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拳理法_静功心法

 无名老熊 2021-12-12

静功心法

静功是指在练功时肢体不运动的各种练功方法。主要的作用是练“内”, 即对机体的内部进行锻炼。

历代养生家对“静”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 练功方法。虽然如此,但他们对“静”在练功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其认识基本 上是一致的。

人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它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和变化着,并保 持着相对的平衡和协调。如果阴阳不调,气血不畅,经络不通,则势必引起 机体活动异常,百病丛生,以致夭折。实践证明,内功以各种练功手段,尤 其是静功,做到入静,通过“意”和“气”的锻炼,就能使阴阳得以平衡,气血 得以调和,经络得以疏通,真气得以充沛,人的机体的各个方面得以协调和 平衡,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自然日益增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之功效。

意静对人体大脑的保护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即 心身医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不同的心理状态能够明显地改变大脑 的生理机能活动。如果情绪的应激性引起交感神经过亢,久之则病;如果松 弛,则能纠正其异常状态,调整其不平衡,从而保护大脑,维持大脑功能的 最佳状态。历代养生家对此非常重视,把它称为延年益寿的第一关键。内功 的“意守入静”与“意念诱导”,能加强和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 互转化能力和稳定性,促使紊乱的皮质功能得到调整,从而使大脑处于最佳 状态。所以,普遍认为静功是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机能的最好手段。

静功是一种意识控制法,“自古以来,静功具有的重大作用,是杰出人物 的精神法宝,他们端正姿势,调整呼吸,闭目养神,内视自己,控制感觉, 把意识集中于一点,进入万念皆空的境界。这就是超觉静思。”“超觉静思与人 类的文明同生共存,它是解答人们如何生存的钥匙,是人类控制自己最强大 的武器。如果狭隘地把它仅仅看做是一种宗教行为,那似乎就太可惜了。集

中精力本来是近乎不可能的事,但是,超觉静思这个最理想的精神控制法却 使我们具有这种能力,从而能够最有效地使用大脑。”

正因为内功对人的大脑有这样神奇的作用,所以也才引起了世界各国对 它的重视。他们不仅把内功应用于医疗保健,还广泛地把它应用到开发人的 智力方面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美国让一所大学的学 生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西班牙语,学习速度提高了7倍。他们采用了中国传 统的内功法,并结合现代心理学或配合特定节奏的音乐等方法来提高人们的 学习能力。其根本原理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内功的入静、放松和意守,锻炼 ' ” 人的大脑功能。:'

纵观古今中外,凡长寿者一般总能经常保持平和宁静的心境、乐观豁达 ' 的情绪,静是养身处世之宝。练功得道之人,他们都可以做到心清意静,从 而可以感觉到一般人所感觉不到的东西,考虑到一般人所考虑不到的情况。

也可能由于深层的意静,发挥了人的潜在本能,诱发出异于常人的特异功能。

由于人们对此不理解,就把这些得道之人奉为神仙。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根结底是一个“静”字,清静才能识根源;佛教 79 之祖释迦牟尼主张“应生清净心”,“信心清净”就生“实相”。这就是说只有心 静才能感觉到真实的东西。

一个“静”字,有着巨大的力量,无穷的作用,尤其是对人体生命更是息 息相关。故研习养生之道,务必先要弄明白“静”的道理。

这里所说的“静”是指精神状态的安静。这种静与自然睡眠和一般休息的 静不同,这是在觉醒的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也即是主动的内抑制 状态。它通过一定的练功姿势、呼吸、意守等手段,达到“外静内动,静中有 动”。对人体大脑的机能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锻炼。动与静是相对的,宇宙 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绝对的静是不存在的。要促进和调整人体的 生理功能,保持经络气血通畅,就必须使其内气更好地动起来,但这种动必 须在静的状态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所以,静(内静)是练功的前提。不能实 现最好的静,就不能完成最好的动。静功则是通过肢体的外静达到内动,这 就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

五、采气

采气是在养气(浑圆桩功)的基础上进行修炼的一种功法,能够补充养气 的不足。

修炼采气之道,从表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里面却有声有色地运动着。采气全凭从心意上下工夫。

采气时,全身放松之后可以随意想身体的任何部位,往里吸气。同时默 念吸、收、吞、进。比如说,你伸出两手掌吸气,劳宫穴往里吸气,加这个意 念就行了。大自然的真气从劳宫穴进入体内。也可两手掌放下,全身采气,意 念把全身汗毛孔全部打开,采完后,用意念把汗毛孔闭上。为什么意念到气就 进来了呢?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可开可合的气筒,未加意念往里调气之前,它处 于闭合状态,当加意念时,如你想在哪里采气,相应身体哪个部位打开阀门, 外面压强比里面大,闸门一打开,外面真气就慢慢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

汗毛孔打开之后,气一个劲地往里面进,感觉全身各部位灌满了为止。这时不管呼吸。

采气时,如你感觉身体某一个部位紧,那里的气路和经络就不通。这时 要全身抖动一下,马上放松,随着这个部位畅通,气就顺利地进来了。

采气要反复多次地练习,达到神经、意识、气血运行的统一。把大自然 的真气采进体内之后,便感觉小腹充实,血管、毛细血管、体内各细胞扩张, 精神旺盛。

采气的注意事项:

在花草树木面前可以采;空气不新鲜的地方不可采。

晴天可以采;阴天、雾天不可采。

早上太阳刚出来时可以采;太阳太热时不可采。

晚上月亮圆时可以采;月缺暗时不可采。

在人多的时候不可采;人少时可以采。

在室内不可采;室外可以采。

春天可全天采;夏季早晨、傍晚可以采;秋天上午可采,下午不可采。

六、点穴发气

点穴发气是在养气、采气有了一定功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点穴

点穴功夫,既可阻滞气血,使其不能流动,又可疏通经络气血,治疗疾 病,这个方法一经熟练掌握后,既能伤人性命,同时又能救人性命,解除人 的疾病痛苦。

点穴中包括有点(打)、闭、拿、弹、拨、捏压、掐等手法。

点法。以一指(如食指)或二指(食指与中指)相并,按照时辰发力点击 一个穴位。发力不是用力而是量力。

闭法。用掌的后半部分,按时辰取一穴位,突然发出寸劲拍击,然后 紧贴在所拍之穴位,好像要把那个穴位闭上。

拿法。用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按时辰在相对称的两个穴位上,以 对合之力拿之。

弹法。取经筋和神经运行部位的关键处,以拇指和中指、食指将该部 位的筋头捏拿住,突然向上一提,再向下一丢,如弹弦一般。

拨法。以左手拇指和中指、食指,将经筋和神经的行走部位一端拿稳 后,固定不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沿着经筋行走的部位突然捏起向左右 或相反方向击下。

捏压。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腰背部,用双手的拇指、食指、中指, 将肌肉和肌腱捏起向上,依次走动。

压法。用拇指的背面或四指并拢,按时辰在某一穴位上突然按下。

指法。以两手对称的姿势,按时辰掐住某一穴位停留片刻。

发气

发气又称为放气,是引内气达于体外之法。

发气必须依靠意念才能发出体外。必须感觉自我内气足时才能施之,不 然伤身。

发气治疗疾病无一不循经络、穴位进行,所以习练放气治疗疾病,必须 首先熟悉人体经络穴位,同时有意加强意念、经络、穴位三方面的联系,使 经络畅通,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

手发放。医者待神定气足后,用强烈的意念,将体内的浑圆之气,由 任脉路线上行,穿过双手之三阴经,直达掌心的劳宫穴,同时默念“放”,将 真气放出,直达病灶。手发气是常见的方法。

目发放。医者待神定气足后,将气用强烈的意念集中于自己的双目, 炯炯有神地目视患者的病灶之处,默念“放”,将体内真气注入病体。按病情 轻重,决定发气时间的长短。

意发放。意发放又称心发放。医者在神定气足之后,面对患者,闭目 存神,默念“放”,将体内之真气注入病灶。

在发气之中,尤以意发气最难,医者没有深厚的功力是难以做到的。其 次是目发气。要做到目不转睛,是要经过刻苦的修炼才能达到的。如果功力 深,内气充盈也不一定用手,如指、掌、肘、膝均可。也可调动内气,对准 病灶吹之,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七、呼吸法

本功中的呼吸法是锻炼悠、缓、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刚开始练习 可采取自然呼吸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采取鼓荡呼吸法。

初学此法时要注意:我们在做身体上下与前伸或后屈时,一定要先吐气, 而在恢复还原时则需吸气。

如果想击某一目标,须先吐气,而当在击中的一瞬间则要突然鼓息呼吸,否则将缺乏威力。因为人体在吐气时,身体易松弛,也使抗击打力降低,鼓 息气则会增强抵抗力。

击空拳(冲拳)

冲拳动作到位时要瞬间鼓息,拳回来的同时要吸气(长吐短吸)。

马形腿

抬腿踢击到还原之前要吐气,落脚时吸气(长吐短吸)。

进步冲拳

面向目标,前进四分之三的距离(此时吸气),在冲拳的同时将气吐出(长 吸长吐)。

移步内格挡

步法和进步冲拳一样,格挡之手摆向身体另一侧肋下时吸气,剩下的四 分之一距离在格挡发力的瞬间吐气(长吸长吐)。

移动三步冲拳

前进四分之三距离时吸气,然后是一边吐气,一边三步冲拳。最初的一 步冲拳吐气时间稍稍长一些(长吸短吐)。

原地逆位冲拳

二次性发力要连续吐气,撤回时慢慢吸气(长吐短吸)。

开始阶段其诀窍难以领会,不断地细心琢磨,反复练习,便会慢慢掌握 呼吸法。

图片

每次练习后,以浑圆健身桩站立,从鼻子里慢慢吸气,气流经前额、头 顶、脑后、后背、肛门,到下丹田部位蓄积起来,接着再过肚脐、心窝、肺 部、咽喉,从口里缓缓吐出。以此方式反复练习。

问:练浑圆桩功对身体和年龄有无限制?

答:本门功法对身体和年龄没有任何限制,男女老少体弱病残者都适合  练习。老年人与体弱多病者练养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延年益寿的 83

目的;中年人、青年人则在健身的基础上练习自由搏击。前世界重量级拳王 阿里曾在拳台上所向无敌,但如今患上了帕金森氏综合症,四肢颤抖,不能 再比赛了。假如他能修炼本门功法可使他恢复健康。

问:何为入静?

答:人静是练功者在桩功修炼过程中,在神态清醒和意念集中的情况下 所出现的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一种练功状态。人静这一概念包括练功的状 态,还有练功的过程,亦是练功者采用自我调整的方法逐渐排除思想杂念的 过程。桩功的入静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是在大脑相对安静的状态下,主 动地利用定向性的意念活动,来调节自身机体的生理功能状态,从而起到“平 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育真气”的作用。

问:怎样才能入静?

答:外部刺激主要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触觉等,其中大 部分感觉信息来自视觉和听觉,因此可以通过轻闭双眼以及选择安静的环境 练功等措施来阻断视、听觉刺激,减弱神经冲动,帮助入静。

其次是采取阻断机体内部刺激的措施。这类措施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 是主动地放松肌肉,这样可以减少肌肉紧张引起的肌缩向中枢传导神经冲动。另一方面调整好练功的精神状态。要避免主观上急于求成,一味想放松入静, 反而导致精神紧张,有碍入静。还要避免情绪激动,当情绪激动时练功是无

法入静的。这时要先练技击桩,情绪稳定了,再练浑圆桩。

练功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采用合理的意念引导,意念不宜过强,做到似有 非有、似无非无。循序渐进,不急不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随着方法的熟 练,会形成一个有利于自我心身平衡的反射,这样,入静就不再是难事了。

问:入静后会有哪些变化?

答:练功达到入静状态时,大处于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可 调整机体内部各系统生理功能向着协调有序化的方向发展,按中医的话讲, 使脏腑充实,经络疏通,气血和畅,阴阳平衡。此外,在练功过程中,由于 练功者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自己身体内部,相应地提高了对机体内部的感应性。以上述生理改变可产生一些与平时不同的体验,出现各种主观感受。

入静后经常出现的主观感受有:头脑清醒,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精神 安定,全身或某些部位出现湿热、清凉、肌肉跳动、轻浮、重坠、松弛、紧 缩、热气感、电流通过感、蚁走感、麻软舒适等感觉;也有的感到整个身体 或某些部位变大、变小或感觉不存在,仅有一丝呼吸出人;或眼前有亮光, 或各种颜色、方向、位置、时间观念不清,等等。以上可总结为两个八触,即 “十六触”景象,即一动、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复 有八触:一捍、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坚、八软。上述主观感 觉的出现均属正常现象。

但是,在桩功练习过程中,有的人不按科学合理的方法,急于求成,会 引起某些异常的心理、生理变化,产生多种不舒适甚至痛苦的感觉(如桩功站 得僵硬,一味追求站桩时间),不利身心健康(开始几个月站桩气很多,但时 间一长,气反而不足,身体无力,证明桩站多了,气耗掉了),干扰入静后的 正常生理效应与心理效应。也有人由于意守,过于集中,急于求成,桩功中 出现异常现象,或突然受到外界的某种刺激,或受到别人强制把意念假借的 暗示等,在练功中出现惕怵不安的状态,有些人还存在着心理障碍、病理性 幻觉、思维障碍、意识障碍等各种异常现象,这说明你在练功中已出偏。

对上述主观感受要持正确的态度。首先认识到练功中整体感是主要的, 如安静舒适,轻松愉快,疲劳解除,症状减轻或消失。而那些局部的感觉反 应在练功中是次要的。其次,由于这些感觉都是自然产生的现象,复杂多变, 没有一定的规律。因此,不要凭主观愿望加以判断,以免出现主观上的任意 追求或抑制,更不要把感觉作为练功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否则会把 注意力完全放到感觉上去了,很不利于练功。总之,对练功中出现的某些感 受,应保持心情镇定,不分散练功的注意力,任其自然,同时对桩功要有正 确的认识,并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消除潜在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 平,从根本上保证练功收到良好效果。

当练功达到入静状态时,不仅能主观上感受到那些极其舒适的心理效应, 身体上也会出现许多客观的变化,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这些客观变化表现 在全身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 系统、免疫系统等。

总之,在入静状态下,各系统功能都相应地出现了有益的改变。桩功训 练从开始到入静的过程中,首先是从心理调整启动变化的,在良好的心理状 态影响下,神经系统功能向着同步协调的方向发展,进一步通过神经内分泌 途径作用于全身,引起全身系统功能活动向着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这是一 个从心理到生理,从精神到形体,从局部到全身的变化过程。

问:为什么练桩功有时会出现幻觉?

答:有的人站桩时突然觉得眼前出现景物,或听到某种声音,嗅到某种 《

气味,这是出现了幻觉的缘故。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器官时,能产  生相应的感知觉,而幻觉的出现则不像感知觉那样,需要当时有客观事物刺 85

激。幻觉是一个人由于当时的特殊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把某种观念或大脑 记忆中保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表象,当做了知觉。

练功出现幻觉时,练功人也处于一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入静状 态。这是一种既不是平常清醒,也不是普通睡眠,是清醒与睡眠中间的过渡 状态,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催眠状态。但入静状态与普通的催眠状态又有重 要的区别:普通催眠状态多由催眠师用暗示手段引起,进入催眠状态的人处 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入静状态是练功人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使意识在有明确 目的(健身)的前提下主动地进入一种自我催眠状态。

当人的意识进入催眠状态时可先后出现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麻 醉相和抑制相。在大脑皮质活动受到削弱,特别是处于受损害的病理状态下 时,相状态就很容易出现,而且某一个时间久则可出现幻觉、妄想及其他一 些变态心理与行为。这样我们就明白了,站桩时出现的幻觉,完全是意识进 入催眠状态时过渡或滞留在超反常相的缘故。明白这道理,就可以在站桩出 现幻觉时,活动活动,去除杂念。

问:练功为什么要松静自然?

答:放松、入静与自然,是桩功修炼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无论练功的 哪个阶段都必须符合这一基本准则。松静自然的程度越高,练功效果就越好。松静自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悟解和做到,却须下一番工夫。

松是指整个身体和精神放松。练功首先从消除紧张状态入手,使精神尽 量放松,只有精神不紧张才能做到身体真正放松。所谓身体放松,也不是完 全松懈,而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静是指练功过程中,杂念相对减少、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入静”状态。入静程度的深浅,反映着练功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练功效果。松与静是 同时要求并互相促进的,放松可以帮助入静,入静可以进一步放松。

自然是指初练桩功时应心情自然,姿势动作自然,呼吸自然。练功中不 要用意过强,主观追求境界和功夫,要勿忘勿助,似有意似无意.只有自然, 才能收效,越是自然收效就越大。

问:什么叫意气相依?

答:“意”是指练功中意念的运用,“气”指体内真气,也有指呼吸之气,然 而呼吸之气的锻炼不是目的,主要是为帮助入静打基础。意气相依主要讲的 是意念运动与相应“气”感的和谐相配。在两者关系上,不要片面强调以意为 主或以气感为主,而是要互相依存。

首先不要片面强调以意领呼吸之气。呼吸的深长匀细,这是在练功过程 中情绪安宁,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慢慢地自然出现的。所谓“心平气和”、“息 调则心定,心定则息调”,这就是意气相依。

其次,不要片面强调以气领意。练功中出现的麻、热、胀、冷、轻、重 等感觉不是练功成效的唯一标志,更不是我们练功的目的,它们是伴随练功 过程自然出现的“气感”反应,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的。

“气”和“意”的各个阶段是相应的,“气”的各种感觉反映了练意所达到的层 次,练意的功夫又反过来决定气的质量,两者相辅相成。练功中本着自然、 不偏不执的原则,就会水到渠成。

问:初学桩功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首先,初学者对桩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桩功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 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也就是说练习桩功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那 种指望通过突击,一蹴而就的方式是不能学好桩功的。也不能错误地认为健 身桩可以包治百病。桩功疗疾既有它的适应证,也有它的局限性。练功过程 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练功时尤其是学功初期出现的困难要积极地 去解决。

其次,应找明师指导修炼。这样由于方法得当,可以少走弯路,还能防 止偏差或“走火”现象。

在初学阶段,要按照练功要领和注意事项循序渐进地把基本功练好。切 不可东看看,西问问,把时间花在“寻奇求新”上。因为在基础不稳的情况下, 看多了,问多了(如看了多种练功方法,问了许多练功效应)非但无益,反而 可能造成自己在练功认识上的混乱,影响练功。

问:桩功修炼分阶段吗?

答:从普通清醒状态开始练功至达到入静状态为第一阶段。保持入静状 态并主动地进行自我功能调整为第二阶段。停止练功,使意识逐渐从入静状 态回到清醒状态为第三阶段。

学练桩功时,首先要调整心理功能和身体逐步地适应练功的要求,使大脑 逐渐由清醒过渡到入静。如果这一阶段不稳,就无法实现心身放松,也就不能 达到真正入静。其次要使注意力稳定地集中在体内,实现对自身心理、生理、 形态、反应环节的主动调整。如果这一阶段不稳,那么意识就不能停留在练功 状态中,就失去了练功的意义,还可能会出现偏差。第三要使意识慢慢地回到 正常状态。如果受外界刺激而突然回到清醒状态,会感到很不舒服。

问:为什么有的人站桩时肠鸣作响、排气增多?87 答:初习桩功的人,经常可以听到腹部不时出现较响的肠鸣音和肛门排

气的声音。这是一种正常的练功效应。这种情况是因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增强 引起的。

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机构总称为植物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又可分为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大部分。多数器官内脏是接受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的双重神经支配的。胃肠就是较典型的接受双重神经支配的内脏。一般情况下,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胃肠平滑肌抑制,收缩力减低,使 胃肠活动减弱。相反,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可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其收缩力增 强,造成胃肠活动增强。

当练功进到入静状态后,可出现一系列内脏功能活动的变化,例如心率 减慢,血压降低,唾液和泪液分泌量增加,胃肠道活动增强等。也就是说, 站桩直接影响了植物神经功能,具体表现在消化系统为胃肠平滑肌收缩有力, 活动增强。这种变化具有推动食物和肠腔积气下行,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的 作用。胃肠的不断运动以及肠腔积气的下行,造成了站桩中腹部不时出现较 响的肠鸣音以及肛门排气量增多的情况。从其原因及作用上看,这是一种正 常的有益处的练功效应。这种情况会随着胃肠功能的协调逐渐减弱消失。

肝主疏泄,怒气伤肝,使肝失疏泄,导致气郁、气滞等气机失调,出现 胸肋腹胀痛等症状。从神经生理方面讲,当生气或情绪激动时直接引起交感 神经兴奋,造成胃肠运动减弱,消化吸收降低以及肠腔积气,出现胀痛的症 状。当站桩进到入静的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功能活动被调整最 大的就是功能处于失调状态的胃肠道。通过胃肠活动的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的提高以及肠腔积气的排出,肝郁气滞的病症随之消失。由此可见,练功引 起的肠鸣排气反应,不仅是调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也是 开郁导滞,调畅气机的过程。

问:练功时唾液增多是怎么回事?

答:站桩时,尤其是达到入静状态时,口中会有大量的唾液不断地产生。这是一种有益的练功反应。

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 的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唾液的分泌完全是 通过神经反射调节的,并且分泌量主要受副交感神经影响,副交感神经兴奋 性增强,唾液分泌量稀薄而量多。

练功唾液分泌增多的现象出现在进到入静状态时。入静状态的一个重要 特点是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由此而知, 这种练功时出现的,既无食物直接刺激,又无食物条件反射刺激的唾液分泌 增多现象,是练功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直接结果,是一种自我心理、 生理调节的结果。练功中出现唾液分泌增多是一个有益的反应,遇到这种情 况时不必惊慌紧张,慢慢咽下即可。

问:为什么初练站桩时常有肩背沉重感?

答:站桩功是常见的一种静式功法。因其方法简单,易学易行,并且是 练习内功的基本功法,所以很受练功人的重视和喜爱。但是初练站桩时,练 功者常有肩背沉重感出现,甚至越来越重,使练功难以坚持下去。肩背出现 沉重感有四个方面。

正常反应。站桩时要求保持一定的练功姿势。尤其是两臂和肩部不仅 要放松,而且两臂还要按要求形成抱球、下按等各种姿势。初练的人由于过 去没受过这种肩、臂部肌肉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姿势的锻炼,所以站桩时间稍 长,就造成了肩臂部肌肉疲劳,出现肩臂沉重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 这种沉重感就会逐渐自然消失。

肩臂肌肉紧张。站桩功要求姿势上保持完整均衡,挺拔舒展,在保持 一定姿势的基础上,肌肉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由于初学者很难做到这 一点。肩臂部肌肉不仅松不下来,而且会越来越紧,越来越沉重。解决这种 情况的唯一办法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放松肩臂部肌肉,使肌肉从僵硬 状态中解脱出来,自然会使沉重感逐渐减轻消失。

练功时间长。站桩需要做到火候适度,循序渐进。但有的人急于求成, 想在短期内收到神效,因而花费很长时间练功,产生人为的疲劳,出现肩臂 沉重感。这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练功很长时间后出现的,所以要做到 火候适度。

调身不够。站桩功虽是静功,要求外形静止不动,但这个静是相对的,不 是绝对的纹丝不动。机械地静止,不能随时根据身体内部的感觉变化调整姿 势,必然会出现肩背沉重感。纠正方法是正确认识静功之静不是绝对的不动, 完全可以根据练功中身体内部的感觉变化,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姿势,使身体始 终保持舒适圆活状态。

问:练功时头胀、头痛、头紧是怎么回事?

答:站桩的一个突出作用就是消除心理紧张,消除疲劳,使人在短时间 的锻炼后就会出现神清意爽、头脑轻松的感觉。然而少数人在站桩后不仅没 有消除疲劳,而且还出现头胀、头痛、头紧等许多头部不适的感觉。造成这 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功法复杂不熟练。有的人站桩时意念假借太复杂,想这里又忘了那里, 这不仅不能消除心理负担,反而增加了心理紧张,从而出现练功时头痛、头 胀、头紧的不适反应。要解决这种情况,就要去除复杂的意念,让头脑减轻 负担,便于入静。

不适当的意守上窍。练功要领之一是上虚下实,要求练功者在意念的 运用上保持上三下七。这样可使下体气感充实,而头部保持虚灵。但是有的 人对此处理不当,使意念集中在上部,引气上行,这必然出现头胀、头痛、 头紧等不舒服感觉。对此初学者必须有足够的认识。除胃下垂、长期腹泻、 脱肛等中气下陷患者外,一律不要轻易意守上窍。一旦意念上头出现不适应, 立即意守两脚心涌泉穴进行纠正。

问:练功时胸肋胀闷是怎么回事?

答:站桩达到入静状态会出现多种舒适感,其中就包括胸肋畅快,心胸 开阔的感觉。但是有的初学者在练功中却出现胸肋胀闷感。这种情况与意念 不当、调息不当及气机不调等因素有关。

意念不当。意念不当可分为两种:一是意守部位不当,二是意守呼吸 不当。有的人执著地意守胸部,时间久了,意气相随,使气窒于胸肋造成胀闷。遇这种情况可意念向下引气下行。有的初学者把意念全部集中在呼吸上, 导致人为的胀闷状态。

调息不当。调息是指呼吸的调整。有的人过于追求调息方法。如出现 不适可改正为自然呼吸法。

图片

——武——术——归——宗——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我们会一直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