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中原:秋风济源

 闲挑灯花 2021-12-11

/蓝月光

岁月匆匆,一别济源已经三四年了。在记忆里却常常浮起那个美丽的小城。总觉得济源与故乡相近,同样宽畅的大路,同样郁郁葱葱的木树,走出济源高速,走在宽阔的大道上,我常常一度怀疑,这是济源,还是长垣?

济源的绿化很好,很美。马路中间有草,有花。两边有树。高下错落,彼此掩映。

济源的小吃也很有特色。惯常的白吉馍,都是干饼卤肉。济源的却是夹猪头肉。那次刚到济源,饥肠辘辘,就在路边一个小店里买了一个。真实惠,那么多肥肥的猪头肉,吃得满嘴流油,几近腻了还吃不完。猪头肉白吉馍,别具特色。

还有鸡蛋不翻儿。早晚济源的街头,小吃店不易寻,这不翻摊儿却时处可见。推一辆三轮车子,后面支了塑料棚。一个类于汽车轮毂的小铁锅,里面打入大米、鸡蛋。烙好了,倒出来一个罐状的东西,就是不翻儿。一杯豆浆,一个不翻儿,就是济源人的早餐。我吃了一个,就是烙大米掺鸡蛋,没有别的味道,却是济源人的最爱。这里有一种美好的寓意。济源濒黄河,渔民多,每次出船,各家的娘子就会做一个这样的食物,便于携带,取名不翻儿,以求吉祥。

还有炒鸡。济源人真爱吃鸡。入夜的街市,灯光亮起,处处是炒鸡店,噼噼啪啪之中,飘着一股股清香。济源人爱吃的是三黄鸡,这是济源特色,鸡肉质细,嫩而有味。一大盘炒鸡,三两小菜,一提啤酒,济源人吃得有滋有味,兴致勃勃。那小吃街,滨河,摊贩林立,烟雾腾腾,到半夜还人影不绝。巷口街头,也有小吃摊贩。一点点灯光,一点点烟火气,抚慰着我这异乡人的心。真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在济源的日子,每天有闲暇,就是撒开了腿去游走,大街小巷,东南西北,各个方位,都走了看了。北海大街、济源大道,几条济源的街道,街头遍布的花园,时处可见的厕所,还有便捷的健身公用设施,都熟悉了。夜色时分,站在街头,走在公园,看着一家家亮起的灯火,一个个晃动的身影,心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是思乡,也是伤感。

入住的济源党校南边,每早都有轰鸣声不断,一日走过去,原来是一个战机训练基地,一架架飞机蚂蟥一样弹起,发出巨大的轰鸣,刺向高远的天空。每天如若雷鸣,外地人受不得,济源人却听而不闻。

济源是美丽的,上天对济源是钟爱的。王屋山,传是道家第一福地。李白曾游览这里,留下《上阳台帖》,秋水沁园,又带着不尽的风情。沁水、蟒河如巨蟒,把济源成分成几半。碧山秀水,草木葱笼。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而秋风五龙山,因为风景太美了,也让白居易心旷神怡,乐而忘返,挥笔写下:“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这山山水水,曾浸润了多少文人豪客的诗情,抚慰了天南地北旅者疲累的身心。

在济源,很少看到外地的车牌。没错,有着丰富的矿藏和秀美的风景,他们不需要外出奔走,在家里就能把日子过得富足安逸。他们守着他们的日子,就像导游说的,生活安逸,富足,虽是小城,幸福指数很高。

对于济源,我是亲切的。它不大,不像一些大城市让人望而生畏。也不像一些小城镇,处处充满脏乱。它的一切都充满了安然,充满了家和生活的温暖。

要走的时候,在街边看到一处牌桌。一些老人说着闲话,在那里打牌。秋风起,吹动法桐窸窣作响,筛动下片片光斑。看着老人安然自得的神情,那一刻,我读懂了济源。

 走读中原 :遇见李寨(新乡长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