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成长和教师修炼的启示——浙江省宁波市四眼碶小学“和教育”经典故事举隅(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12-12

02

打造故事校园

比诸百年老校四眼碶小学,樱花校区太过年轻,今天只是一个10岁的少年。不过,人常说十年磨剑,樱花校区十年之磨,磨出了个性,也磨出她独有的气质。

2011年,四眼碶小学响应教育局名校带新校的号召,将樱花校区归属于自己的“麾下”。刘光霞校长不辱使命,在樱花校区创建的第一年,就带领学校班子成员讨论如何让这个年轻的生命灿烂绽放。

樱花校区旁边有一个很美的樱花公园,不但樱花公园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学校里也随时随地演绎着美好的故事。由于学生对讲故事有着天然的喜好,学校便决定从讲故事入手,打造彰显樱花校区特征的故事校园。优美的故事不但具有动人的情节和美轮美奂的语言,而且也多蕴藏着品格教育的内涵。所以,讲故事会让学生乐在其中,又育在其中,并让整个校园充满生命的活力。

分管行政支持中心的陈亚杰副校长 对笔者说,学校在第一年进行硬件环境建设的时候,便有了一场、二廊、三墙、四景、五室的美化建设。而且,校园之美,不应当只是物质之美,还应当让故事嵌进其中。与此同时,学生从这些物化之美中,挖掘具有思想意蕴与情节之妙的素材,编写与之相应的故事,于是,就有了与物质形态相得益彰的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人们走进校园,就会发现石头能“讲”故事,墙面能“讲”故事,走廊也能“讲”故事。于是,从物质文化层面讲,故事校园已经初见成效。

据樱花校区执行校长张易讲,故事校园品牌的打造是从环境建设、课程建设和活动建设等不同层面而推进的。比如课程建设,还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叫“和故事课程”。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所讲故事也各有不同。一年级侧重于家庭故事和亲子关系。刚从幼儿园和家庭走出来的儿童,还多倘佯在父母的温柔之乡里,所以就有了“和之馨”的美名。馨者,温馨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故事,无不弥撒着父母之爱的美好。所以,是在讲故事,也是在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美好。

二年级侧重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孩子们来到校园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逐渐建立起了和睦相处的关系,于是,也就有了“和之睦”之名。这样的故事,较之于一年级所讲,不但有了新的内容,而且也记载了来到学校之后成长的足迹。孩子虽小,可他们却在不断地长大;曾一度在家里的温暖之乡撒娇的小不点,现在已经成了校园里的系着红领巾的学生。新的生活,新的学习,新的感受,自然会生长出许多新的故事。而从孩子口中讲出来,不但是对既往的一种记录,也有一种属于他们的特殊的感受。就在讲述故事的过程,我们听到了孩子们拔节成长的声响。

三年级侧重于宁波市区,柔美与秀丽的江南水乡宁波,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开放与大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共同和谐出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家乡如此多娇,于是就有了“和之淳”之名。古老的传说与现代化传奇,为学生讲述故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而搜集与讲述故事的过程,也是对家乡认识的升华,还会自然而然地升腾起热爱家乡的情怀。

四年级学生所讲故事进一步拓展,由宁波抵达整个浙江。浙江是吴越文化,其传统故事与文化演进,以及烙印着江南水乡特色,会让学生对这一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产生深厚的兴趣。而且,浙江又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他们不但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而且还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先行军与开拓者。正是在讲述浙江故事的时候,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多来年来,浙江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这一大美浙江,才让所讲故事有了一个“和之美”的雅名。

五年级学生所讲故事延伸到整个中国,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演绎了千千万万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它那坚韧不拔与奋争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华儿女壮丽的精神形象。中国不只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昂首挺胸、叱咤风云于世界的一个被唤醒了的雄狮。触摸整个中国的历史,波澜壮阔,气势宏伟。所以,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激起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于是,就有了“和之粹”的大名。

六年级学生所讲的故事则有了胸怀天下的雄阔与气势。邓小平所说的三个面向,其中就是“面向世界”。因为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强大的时候,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在整个世界格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中国并不称霸,而是在兼济天下的同时,还有着有容乃大的博大的胸怀。当下的小学生,就是中国未来的主人,也是在未来世界中演绎精彩的重要人物。所以,所讲故事也就有了“和之容”之名。

有其名必有其实,在故事校园弹奏出一曲又一曲华美乐章的时候,身在校园里的学生与教师,也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

学生的个人成长

《中庸》开篇即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生而有异,性不同也,率性而为,修道而教,才能让其各自不同天赋的孩子展示出各自的精彩。有的孩子具有艺术特长,有的孩子在某项体育上有出类拔萃的表现;而有的孩子则有着一定语言天赋,让其讲述故事,显然能有高人一筹之妙。这些孩子被赋予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豆芽”的绰号,看似不雅,其实不然。因为小豆芽虽然是常见的蔬菜,可却品种丰富、营养全面,被称之为“活体蔬菜”。看来,虽不起眼,却有特殊的价值。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豆芽”,担任起了校园文化讲解员,参加了故事大王选拔、上台表演儿童剧等。原有的天赋,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的故事讲述,让他们逐渐地成为了充满自信的演讲者和小小故事家。于是,在小学时代,他们就有了不一样的精彩,而在走向未来的时候,也会因为会讲故事而让生命弹奏出更美的乐章。

二、

学生的团队成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况且,即使那些当下看起来未必能够口若悬河者,通过培养,也有可能步入到演讲家的殿堂。所以,学校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时候,也在关注团队的成长。据分管学生成长中心张挺峰副校长说,学校组建了话剧社、故事吧、演讲团等团队等。学校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让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于是,一大批“能说会道”的演讲家在大小不同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多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区戏剧比赛一等奖,并在市里展示且引起了广泛的好评。目前,这些团队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三、

教师的暖人故事

教师是教书者,更是育人者,而其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在修为,则在“于无声处”影响着学生。而老师们的感人故事,自然也成了故事校园中一道很美的风景。

“最美准妈妈”姜老师是一位舞蹈老师,学生舞蹈队参加区里比赛前夕就已身怀六甲,可她依然天天到校,给学生作示范动作。学生参加比赛的时候,她挺着大肚子穿梭于家、校和参赛之地,并灿烂地笑着和孩子们合影留念。她在学生眼里,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个妈妈,那张载入他们生命史册的照片,孩子们的眼里,成了一道最美妙的风景。合影之后第二天,姜老师才急匆匆地赶到医院待产。这个时候,她终于舒下一口气,安然而幸福地躺在了医院的床上。

还有一个“暖人的背影”同样让人感动。她是一位脚受伤了的老教师,为了不影响为学生上课,每天一瘸一拐地爬到三楼,又一瘸一拐地走到一楼。楼上没有洗手间,为了减少上洗手间的次数,她便减少喝水量。即使如此,她依然坚持每天上班,没有落下一节课。

学生看着她那么艰难地上楼和下楼的时候,便快步前去扶她一把;可她总是笑着说:“放心啊,老师行的。”

话虽然说得很轻,可敲打到学生的心里,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种无声的教育,让学生体悟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别样意义。

分管教师成长中心的林敏书记很感慨地对笔者说,这虽然只是两个案例,却可以彰显出老师们对学生的大爱之心。学校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而且继续上演着这样的故事。而当将这些故事讲述出来,就为故事校园里增添了一枝又一枝精神之花。它无色无味,却悄然飘洒到了学生的心里,同时也悄然无声地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四、

活动品牌故事

学校里有一个一年一届的故事展演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参展,每个班都要上台表演,而且是人人参与。不拘形式,不问参与时间的长短,可以是一句台词,一个笑脸,一个手势,一个过堂,也可以扮演一棵树,一只小鸟,一位老人等,也可能是短暂一两分钟甚至几秒钟,但它都让孩子们尽情地展演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在节目编排上,从起初对雪公主、灰姑娘或丑小鸭等等经典剧目的重新编排,发展到现在的自编剧本,讲述樱花校区里面的人和事,让故事越来越多的有了樱花校区的特点,让故事越来越多地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等维系在一起。于是,参加活动品牌故事编排者与演出者越来越多,而其编排与表演的水平也与日俱增,而快乐与愉悦也越来越多。

五、

课程发展故事

学校积极构建不同学科的“和故事”课程体系,让故事这个载体将不同的课程有机地链接起来,从而实现了课程的嫁接与融合。

从某个学科教师单枪匹马地教学一个课程,有的已经发展成了不同学科教师参与其中的综合教学之中。譬如“和之睦”中关于丑小鸭的绘本故事教学时,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读文本、讲故事,美术老师则指导学生画出活灵活现的丑小鸭,音乐老师则带着孩子们抑扬顿挫地唱起了丑小鸭的歌曲。三位教师同时登台,协同教学,从而教出一个立体化的丑小鸭的绘本故事,一个让学生乐在其中和美在其中的绘本故事。

据分管教科研训中心的朱晓莉副校长讲,现在的和故事课程又有了“项目式学习”新的定位,打破了课堂的界限,超越了40分钟课内时间,采取多种方式,围绕小组共同确定的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探究。比如五年级“和之粹”中有一个“龙文化”的研究项目。先由学生集体拟定一个实施方案,然后分头有序而行,有的去采访博物馆的老师,有的到非遗博物馆去舞龙,有的去请教科学老师从生物学角度如何认识龙等等。学生们从更大的时空与不同的学科,将“龙文化”融合在这一个项目化学习之中。最后,还有一个项目汇报活动。

于是,时间跨度大了,空间也扩展了,不仅有了文本之学,也有了文本之外之研,从而让课程故事实现了一个新的突破。

执行校长张易非常欣喜地说,樱花校区诞生以来的十年间,不但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故事校园也绽放出了它特有的精神风景。原本就能说会道的学生,现在不但可以侃侃而谈,而且谈出了文化,谈出了品质。即使原本在众人面前不敢讲话或欲说还羞的孩子,现在说起来话来也落落大方且头头是道,以至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的时候,也能获取非同一般的成绩。于是,那些认为自己不行的学生,就有了“我能行”的自信心。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如果不及时开发,这些潜能非但不可能显露出来,还有可能永远处于沉寂之中。而樱花校区对孩子们的潜能的开发,则让原本未必显现的潜能破土而出,并显见了其非同小可的能量。

刘光霞校长说,原来只会教书的教师,现在不但把课教得越来越好,而且学会了编排节目,改编剧本,尤其学会了自编剧本,并指导学生排练,进而将其搬上舞台。我们的老师个个可以胜任编导工作了。而且,正是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教育教学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