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档案,《秋牧图》与李可染的绘画人生

 名者说收藏 2021-12-12

李可染《秋牧图》,纸本水墨设色,横45.5厘米,纵69.2厘米,现藏于中国江苏省美术馆。画面远处一片葱茏的藤蔓架下,三个男童或趴或站,眼睛死死地盯着地上的小罐,其中一个男童的手里还拿着一根小棍似的东西,原来这几个孩子真在玩当时乡间非常流行的斗蟋蟀。男童的身后是三顶随意放着的草帽,画幅前面躺着的牛则告诉人们整幅画面的含义:三个正在放牧的牧童休息闲暇之余凑在一起斗起了蟋蟀。画中的牛着墨最多,浓重的笔墨下,画家塑造出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尽管牛趴在地上,眼睛却警惕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另一头牛酣睡着,恬淡的气息从画面中延展开来,朴拙中透露出野趣。据说李可染画牛与别人不同,他喜欢先画牛的眼睛,一笔下去就定了整个牛的神情与姿态。

李可染,190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寒人家,十岁时,老师见他孺子可教,素质可染,为他取学名可染。三年后的一天,李可染偶然看到几名长者在画画,一连几天他天天来着倚窗观望。李可染白天看画,晚上货架竟能把所见全副山水大意北宋临摹下来,这让画师们大为惊讶,就将他介绍给徐州有名的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徒。李可染早期的画以人物为主,这些人物画粗中见细,静中显动,老舍曾评价李可染是最伟大的人物画家。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可染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用画笔为祖国河山立传,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他开始注意到勤劳驯良,朴实无华的牛。李可染喜欢牛的勤劳和踏实,更敬重它的鞠躬尽瘁的品质,在接下来的近半个世纪里,李可染不仅创作了上百幅牧牛图,还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师牛堂”。

1947年,李可染在徐悲鸿的引荐下拜齐白石为师,为齐老磨墨理纸,长达十年。除了齐白石,李可染还曾求教于黄宾虹。他从齐白石那学到了严谨的作画态度和力透纸背的笔墨功夫。他从黄宾虹那里学到了独特的用墨方法,画风变得黑而亮。黑指的是有讲究地层层施墨达到表达意境的效果,亮则是在用墨基础上掌握用黑来反衬白,达到白的发亮的效果。《秋牧图》中,李可染用积墨法刻画牛,在牛的背部和腹部层层施墨,明暗对比中表现出牛的强劲有力和温顺性情。

李可染画牛也画山水画,他晚年画的山水画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奠定了他在现代画坛的崇高地位。山水画的创作,很费心力,需要具备高尚而庄严的情感,重峦叠嶂,绵延数里甚至十几里,要在方寸之间表达深远,需要提前构思,落笔有致。李可染曾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几次外出写生,一去就是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晚年的李可染在借鉴西洋画的光影效果方面越用越纯熟,这时他的画作表现力骤然提升,立体感大大增强。李可染解决了困扰中国画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难题。为此他写了四个书法大字“东方既白”来表达他的欣喜之情。相对于山水画创作,黄牛对李可染来说是一种表达闲情逸致的方式。

李可染说:“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丛中天地宽”,指的就是中国水墨画朴素而深邃的意境,他将自己比作一头孺子牛,终生勤耕不辍,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为艺术论事团队、通俗作家名者说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