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衡益·广东浩宏2021秋拍

 RK588 2021-12-10

广东衡益·广东浩宏 2021 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将于 12 月 16 日举槌,本次拍卖分为「器物」及「书画」两大专场、 呈现 500 余件艺术珍品,包含乾隆时期粉青釉梅瓶、霁红釉胆瓶等佳器珍宝,来源有序、不容错过!

 器物专场精选拍品

Lot 1041 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象耳海棠瓶
尺寸:H:37 cm    
起拍价:50,000 人民币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此款青花缠枝莲纹海棠瓶融古博今,造型源自汉代铜壶,青花色泽纯正,釉面细腻,构图精致,器形别致,瓶体截面呈海棠形。胎质坚硬具糯性,胎色洁白且细腻。通体满施白釉,釉质滋润,釉面光滑。青花发色鲜艳,绘画线条流畅,瓶里满釉无纹。腹部主体饰以缠枝莲纹,枝卷叶茂,勾连绵密,繁花似锦,极具美感,其下再连接足墙处一周仰莲纹,纹饰画工娴熟,乾隆朝崇尚繁缛图案化纹饰的装饰特征展露无遗。整器青花色泽层次鲜明、浓淡相宜,苍雅之气跃然眼前,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尊釉面莹白坚致,与青花相衬,臻乎妙境。

Lot 1065 康熙 青花饕餮太极纹双耳尊
尺寸:H:28.5 cm    
起拍价:100,000 人民币

陈浏《陶雅》评论有:“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秾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本品造型秀丽,古朴典雅,新颖别致,纹饰简洁俊朗。通体施白釉为地,肩部及下腹以青花绘饕餮纹,中间以浓淡青花绘太极图,效果颇引人入胜。太极图为黑白二分之圆形,用以代表阴阳太极,有无极图和两仪图之分。太极图又分五层,此尊的太极或阴阳符号实则来自第二层。至于提出阴阳互为其根者,乃南宋儒家理学宗师朱熹。太极图首见于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书中融合了释道二家学说和《易经》的玄学理论。至于率先在太极图增添旋涡纹的应是赵之谦著作《六书本义》。太极图始结合古代河图的二黑白圆点。于底足施白釉,釉色发青,足部可见白色胎体,胎质细腻坚硬,此尊胎体致密,造型无懈可击,而且形制隽雅,纹饰画工娴熟、布局巧妙,与器型搭配得天衣无缝,使每个构图元素皆得以充份发挥,亦无碍观众欣赏其莹如初雪般的胎质。此件无论器型还是釉色皆为康熙本朝御窑精品之作,保存至今殊为不易。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钱振宗主编,中华书局(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第29页,图12

Lot 1066 康熙 斗彩喜鹊登梅盘一对
尺寸:D:15.5 cm    
起拍价:500,000 人民币

清康熙斗彩瓷器是名贵品种之一,存世量极少,品相保存良好的尤为难得。康熙时期斗彩器,上承成化釉上彩色,又新增橘红、赭石、翠绿、蓝彩和黑彩。使釉上彩越加丰美瑰丽,胎釉精良,纹饰繁密,填彩工致,各色交相辉映,明快妍丽,极为难得,衬以洁白温润的釉面,更觉妩媚动人,盛世工匠极高的制艺技术尽展无遗。

瓷盘胎、釉俱佳,制作极为精心,釉面细润、白净度极高,比色地更能突出材料的质感和鲜艳色调。敷彩准确,施彩饱满,鲜亮明艳,衬以品质卓越的素瓷白胎,静动兼蓄,对比鲜明,雍容堂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绘制细腻精致,展示了康熙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梅花描绘丝丝入扣,笔繁不乱,进退有度,喜鹊身态优雅温婉,情态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愈见图案繁华富丽,吉祥喜庆之气氛,实无愧于“争奇斗艳”之斗彩之名,乃康熙官窑斗彩作品中较为难得一例,成对保存更显珍贵。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4秋季拍卖会-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3717 清康熙 逗彩「梅鹊报喜」图盘 (一对)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王莉英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第212页,图193

Lot 1079 康熙 釉里红瑞兽胆瓶连座
尺寸:H:34 cm    
起拍价:30,000 人民币

青花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因呈色剂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自创烧之初,青花釉里红器物就极难烧造成功,在明代中晚期甚至几近绝迹。至康熙朝,伴随着“郎窑红”、“豇豆红”等高温铜红釉的烧造成功,青花釉里红的烧造技术终于日臻成熟。本品即是这一时期诞生的珍贵作品。胆瓶为康熙朝经典之瓷器造型,见有青花、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三彩等三个品种,其中又以青花釉里红器最具代表性。

本品器形挺拔端正,胎质细腻,釉面莹洁小口微侈,细长颈,腹部圆隆似球,器物厚重。腹部以釉里红三狮装饰。纹饰以线条描绘,三兽头部凡口、鼻、耳、角、鬃毛及全身形态无不一一仔细描绘,巧妙地表现出动物的肌腱、骨骼等,十分生动,有呼之欲出的真实感。三兽均以青花点睛,更富神韵。此瓶保存完整十分少见。釉里红三狮图胆瓶为康熙时期特有的品种,因腹部绘三只狮子而得名,以瑞兽纹为装饰题材的瓷器流行于明末清初,由于釉里红的烧造成功率低,以青花器较为多见。

Lot 1082 乾隆 粉青釉太极竹纹胆瓶
尺寸:H:48 cm    
起拍价:80,000 人民币

纵观中国陶瓷史,青釉可谓是出现最早的单色釉之一,此釉色历经东汉、六朝、唐、宋、元,发展至清代可谓盛况空前。清代景德镇的艺匠们以其勤劳和智慧,继承龙泉青瓷之优良传统,掌握各种釉料变化之因,烧出深浅不一异彩纷呈的各类青釉瓷器。清代雍正时期御窑厂烧造单色釉的技术,已经堪称到达炉火纯青之境界,成就之卓越,为后世所不能及。其精湛的制瓷技艺,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根据釉色深浅不同,清代青釉可分为豆青、冬青、粉青三个品种,豆青色最重,冬青次之,粉青最浅。

乾隆一朝瓷艺精进,恬淡,素雅的单色釉亦能体现此一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本品即为其中佳例,造型端庄稳重,含蓄而文雅,其造型似胆,丰盈饱满,胎质细白坚实,通体施冬青釉,匀净润泽,有肉质感,釉面滋润肥厚,釉色淡雅,胆瓶圆腹底厚、颈长口小、简洁流畅、稳定挺拔,特别适合于清供单枝长茎花草,胆瓶高雅脱俗的联想,养心励志的寓意赢得文人共识,也使其独具了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通体暗刻技法高明,瓶身满刻竹纹,清高而有节。腹中相对绘两个以太极双鱼为核心的莲瓣宝轮。《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家思想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以及天人和谐的价值观念。

来源:伦敦佳士得2012.05.18.Chinese Ceramics, Works of Art and Textiles lot1180”

Lot 1083 乾隆 粉青釉梅瓶连座
尺寸:H:22 cm    
起拍价:500,000 人民币

青釉以铁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为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最早起源可追溯至商周原始瓷器。其色泽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载:“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中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可见青釉之变化。

乾隆时期,青釉的烧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时期所制青釉瓷器,不仅使同类品种釉色可以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还根据青釉不同色阶,烧制出粉青、冬青、豆青等多个品种。如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龙泉青釉,有深浅二种;仿东青釉,有深浅二种”。本品小中见大,整器造型隽美醇雅,釉色静美,形、色相合,为难得一见的宫廷赏玩陈设用器,尽显乾隆色釉登峰造极的工艺技巧。

本品其取法于宋器样式:梅瓶,是北宋时期创烧的一种器型,因口小仅能容梅枝而得名。又因瓶体修长,称之为“经瓶”。宋代磁州窑瓷器上有书“清沽美酒”等文字,可知其最早为酒具,但辽墓壁画中所见用来插花,可见又系陈设瓷。

梅瓶造型规整,唇口,短颈,宽肩,腹渐收,底微侈,下承圈足,胎质细腻。通体内外施粉青釉,粉青釉制作极佳,釉色纯正,釉面光洁明净,色泽柔和恬淡,丰厚润泽,釉质肥腴,如一汪春水,与优美的罐体曲线互为表里,可观可赏,不失古韵,又见新意。于穆穆之中透出一股尊贵典雅之气。设计甚得天然意趣,线条舒展柔美,富有韵律感,与粉青一色结合宛如天成,凝积宋人美学之菁华,又融汇清代宫廷的审美意趣,相得益彰。底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书款。

来源:日本收藏家

Lot 1085 乾隆 霁红釉胆瓶
尺寸:H:24 cm    
起拍价:500,000 人民币

本品圆口长直颈,溜肩弧腹,下承圈足,胎质洁白细腻,淘洗精炼,造型优美,比例协调,为乾隆胆瓶的典型造型,外壁施红釉,釉色红润艳泽,内及底施白釉,外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书写工整,青花发色青翠明快。据《景德镇陶录》载“今厂器做'霁红’,而陶俗皆作'济红’。其实'祭红’为是。盖宣窑造此,初为祭郊日坛用也。”又据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的《景德镇陶魁》记载“霁红器,陶户能造霁红者少,无专家,惟好官古户仿之。”道光时期龚洵亦在所编的《景德镇陶歌》中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画精心合,一样烧百不同。”结合以上史料记载,可知霁红釉是清代烧造难度较大的品种,要烧得纯正之霁红釉并非易事。而本品祭红釉发色颇为纯正,且釉面莹腴润泽,实为乾隆祭红器之佳品,值得收藏。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 261页,图231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故宫博物院,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9页,图26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198页

《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153页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103页,图41。

Lot 1094 万历 五彩龙纹蒜头瓶
尺寸:H:33 cm    
起拍价:800,000 人民币

蒜头瓶是万历朝的经典品种,因口部造型似蒜头而得名,瓶式古雅,秦汉时期即已流行。通常尺寸较大,有五彩、青花两种装饰,题材包括龙凤纹、鸳鸯荷塘纹、鱼藻纹等。两岸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均有此品种收藏,其中尤以绘龙纹者相对少见,如本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五彩绘龙凤纹蒜头瓶,仅细部纹饰与本品略有差异,可资比较。

瓶为蒜头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底承圈足。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釉上彩有红、黄、绿、褐、紫彩等。颈部绘缠枝花卉纹纹,上下衬以变形莲瓣、卷草纹等;腹部以矾红彩及绿彩绘飞龙赶珠纹,旁伴祥云火焰纹,运笔粗犷豪放,笔笔精准,红彩鲜艳欲滴,绿釉青翠夺目。口沿下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排款。此瓶属于当时宫中的陈设用瓷,造型端庄凝重,优美典雅,纹饰细腻,线条流畅。 明代万历青花五彩的风格与早期五彩迥然不同,前者用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颜色多用红、黄、绿、紫等饱和色,而不用浅淡的中间色,以红浓绿艳取胜。绘画用笔豪放不羁,线条挺健有力。万历时期的器型不仅继承了前朝的多种样式,且把嘉靖的五彩工艺发展到了最高峰,力求达到华丽明艳的视觉效果。由于官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