。

  • 1.换药了。

在医生开具氨氯地平之后,患者也购买了相应的药物,不过在吃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同样是病友,别人吃的药却比他吃得便宜。

这还了得?

同样是“地平类”药物,别人用的硝苯地平几块钱就能买100片,而且两种药物都是类似的,但价格却差距很多。

于是,在一年之后患者就已经换药了,换到了非常廉价的普通型硝苯地平。

要知道,虽然二者都属于同一类药物,可是差别还是挺大的,这里的窍门提名虽然很便宜,但是这类药物是短效降压药,根据目前的研究,这类短效降压药物需要一天吃三次,才能把药物剂量维持住,而医生建议的氨氯地平缓释片只需要一天一次就够了。

患者虽然换药了,但是却“习惯性”的一天一片。

所以他选择的普通性药物并不能完全取代医生建议的氨氯地平。

正是因为这次换药让他的血压控制不佳,随即出现了肾脏损伤。

  • 2.在家不测血压。

换药就算了,但是仔细询问了之后发现,这位患者平时血压控制到多少,有没有控制好,他自己并不清楚,因为在家里他从来没有测量过血压。

“已经吃降压药物了,难道血压不会控制下来吗?”

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虽然我们已经吃药了,但是血压的控制是不是得当,有没有达到目标,还是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家里,我们其实可以测量血压,用电子血压计就可以,而且操作非常简单,准确度也比较高。

总结。

高血压其实是我国的常见病,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甚至达到了2.4亿,也就是说在成年人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

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高血压病,很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有测量过血压,因为有将近一半的患者已经有血压问题了,但他自己却永远不知道。

而真正了解自己血压问题并且付诸行动积极努力控制的人已经很少了,能控制到正常范围达标的人群就更不多了。

如果血压控制不好,会引起一系列问题,最容易损伤的就是血管,无论是心脏大脑还是肾脏这些血管损伤之后,都会出现很麻烦的并发症。

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血压,如果生活方式改变之后血压居然没有达标,那么就建议用药物用药之后,切记一定要定期测量血压,尽量不要换药,所以换药对自己的血压控制非常不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