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蛋格子文/施国标 厨房里有文化,众多的餐具各有各的故事,锅碗瓢盆,“蛋格子”虽是最不起眼的,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种。 一天,我从路边看到了一个竹器摊位,一位老汉默默地守着,竹器里有竹筛、竹椅、篮头、鳖笼、其中还有一枚“蛋格子”。瞧着这些久违了的竹器,似乎在倒回着一个时代的情景,让我记忆起了童年的那个时代,那枚“蛋格子”虽制作简单,不算有多大工艺,比起那些竹筛、鳖笼来说很本不值得一提。然而正是农家人有了这样一枚简单的餐具,才让生活增色不少。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往往又是最被人忘却的。在我的童年里不知多次用过它,它同样与餐具一样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文化,我与它有着割不断的情丝。 过去,农家人烧饭做菜用的是柴灶,锅内炖蛋免不了要用上“蛋格子”的,冷菜冷饭要暖一下,必须用上它。 ![]() 蛋格子只由四根竹爿拼成,顶端用四根小牵杠固定,形成了五个小方格,使用时刚好被锅壁撑在一定的高度上,依靠锅内的热量煮熟被捣均的鸡蛋,下面是米和水、上面是蛋与碗,依靠“蛋格”的隔离,一锅同熟,省了许多功夫。五只格子可放置四只品碗来暖菜。 过去的灶间,不同于现在的厨房间,一只液化汽灶具占不了多大空间,餐具精致,同样占用面积小,用餐也不在厨房间内。而过去的农家灶间足以要腾出一间房子来使用,一座柴灶要占用相当部分的空间,一张饭桌、八人围坐又是一个若大的空间,一只碗具虽置于角角边,但同样占有一定的位置。地面空间不多了,空中面积自然不让它省着,柴灶的锅边处,挂满了一排大大小小的餐具,更多的是锅铲;在适当的另一处,还有一排大大小小的篮头,灶间里就是这样闹猛,充满着烟火味气息。 过去,农家户户养鸡,人家再穷,鸡必须有一二羽的,当然是母鸡居多,养以生蛋,咸莱咸瓜吃多了,时常来敲个小鸡蛋放在蛋格上炖炖,改善一下伙食,故“蛋格子”就成了常用品,我对它的更深挂念就来源于此。不过,“蛋格子”是易损品,时间一长就散架了,我就碰到过一次。这次我照列在用蛋格子炖蛋,我把蛋在碗中捣匀了,取下“蛋格子”却有一档竹爿断裂了。“蛋格子”不能用了怎么办?我急中生智,用四只竹筷用线扎成了一枚“蛋格子”,样子虽难看些,但蛋照样被煮熟的。当然,这不是我的独创,父母也这样做过,我只是学会了而已。的确,“蛋格子”构造实在是简单的,如果不到竹匠那边买一枚,自己也能做一枚的。家东阿婆要省钱,就到有竹园的人家讨要了几根细竹杆,用铜丝扎出了一枚“蛋格子”。不过,“蛋格子”作为餐具之一,像阿婆这样自己做的还是极少数,餐具还得有餐具的样子。农家人虽纯朴,但也懂得文化。 眼下“蛋格子”已极很少用了,电饭锅里配有专用的托盘,任你炖什么之用。但我想:它的“老祖宗”就是那枚“蛋格子”。这次,我看到那位竹匠师傅还在制作“蛋格子”,肯定还在有人使用,也肯定也有人还在用着土灶。人与传统往往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原来土灶的饮烟仍在乡间飘动着,乡愁仍在诉说…… 2021年12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