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胡宗南集团,巅峰时坐拥60万大军,却为何很少跟日军作战?

 思明居士 2021-12-12

在抗战的时候,西南各省作为大后方一直通过生产和提供兵员直接支援前线抗战。特别是重庆和昆明等城市,更是当时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桥头堡和精神支柱。甚至于在抗战中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大轰炸之下的重庆人民,依然在废墟中坚持抗战,昆明更是作为反攻前沿基地。

文章图片1

作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

同样是后方,当时西北受到的战事波折相对较少。但就是在这样“安全”的大后方的西北,却驻扎着一支重兵集团——那就是第一战区的胡宗南集团。

这支部队有多强呢?

在1945年国军划分的十大战区里面,人数最多的战区正是辖区位于陕甘宁和豫西胡宗南的第一战区。兵力为6个集团军共22个军,其中不乏第1、13等王牌军,人数达到了61万人左右(算上吃空饷也有50万人),比正面抗击日军的王牌6战区(多数部队是9战区划归而来)还要多上10万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这样一支60万人的重兵集团,却在抗战中一直放在后方,不和日军作战呢?

文章图片2

精锐的西北国军中央军

保护大西北的后方‍‍

抗战期间老蒋给胡宗南的最主要任务,就是保住黄河防线和西北大后方。

在1938年在武汉抗战失利之后,各线的国军说是弹尽粮绝也不为过。当初建立的德械师在淞沪、南京等会战中也打光了,粤军和湘军等在华中也消耗殆尽,西北军虽然在台儿庄打得很好,但徐州会战整体说也是以失利而告终。

不过在抗战的低谷,苏联却雪中送炭,伸出援手和国民政府合作。

文章图片3

西北运输线上的国军汽车

苏联军事物资进入关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西北通过陆路通道从西北进入西南,同时我们和苏联交换的战略物资也是通过西北这个运输线出境。根据不完全统计,在美援物资没到之前,从1938年1月1500辆卡车第一次进入西北开始,苏联援助物资一共运送了:飞机1200多架、坦克82辆、汽车2050辆、大炮4317门、机关枪14025挺、枪弹16400万发、炮弹190万发。

文章图片4

苏联援助的坦克

因此为了保护这条当时国军路上最大生命线,胡宗南集团也一直在黄河沿岸镇守,甚至还派驻部队进行护航和修路等。一旦胡宗南的第一战区黄河防线被日军捅破,那么当时抗日对外通道就彻底让人切断,即使前线战士再英勇,没有子弹和炮弹,拿什么和敌人拼。

文章图片5

在陕西宝鸡进行防空演习的胡宗南部

当然保卫黄河防线,可不仅仅是为了西北路上的交通线,更是为了保卫西南的安全。

在1939年国军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失败之后,他们就一直在想绕过两湖和长江这条线,进入重庆,如果从南面广西贵州进入,又是十万大山不太好近。因而从北面渡黄河,攻陷西安和关中,沿着魏国灭蜀的线路从汉中出发攻入四川无疑是最佳选择。

为此日军将其指定为“5号作战计划”,甚至于为了这个计划,他们在进攻中条山得手之后,更多次尝试性的过黄河渡潼关,不过都被国军守军击溃。在1941年本来当时的华北方面军派遣飞机多次进行勘察,预案都做了好几稿,但却被珍珠港战役和黄河边上的守军太多搁浅了。

文章图片6

陕西黄河边上的国军河防部队

在1941年前后,胡宗南在黄河边的驻防兵力根本就没少于20万。就是为了防御日军的突然渡江袭击,一旦胡宗南的黄河防线被击穿,那么进入关中的日军将可以直下程成都和重庆了。

因此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而言,无论是为了保护从苏联过来的物资还是预防日军的“五号计划”,黄河防线都要是以稳为主。即使是兵员臃肿,哪怕是情势大好,也要禁止出击,以保护黄河方向万无一失,一旦关中失守,整个战局的平衡必然被打破。

文章图片7

陕西潼关城墙上的国军

胡宗南集团战斗力不强‍‍

当然的胡宗南集团,之所以不敢出击,或者主动出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别看有60万大军。但实际上和日军比起来其战斗力并不算强。当时国军的精锐分为两部分,一支是以两湖前线抗击日军11军和华中方面军为主的第六和第九战区。里面包含了:9、74、18、71、100和92军这些精锐中央军。另一支是更为强大的远征军,含第2、5、8、53、71,新1和新6军。

文章图片8

国军王牌驻印军

而反观胡宗南集团,除了第1和13军外,几乎都是杂牌收编的军队(12军是东北军,17军是西北军底子、)和暂编军(暂编1、9、15军)。而这些部队战斗力都不算强,如果贸然从黄河方向出击,进攻日军华北方面军,可能会重蹈中条山之战的覆辙(20万国军被10万日军暴打,战损比为1:30),到时候黄河防线都不一定保得住。

文章图片9

陕西国军17军接受阅兵

因而,基于当时胡宗南部这些战斗力,当时老蒋给他的任务除了按兵不动保卫黄河和西北外,还有两个。

第一个是作为兵源训练基地,打不了仗,训练部队总归可以的。

对这些军队进行训练,通过安插一下新兵和中央系军官,将原有队伍打散剔除掉这些部队中的杂牌将领和习性,宣导黄埔精神将其慢慢“中央军化”,以便于作为国军的后备兵员库,及时补充反攻阶段正面战场和远征军损失,培养能战的兵源。

文章图片10

移驻陕西的中央军校学员

比如当时的85军,原来是陕军部队组成,后来则被中央军13军慢慢渗透,成为汤恩伯嫡系。原西北军的的17和40军人士调动频繁,17军军长高桂滋和40军军长马法五直接投入的中央系怀抱。

第二个则是“武装保卫延安”,说白了就是监视我军。

别看当时的胡宗南集团国军对日军没办法,对当时陕甘宁边区可是个大威胁,有事没事就搞点摩擦,经常无故扣留我边区人员和武装。而且为了防止我军根据地扩散,他们将黄河方向的兵力直接布置在延安旁边,老蒋的用心用脚趾都能想得出来。甚至于胡宗南还在1943年时候,制定了武装偷袭延安的计划,追踪因为暴露而在一地鸡毛中破产,但不代表他们对延安就没想法。

文章图片11

陕甘宁边区的国军

雨田君说‍‍

在抗战中,手握60万重兵集团的胡宗南之所以一直不进攻日军,而是龟缩在关中。也是有自己方面的战略考量,在当时西北和关中安稳胜于一切,一旦贸然出兵,被日军诱敌深入的话,大西北和重庆都将难保。退一步来说,即使是出兵,以当时胡宗南集团鸡肋的战斗力,进入华北、华中作战,也会被击溃,与其这样不如将其作为一个后备兵基地,同时监视延安,在战后形成对延安方向的兵力压力。

因此对于当时的老蒋和胡宗南来说,这60万大军除了防日本人,更是进攻延安的利刃。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