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晓岚大赞痕都斯坦琢玉之巧

 名者说收藏 2021-12-12


清 仿痕都斯坦玉碗

随着乾隆皇帝平定天山南北,收归新疆,大量来自中亚、西亚地区的玉器开始以新疆为廊道,东传进入中土。这些域外玉器工艺奇特,散发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在流入清宫以后,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经其亲自考证,将它们定名为“痕都斯坦玉器”。

据清代《茶余客话》等书所记,“痕都斯坦”为莫卧儿帝国,雄踞今日的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东部,“善攻玉器”,遍货于各国。不过,据现代学者研究,清宫所藏的“痕都斯坦玉器”,除产自莫卧儿帝国外,还有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地所产之玉器,来源并非单一,但中亚与西亚地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所产玉器的材质、工艺、器类、造型与装饰等诸方面皆因此而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痕都斯坦玉器”所选用的玉材,与内陆玉器一样以新疆和田玉为主,但喜好纯色玉材,一器一色,尤偏爱颜色沉静内敛的白玉、碧玉与青玉,与内陆玉器色彩丰富、喜用俏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器类则与伊斯兰地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器型主要有碗、盘、杯、勺等饮食器具,壶、瓶、罐、盒等盛储用器,以及文房用具、短剑柄等杂器,均具实用性,不见内陆常有的装饰用玉、礼仪用玉与丧葬用玉。

痕都斯坦玉器的造型常设计成花草或动物样式,菊瓣盘、叶式杯、羊头杯等极为常见。器物纹饰也多见番莲、葵花、蕉叶等植物纹。装饰手法除了采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复杂工艺外,还常在器物外壁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色玻璃、宝石或玉片,形成了凹凸的视觉反差与缤纷的艳丽色彩。

痕都斯坦玉器最让人称道的,无疑是其玲珑薄透的胎体,多数可从内壁透看外壁的花纹与装饰。这种高超的水磨薄胎技艺,被乾隆皇帝连篇累牍地称赞:“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细如毛发理,浑无斧凿痕”,连纪晓岚也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感慨:“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

出于喜爱,乾隆授意清宫造办处极力仿制痕都斯坦玉器,影响所及,苏州专诸巷等处也纷纷仿制,但由于宗教信仰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工艺传统的不同,因而所仿器物虽然造型纹饰相近,却只能做到形似而难求神似。

本文为《全球古玩艺术品交易平台》团队、通俗作家名者说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