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往事(289):大唐名将裴行俭的翻转人生

 金色年华554 2021-12-13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81)

和娄师德的突然冒尖不同,裴行俭发达比较早。首先出身就不一般,他父亲是我们上一篇提到的隋朝猛将裴仁基。裴仁基在王世充称帝后,密谋复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侗而被杀。唐朝自认继隋朝正统,因此裴行俭算是个烈士后代。

出自将门的裴行俭,一开始却是走的读书考试的路子,所谓'起自儒生’。贞观年间,'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科考中举,被派到禁军机关做一名正八品参军,相当于现在部队里副团职的科长。当时苏定方也在禁军当差,觉得裴行俭是块料,跟他说:“我的用兵之法,世上无人可教,感觉你还比较合适。”对他倾囊相授。

虽然学了苏定方的独门秘技,但裴行俭一开始并没打算在部队干。没多久,他谋到一个好差使——长安令。

长安县是京县,相当于现在首都一个区。京县令一是级别高,正五品上,厅局级,属于中高级干部;二是位置重要,和中央大佬们、甚至搞不好和皇上,都有机会搭上关系。裴行俭混到这个位置,前途那是大大的光明。

可惜,裴行俭还是太年轻(不到四十)、也太顺,在长安令的位置上,栽了个大大的跟头。

这个跟头就是前面提到的,他参与到长孙无忌一派反对武则天的活动中,结果'左除西州都督府长史’,从天子脚下,一家伙发配到沙漠边关。

这回苏定方教的东西有用了。

文章图片1

安西都护府-西州

西州(吐鲁番)是唐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后续扩张的出发点和基地。作为边境城市,中央在西州设有军分区'西州都督府’。初期,安西军区司令(安西都护)往往兼任西州军分区司令(西州都督),西州都督府长史,相当于主管军分区日常工作的副司令。

裴行俭'从辇毂下出佐边州’,从繁华京城来到前线战区,他的人生从此来了个大翻转。

幸运的是,这次挫折没有打倒裴行俭,反而给他的履历增添了不一样的光彩。

麟德二年(665年),裴行俭在边关一干十年,'累擢安西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有了苏定方教的治军之术,加上裴行俭出色的外交天赋,他一路高升,坐上军区一把手的位置。而且在他手上,西域治理相当不错,各国普遍卖他个面子。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老师苏定方的功劳。就在那几年,他率军横扫西域,不但大大拓展安西军区势力范围,更重要的:极大增强了唐朝在这一带的战略威慑。作为曾经的弟子、现在的军区重要干部,裴行俭在协同作战、供应保障等方面,肯定与苏定方有着密切的配合。作个大胆的猜测:他能当上这个军区司令,苏定方起了重要作用。

外交办得不错,守卫边关多年的裴行俭被召回朝廷,'召为司文少卿,迁吏部侍郎。’司文就是鸿胪寺,司文少卿勉强可以算作外交部副部长。这个官还没什么,后面的吏部侍郎就厉害了,相当于人事(组织)部副部长,配合宰相主管干部工作,属于'管官的官’,地位那是相当显赫。

这个岗位他一干又是十多年,'典选十余年,甚有能名。’大家普遍反映不错。当时他搞了一套干部任用细则:'行俭始设长名姓历榜,引铨注等法,又定州县升降、官资高下,以为故事。’这一套办法,形象点讲就是打分排名用干部,优点是比较客观、好操作,不容易徇私舞弊;缺点是论资排辈,做不到破格用人。但用干部这种事,谁又能做到尽善尽美呢?

如果没有别的情况,裴行俭大概率会在文官的台阶上再攀几级,混个把部长不成问题,但要说青史留名,那还差点意思。

吐蕃的崛起,将裴行俭的命运再次翻转。

'上元三年(676年),吐蕃背叛,诏行俭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寻又为秦州镇抚右军总管。

大非川败后,吐蕃连年入侵,已任文官多年的裴行俭再次由文转武,被派往前线担任兵团司令。

两年后,李敬玄青海大败,西突厥乘机发动叛乱。曾在西域工作多年的裴行俭,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起因是中央开会研究,大家共同的意见是发兵征讨。这时,裴行俭提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计划。

吏部侍郎裴行俭曰:'吐蕃为寇,审礼覆没,干戈未息,岂可复出师西方!今波斯王卒,其子泥洹(huán)师为质在京师,宜遣使者送归国,道过二虏,以便宜取之,可不血刃而擒也。’

第一,刚刚打了败仗,这时候发兵,时机不合。第二,问题要解决,只能智取。办法就是假借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中经过那两个挑事家伙的地盘,找机会捉住他们,就可以兵不血刃平息叛乱。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