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酸入肝、辣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甜入脾,五味养生的秘密

 huan之梦 2021-12-11

各类食物虽各有其味,但不外乎酸、甜、苦、辣、咸这基本的五种。按照中医的说法,食物的滋味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据《宣明五气篇》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辣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甜入脾,是为五入。”因此,五味与人体的健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调配得当,则可增进健康,有益于延年益寿。但若五味过于偏嗜,也可诱发疾病。

春天:酸味鲜果能护肝

中医认为,酸入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有肝脏疾病的人宜适当吃酸食,可使人“垂涎三尺”,促进食欲,有健脾开胃之功,并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

以酸味为主的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平日里都可适当地食用一些。比较容易着急上火、脸上总爱长痘的人,饮食里应适量地加些酸性食物;爱出虚汗、身体单薄人群的餐桌上更是一年四季都不能少了酸性食物的点缀。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酸味食品的摄入量,但过量服食可引起胃肠道痉挛及消化功能紊乱,故脾胃有病者宜少食。另外,患有胃溃疡、胃酸过多的人,也不宜吃,否则可能加重症状。

夏天:吃点“苦”最养心

中医认为,苦入心,苦味食物性偏寒凉,有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泻火通便、健胃消食等作用,还能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脂,预防血压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进入夏季后,当人体出现味觉减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时,适时地吃点有苦味的蔬菜可以清肝、祛心火。被称为夏季“三大瓜”的丝瓜、葫芦和瓠子,也是典型的苦味菜。这三种瓜性味苦甘,清凉微寒,但瓜肉鲜嫩,做汤或炒肉均可,具有清热化痰,和胃利肠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苦味寒凉,过食则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或腹痛腹泻等。

长夏:甜甜的主食可健脾

中医认为,甜入脾。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的作用,能帮助脾的运化。科学研究证实,糖类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多吃甜食还有补养气血,解除疲劳和缓解疼痛等作用。

每年的七到八月,也就是长夏时节,我们应该多吃些甘味食物。不过这里所说的甘甜食物是指自然甜的食物,比如山药、南瓜、米饭、红薯等。加糖的甜食可以吃,但是要严格控制食用量。甜食吃得过多会引起血糖升高,使人发胖,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引起身体缺钙及维生素B1不足。

秋天:辣味食物利养肺

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辣味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适量的辛辣食品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祛风散寒、解表止痛。

秋季是养肺的最佳时机,此时多吃些辛辣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不过,患有痔疮、肛裂、消化道溃疡、便秘以及神经衰弱的患者,不宜过多食用辛辣食物,有肝病的人也要以不食或少食为好。

冬天:天然咸的食物宜养肾

中医认为“咸入肾”,它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并可增强体力和食欲,防止痉挛。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当喝点淡盐水,可防止微量元素的缺乏。当然,这里所说的食咸不是指多吃盐,而是多吃天然咸的食物,如大豆、栗子、猪肉、豆叶等。过量食咸反而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