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练 |2022届全国新高考模拟预测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崔无容 2021-12-12

32
图片

考重点,赢在语文!语文赢在思维能力!找准考点,胜券在握!图片2022高考诗歌鉴赏满分考点突破,汇集14个模块100多种题型,一册在手,不但确保诗歌满分,而且助力迅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题技巧!图片

图片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备战模拟预测卷7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图片
专题训练
15. 【考点: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生若只如初见”指初相遇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B. “何事秋风悲画扇”,扇子是夏天用来驱走炎热的,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C.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D.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充满深深的愤怒和不满之情。

16. 【考点:炼句】请你简要分析“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一句话。(6分)
图片
答案
15. C   
16. 这里化用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句意。女子将二人比作明皇与贵妃,可是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整首诗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女子的哀怨之情却持久地缠绵在读者心中,久久不曾消退,令人回味无穷。
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C. “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错误。诗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可见从这里看不出主人公的自责与悔恨,应该是对情人的怨恨、不满。选项中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C。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何如:怎么。使用典故、反问,意思是说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图片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备战模拟预测卷8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图片
专题训练
15.【考点:内容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法简洁,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勾画了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写诗人归京途中所见,一山间,一水边,一远,一近,静中有动,画面生动和谐。
C.颈联叙写友人与诗人的不同心境。裴坦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诗人空虚无着,怅然若失。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各奔东西,诗人不由得想到自己回京后的寂寥之态。

16.【考点: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加以赏析。(6分)
图片
答案
15.B
16.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前句想象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寺庙时隐时现的景象,是虚写,后句写眼前清弋江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的景象,是实写。虚实结合,创设意境。既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又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颔联写诗人归京途中所见”错误。“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所以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的景象,并不是诗人归京途中所见景象。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描写天气和暖泥土融化积雪半消,行人出游芳草萋萋马嘶声萧萧的江南早春景象,为真实所见,此为实写;
颔联前句描写九华山路上朵朵白云遮蔽古寺,“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所以为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的景象,此为虚写;后句描写清弋江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的景象,此为实写;
诗歌前两联虚实结合,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又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
图片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备战模拟预测卷9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溪上谣
林希逸①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②,睡鸭栖芦如入定。
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注】①林希逸,是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②养丹,道士静修改金丹炼成。
图片
专题训练
15.【考点:内容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写作本诗时能把诗情和画意结合起来,在选景和构图上有独到之处。
B.诗人行吟溪山,认为自己沉浸在美丽山水之中,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乐在其中,不必求仙求圣。
C.诗人在畅游山水时无人陪伴,但他并不孤独,因为有远山静静地相对而坐,又有潺潺流水相随。
D.诗人采用歌谣体式,随意而吟,自然闲散,如行云流水,这与诗人抒写闲逸恬静之情是很合拍的。

16.【考点:表达技巧】《宋诗鉴赏辞典》评价这首诗“创造静的意境颇得王维'鸟鸣山更幽’之妙。”诗人是如何创造这一意境的?请简要分析。(6分)
图片
答案
15.C
16.①以动衬静。通过山的回音、溪流的水声、山鸟的叫声,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②正面描写(或比喻写静)。通过直接描写野鸡孵卵、睡鸭栖芦的静态,勾画出一幅恬静的溪山图。(或①为了创造静的意境,诗中选取“溪上行吟山里应”“溪流自漱”“山鸟相呼”之声,从声音上以动显静,故曰“溪不喧”“山愈静”。②写“野鸡伏卵”“睡鸭栖芦”之态,则是直接写静态:“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有远山静静地相对而坐”是错误理解了诗意。诗的第一句就写到“溪上行吟山里应”,意思是说山与诗人的歌谣相应和,而不是“静静地相对而坐”。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理解王维“鸟鸣山更幽”的妙处主要在于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山里应”“山声”写山中远远地传来的回声;“溪流自漱”“山鸟相呼”写溪水缓缓地流淌,山鸟叽叽喳喳,这些声音以动衬静,使山间显得更加幽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野鸡忙着孵卵,似乎正在养气炼丹,鸭子在芦苇中栖息,好像入定的老僧。这一联状物工巧,以道士“养丹”比喻野鸡伏卵,以老僧“入定”比喻睡鸭栖芦,以“野鸡伏卵”“睡鸭栖芦”直接写静态,作为山声、溪影的点缀,新颖独到,风趣盎然,使这幅恬静的溪山图更添情韵。
图片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备战模拟预测卷1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注】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这两首诗是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返回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途中,行至岳阳楼时所作。
图片
专题训练
15. 【考点:鉴赏能力】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投荒”凸显了自然环境的艰险,“万死”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处境的艰难。“鬓毛斑”强调自己年事已高。
B. “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江南”指代诗人的家乡,“先”表时序上在先,强化了情感,“笑”意蕴丰富,用语精当。
C. “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恶劣的政治形势。“绾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湖中君山的空濛秀丽。
D. 第二首诗的后两句实写诗人在湖面上观赏君山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16. 【考点:思想情感】这两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图片
答案
15. D    16. ①劫后重生的庆幸。“生入瞿塘滟滪关”,诗人为自己在历经磨难后能活着回来而感到庆幸。
②遇赦归家的喜悦。“未到江南先一笑”,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
③不畏磨难的豁达与洒脱。虽“投荒万死”,但仍然能“一笑”面对苦难;面对“满川风雨”,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
1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后两句实写诗人在湖面上观赏君山的情景”错误。第二首诗的后两句不是实写,是虚写,作者想象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的情景。图片故选D。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首句中用“投荒”凸显了自然环境的艰险;“万死”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处境的艰难;“鬓毛斑”强调自己年事已高,说明自己历经磨难。而“生入瞿塘滟滪关”中,一个“生”字写出了作者历经磨难后能活着回来而感到庆幸。
“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江南”指代诗人的家乡,“先”表时序上在先,强化了情感,“笑”意蕴丰富,指的是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表现出作者遇赦归家的喜悦。
前两联写到作者历经生死磨难,遇赦归家。虽经历生死磨砺,但是仍然能够“一笑”,体现出作者的不为磨难的乐观豁达与洒脱。“满川风雨”在这里暗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虽然作者深处恶劣的环境,但是仍能够凭栏欣赏君山的湖光山色,也能体现出作者的乐观豁达与洒脱之情。
图片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备战模拟预测卷1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出嘉峪关感赋①(其三)
林则徐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燕碛②入遥天。
威宣贰负陈尸③后,疆拓匈奴断臂④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注】①林则徐在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嘉峪关。嘉峪关为长城西端防守要塞,也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②燕碛:代指关外西域之地。③贰负陈尸:贰负是古代神话中大逆不道的神,人面蛇身,因杀了自己的同类,受到黄帝惩罚,变成干尸。④匈奴断臂:汉武帝采用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计划,统一了西域。
图片
专题训练
15.【考点: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思接古今,直接引出重镇敦煌和已废弃的旧塞阳关,营造了沉郁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B.颔联叙中带议,嘉峪关绝不能与鸿沟相提并论,早在汉武盛世,西域即已列入华夏版图。
C.颈联巧用典故,歌颂了华夏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和汉武帝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业绩。
D.作为客中赠别诗,诗人立马嘉峪雄关,追古思今,浮想联翩,悲怨陡生,艺术感染力强。

16.【考点:思想情感】本诗题为“出嘉峪关感赋”,诗中表达了哪些“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6分)
图片
答案
15.D
16.①抒发深沉悠远的家国情怀,他驻足嘉峪关,抚今追昔,深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②礼赞华夏文明的悠久,他借用贰负作恶被诛的典故,歌颂华夏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③缅怀汉武大帝的丰功伟绩,他引经据典,盛赞汉武帝重用贤臣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④表达对国家中兴的殷切期待,他借古抒怀,期盼道光皇帝能振作精神,励精图治,重振国威。(答对三点即可)
图片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备战模拟预测卷14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图片
专题训练
15. 【考点: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朱门沉沉按歌舞”指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此处“朱门”代指权臣贵族,写权臣们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
B. “戌楼刁斗催落月”,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
C. “中原干戈古亦闻”,诗人展现了一幅遥远浩瀚的历史背景图;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
D. 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描写,丰满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语言精练自然。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16. 【考点:表达技巧】《关山月》短短的十二句七言诗里面,描绘了许多对比鲜明的情景,请结合诗歌任选两处进行赏析。(6分)
 
图片
答案
15. D   16. ①“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与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形成对比。
②“将军不战空临边”和“沙头空照征人骨”: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比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
③“岂有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与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形成对比。
④“中原干戈古亦闻”“遗民忍死望恢复”:两句与开头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的现状遥相对照,形成古今对比的情景。
图片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备战模拟预测卷1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寄韬光禅师①
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②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注]①韬光禅师:杭州灵隐寺僧人。②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
图片
专题训练
15.【考点: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不落俗套,作者避写灵隐寺而介绍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
B.颔联、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环境,对仗工整,连用复字,诗味回环。
C.颔联、颈联使用了相对的方位,拓展了空间,给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
D.尾联虚写“天香桂子落纷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禅意生活的向往。

16.【考点:思想情感】有人说,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请找出诗中蕴含的理趣。(6分)
图片
答案
15.D
16.①“一山门作两山门”一句,“一门”外又另开了“一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智慧无穷开启之感。②“两寺原从一寺分”一句,蕴含世事分分合合,善恶因果可以相互转化。③“南山云起北山云”云起云涌自会云消云散,喻指尘世的烦恼都是“有为”之果,“无为之处有还无”智者坐看云起云涌才是大自在、大快乐。④“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