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叛逆怎么办?——咸宁市教育局家长直播课第十一期

 新父母在线 2021-12-13

一、了解叛逆期

  叛逆期的三个阶段:

              2-3岁        宝宝叛逆期

              6-8岁        儿童叛逆期

             10-16岁      青春叛逆期二、叛逆心理与行为表现特征

1)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跟大人对着干,顶嘴、吵架……

2)和父母老师反着来。父母老师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宁愿自己做自己的事,也不理睬。

3)挑战规则。故意破坏之前订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4)和父母老师距离加大。对他们的要求偏偏不实行,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5)与父母老师关系恶化。产生矛盾冲突。

6)不盲从权威,一些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

三、孩子们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呢呢?

生理发育导致的激素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强

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开始趋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孩子们叛逆的影响

          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

   

全面打击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放任自流

    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最怕听到的话

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感恐惧的是家长会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看看人家小囡多好,你没有希望了”

4、“你没希望了,你真笨,你搞不好了”

5、“你是我儿子(女儿)就该听我的”

6、“扣你零用钱”

7、“你讨打啊,再讲我打你”

8、“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9、“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10、“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11、“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2、“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做?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态度

倾听、尊重、平等、赞赏

保持好奇与兴趣、积极认同、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1. 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3.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4.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5、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6. 同孩子做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看电影。

小 结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教育着我们自己,一点一滴改变着自己,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再次成长。

教育的成功都是相对而言的。

孩子是受教育个体,问题迥异,方法不尽相同,注意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不是“正规教育”,而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育,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但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淡化学校教育的色彩。而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化现象很普遍,孩子到学校的任务是学习,可回到家里,家长仍然追着孩子的学习不放,孩子自然会很反感。和孩子沟通不是学校上课,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应随时随地自然而然。

按照正确的方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教育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距离孩子成材的目标必将越来越近!

*爱,要学会包容与接纳;爱,要学会尊重与理解;爱,是教育的唯一秘诀。亲情是天生的,而爱,需要学习

从现在开始,

先改变我们自己,

再改变孩子。

从今天开始:

每天大声朗读父母规

坚持一百天

一切都会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