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片上的鸢鹞工匠和他们的风筝(小序)

 泰山taishan 2021-11-27
         照片上的鸢鹞工匠和他们的风筝(小序)

       
开中国美术馆官网,沿着馆藏作品-民间美术-风筝的路径,就可以看到中国美术馆推介给观众的,也曾经实物展出过的风筝藏品的精美图片。涉及中国传统风筝多个品种合计119件,其中有哈魁明3件、哈亦琦17件、冷世祥17件、费宝龄14件、孔祥泽3件、孔令民6件、孔炳彰8件、关宝祥5件、郭承毅4件等等。这些精美的风筝您可以去中国美术馆官网欣赏。
       
2019年12月1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只立千秋--《红楼梦》文化展】,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红楼梦》文化展。其中的展品就有曹氏风筝和相关的介绍。      
       曹氏风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曹雪芹在《废艺斋集稿》第二卷《南鸢北鹞考工志》中,将南方软翅风筝和北方硬翅风筝相结合,创造了了拟人化的“沙燕”风筝,并编成图谱和通俗易懂的风筝画诀、扎糊诀,介绍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方便普通人学习。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第二回、第五回、第七十回中,都有对风筝的描述。书中出现的那些风筝的名称、样式和放飞过程,对人物精神状态与风筝意境的娓美描写,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从曹雪芹对风筝的深厚造诣看来,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原中国风筝协会副会长孔祥泽通过四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根据曹雪芹创制的风筝图谱,将“曹氏风筝”复制为实物,经过孔家孔祥泽、孔令民、孔炳彰三代传承,在风筝届逐渐形成“曹氏风筝”流派。

      孔祥泽先生力主并践行的“同行是亲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2006年曹氏风筝的制作工艺被评定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奉化缪家乡贤缪伯刚先生长期致力于曹氏风筝的研习和传承,在北京建立风筝寻梦俱乐部,在电视剧《红楼梦》拍摄地北京大观园,与北京乃至全国各地的风筝名家广泛联系交流。
       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曹雪芹风筝博物馆在奉化缪家建成并随即开展活动。      
       北京的一些鸢鹞工匠,常年致力于中国传统风筝的制作放飞,相互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对于风筝倾心的热爱、持续的亲历亲为、常年的积累、广泛深入的交流造就了他们在风筝事业上的辉煌,他们的风筝有的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细心的您也可以在北京大观园和曹雪芹风筝博物馆觅到他们风筝的身影。
       请您慢慢欣赏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这些风筝匠人心血凝成的经典之作,细细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创新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也是非常令人浮想联翩的美好享受。

       这几位风筝工匠依照片的位置,分别是:赵世明、刘玉林、李若莘、胡铁庄、缪伯刚、张晶泽、王宝石、徐立、唐琦民。
      喜欢的,您可以下载留存,悠悠岁月之中,能有美好与您相伴,实在应该是乐事一桩。

      除有署名的照片外,其它照片来自微信和网络特向拍摄者致谢。

      本帖原发表在阳光风筝驿站。





















附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